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期望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最典型的要數愛迪生的成才故事。
愛迪生小時候僅僅上三個月小學就被開除了,因為學校認為他“智力低下”。但愛迪生的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很有信心,她對愛迪生說:“你肯定要比別人聰明,這一點我是堅信不疑的,所以你要堅持自己讀書。”
愛迪生得到了母親的鼓勵,在母親的親自教導下,學到了比一般孩子在學校裏多的多的知識,經過不懈努力,成為偉大的發明家。我們今天所享受的電燈、電影、錄音機等都受惠於愛迪生的發明,歸功於愛迪生母親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對少年犯罪兒童的研究表明,許多孩子成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於不良期望的影響。他們因為在小時候偶爾犯過的錯誤而被貼上了“不良少年”的標簽,這種消極的期望引導著孩子們,使他們也越來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終走向犯罪的深淵。由此可見,教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中,積極的心理期待對孩子的自我肯定和未來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在企業管理中,皮格馬利翁效應也有著巨大的影響。如果管理者像皮格馬利翁一樣,堅信自己的每一位下屬員工都是人才,都是千裏馬,都能夠為公司做出貢獻,並在與員工的接觸中,有意無意地向員工傳達這種信息,將對員工的績效有著積極的影響。在這種效應的影響下,員工可能會給予管理者積極的反饋,按照領導的期望行事並最終達到成功。如果一個管理者認為自己的下屬都是飯桶,一無是處,並經常批評指責自己的下屬,那麼他的下屬也可能真的變得一無是處,成為公司的負債資本,這是一件非常危險而又可怕的現象。古人說“用人不疑”和“點石成金”,也就是這個道理,任用別人,就應該相信別人,給別人傳達一種積極的期望。
通用電器公司的CEO傑克·韋爾奇年輕的時候,曾經在公司裏犯過一個大錯誤——因為工作失誤,導致一場比較嚴重的爆炸事故。事故發生後,他以為自己肯定要被炒魷魚,沮喪極了。但出乎他意料的是,管理者沒有解雇他,隻是囑咐他以後小心一點。原來,管理者早就發現他具有傑出的才能,正準備重點培養他,所以不願因為一次錯誤就失去這個難得的人才。這讓韋爾奇感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器重,從而激發出極大的工作動力,果然成為偉大的管理者。
在夫妻之間,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對夫妻之間的互相“改造”具有神奇的作用。
李先生的妻子長的很漂亮,能燒一手好菜。可是就在兩年前,他們剛剛結婚時,妻子還什麼菜都還不會做。他當初追求妻子時,隻重視了容貌和性格,卻沒有想到廚藝的問題。後來,他們真的結婚了,他心甘情願地每天圍著鍋台轉,但是他也有事業,所以感到很累。他開始想,要是妻子能燒燒飯該有多好!可是妻子真的被他養成嬌妻了,什麼也不會做。
幸好他不是個急脾氣,沒有對妻子說:“家是我的,也是你的,我太累了,你為什麼不能做做菜?”如果他這樣,即使他的妻子去做,恐怕也不會太心甘情願。有一次晚上,他故意回來的比妻子晚,回來前給妻子打了個電話,說“今天我可能要回來晚些,親愛的,你能不能燒些菜,讓我回家後能嚐嚐你的手藝?唉,我今天實在是太累了,真想回到你身邊。”妻子掛了電話,心中感覺很愧疚,覺得自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貢獻也不做,對不起丈夫。
等丈夫回來,菜已經擺好了。丈夫嚐了嚐,很難吃,但他笑著對妻子說:“還不知道我老婆的廚藝這麼好呢!”同時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妻子心裏很滿足。第二天又是妻子燒菜,丈夫仍然說好吃,妻子很受鼓舞,還專門買了幾本烹調書,在家學起來。一年後,朋友們去他家做客,發現他妻子做的菜非常好吃。丈夫笑著說,“今非昔比呀!”妻子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上當”了!
這說明,在夫妻關係中,對對方良好的期待能夠改變我們的配偶,使我們的婚姻更趨向於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