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偷師學藝,先做代理在世界各地開設6家公司,行業涉及旅遊紀念品、煙草、電鍍的梁伯強,雖然不再為生存發愁,但他心裏一直不踏實,積極尋求有發展的新項目,使企業走向更好更快的發展軌道,是他苦苦思索的一件事。l997年5月的一天,在一張包東西的舊報紙上,他意外地發現了一篇文章,提到的是朱鎔基總理,在接見全國輕工集體企業職工代表大會代表時,例舉了對指甲鉗質量不滿的這樣一件事。朱鎔基說:“我沒用過一個好的指甲鉗子,我們生產的指甲鉗子,剪兩天就剪不動了,使大勁也剪不斷,為什麼我們連一把小小的指甲鉗也做不好?”總理的話在梁伯強心中激起好奇心:“每天考慮國計民生的總理,居然會關心小小的指甲鉗,說明物小事不小的問題,其中必有商機。”
梁伯強就此開始了人生的“二次創業”的嚐試,由此,改變了梁伯強以後的人生軌跡。當時經過細致了解,他發現國內指甲鉗廠家原來有五大巨頭,它們是天津“天”牌,北京“京”字牌,還有廣州“555”牌,上海“雙箭”牌,蘇州“雙菱”牌。此後的半年間,梁伯強把國內外主要的指甲鉗生產商考察了一圈後,讓梁伯強心情沉重。五大生產巨頭竟陷於倒閉的狀況,就別說國內其他小的指甲鉗企業了。麵對這種情況,他在仔細的考慮,指甲鉗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需求量是很大的,那麼它的生產技術最強的企業在哪裏呢?於是,梁伯強決定走出國門,探尋國外指甲鉗廠商。通過一番了解,目前,韓國生產的指甲鉗在全球市場占有率達40%,韓國年銷售額在1個億以上的企業有5家,2個億以上有2家。當他得知全球生產指甲鉗最強的企業是在韓國時,同時又得知這些韓國企業的老板都很衰老,而且他們太有錢,已經沒有了創業的壓力和衝動。有貨不愁銷,忽視了指甲鉗的品牌價值。梁伯強想:“我為什麼不能打造全球最大的指甲鉗品牌?指甲鉗雖然是小商品,但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如果能夠在大眾消費品中做出品牌,利潤肯定可觀。”
梁伯強打定主意,並認為這是自己學習和乘虛而入的最好時機,一個世界品牌的塑造計劃在梁伯強心中慢慢成形。於是,他決定到韓國偷師學藝。那麼,要想偷師學藝,應該采取一個什麼辦法呢?他想了一個瞞天過海策略,以先做韓國人的代理商為借口,在批發銷售指甲鉗的過程中,既能建立指甲鉗的銷售網絡,在取得韓國人信任的同時,又能了解生產指甲鉗的技術,豈不是一均兩得嗎!首先,梁伯強先到韓國著名的“777”牌指甲鉗公司時,對方根本不讓他進入廠區。不得已,梁伯強開口訂了30萬元的貨,希望通過做“777”的產品代理逐漸摸清他們的底細。此後,梁伯強又訂購了近千萬元的產品,隻要公司的研究人員一遇到什麼不懂的地方,他就看準時機,立即飛去韓國,借口產品質量有問題向韓國人員進行谘詢。這當然是“誣告”,韓國人死活不認帳。為了證明自己的產品質量過關,韓國人隻好將生產材料和工藝流程告訴他。1998年8月,梁老板偷師成功,決定開始生產自己的指甲鉗,品牌為“聖雅倫”,並成立了中山聖雅倫有限公司。這樣,第一批名為“聖雅倫”的指甲鉗麵世,後又征集一個產品名“非常小器”與“聖雅倫”各據高、中端一方市場。1999年銷售額達到4000萬元,2000年達到7000萬元,到2002年則突破了2億元。產品成為與德國、韓國三足鼎立的世界品牌,並連續2年被中國五金製品協會授予“中國指甲鉗行業第一品牌”的稱號。梁伯強在指甲鉗上做精做強,使聖雅倫牌成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指甲鉗品牌,梁伯強也成為了億萬富翁。梁伯強生產的指甲鉗沒有辜負朱總理的囑托,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生產的好用的指甲鉗。他還有著許許多多的想法,將來他想建一個指甲鉗博物館,透過小小的指甲鉗傳播一種文化,講述他的“小產品大市場”的故事。2002年5月,梁伯強應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之邀,以自己的創業經曆為學生們作MBA商戰案例講解。麵對數百位工商管理碩士和眾多專家、教授,隻有高中學曆的梁伯強用他“小產品大市場”的驕人業績博得了陣陣喝彩!點評:要想偷師學藝,先做產品代理,這個瞞天過海的主意不錯。但這並不是我們要宣揚的,然而,聖雅倫的啟示在於:不要因為利小而不為,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非常小器”的小產品也可成為大市場。尤其是對試圖創業但又求師無門的人們來說,向梁伯強學習,別再眼高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