第三章 曆史與反思
文化大革命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空前深重的災難,主要表現在極左政治路線對人和人性的摧殘。在那個時代,人已非人,一部分人因整人而淪為獸,一部分人被整而精神肉體備受淩虐。其間種種慘無人道的悲劇都成為後人需要時刻銘記的教訓。新時期文學一開端就是對這段曆史進行清算,無論展示傷痕,還是反思曆史,都緊密圍繞一個主題,那就是呼喚對人的價值和尊嚴的重視,呼喚建設美好的人際生態。女性文學也開始了嶄新的階段,在各個文學領域湧現出一批優秀的女作家,她們既主動積極地以社會同行者的身份不斷彙入時代話語中去,同時以極強的女性意識返歸女性自身,對諸多女性話題和女性生存的世界予以審視和反思。她們對十七年中婦女解放的歧途予以反思,認為在“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豪言壯語下掩蓋著男權中心文化對女性的模塑,抹煞了性別差異,盲目追求與男人一樣,以男性的標準為自己的標準,實際上使女性喪失了主體意義。因此她們在作品中開始強調男女的差異,爭取女性特殊價值的實現,而不是表麵意義上的男女平等。但是,這也絕非一條坦途,因為對性別差異的過度強調也極有可能造成傳統女性角色意識的回歸,使女性再次淪為客體。正如李銀河所感慨的:“或者被排除在權力機製之外,或者是被同化在男性的陰影裏,婦女的獨特的價值一直難以實現。”38而戴錦華指出:“80年代文化強調差異,事實上是男權文化得以重建並複權的開端,但它同時成為女性群體得以獲得自我意識和群體意識的契機。隻有當女性作為一個差異性的群體重新聚集、浮現出來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返身去考察平等的表述下掩蓋著的不平等的現實。”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