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們也要知道,權威和我們一樣,都是從事某一項工作的人。隻要是從事某項工作時間長了,實踐多了,研究深入了,經驗豐富了,別人遇到的問題或者別人沒有遇到的問題,在他那兒都已經遇到過,並且能夠輕車熟路地予以解決,他就是那項工作的權威。權威固然比普通人的可信度要更高,但是權威並不總是正確的。
1938年9月21日,一場凶猛異常的颶風襲擊了美國的東部海岸。美國著名曆史學家威廉.曼徹斯特在他的名作《光榮與夢想》中記載並描述了這場罕見的風暴:"下午兩點三十分,海水驟然變成了一堵高大的水牆,以迅猛之勢,向巴比倫和帕楚格小鎮(位於紐約長島)之間的海灘劈頭壓來。第一波海浪的威力如此之大,以至於阿拉斯加州錫特卡的一台地震儀上都記錄下了它的影響。在襲擊的同時,颶風攜帶著巨浪以每小時超過100英裏的速度向北挺進,這時,水牆已經達到近40英尺高,長島的一些居民手忙腳亂地跳進他們的轎車,瘋狂地向內陸駛去。沒有人能精確地知道,有多少人在這場生死賽跑中,因為輸掉了比賽而失去了生命。幸存者後來回憶道,一路上,人們都將車速保持在每小時50英裏以上。"
其實,當地氣象學家們已預測到了這場颶風的規模和到來時間,但因為一些不便公開的原因,氣象局並沒有向公眾發出警告。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居民通過家中的儀器或者通過其他渠道都獲知颶風即將來臨,但由於作為權威部門的氣象局並沒有發出任何預報,居民們都出人意料地對即將到來的大災難漠然視之。
可見,因為盲信權威,完全放棄自己的思考,會使我們做出多麼愚蠢的事。類似的許多事例都提醒我們,權威雖然可信度要更高,但是他們並不一定就是正確的。任何時候,保持自己獨立清醒的判斷力都是有必要的。
此外,權威也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他們的話也可能被"更大的權威"所修正。
英國著名核物理學家洛德.盧瑟福,因對元素裂變的研究而獲得19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曾斷言:"由分裂原子而產生能量,是一種無意義的事情。任何企圖從原子蛻變中獲取能源的人,都是在空談妄想。"可是幾年以後,用於發電的原子能就問世了。
事實上,如果完全相信權威,人類也許就不會進步了。人類正是在不斷超越過去的權威的過程中取得進步的。古希臘著名學者笛卡爾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對待權威,科學正確的態度是在肯定的基礎上有所否定,尊敬但不迷信,繼承又有發展。
心理妙計
權威往往比一般人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但是權威也不是絕對的,權威也可能犯錯,也可能被超越。因此,對權威的崇信不要過度,必要的時候,還要敢於向權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