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心理疏導:用宣泄解除鬱悶
李先生遇到這樣一件事。
有一天晚上,他接到一個陌生婦女打來的電話,對方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恨透他了!”“他是誰?”李先生感到莫名其妙。“他是我的丈夫!”李先生想,哦,打錯電話了,就禮貌地告訴她:“對不起,您打錯了。”可是,這個婦女好象沒聽見,如竹筒倒豆子一般說個不停:“我一天到晚照顧兩個小孩,他還以為我在家裏享福!有時候我想出去散散心,他也不讓,可他自己天天晚上出去,說是有應酬,誰知道他幹嗎去了!……”
盡管李先生一再打斷她的話,告訴她他不認識她,但她還是堅持把話說完了。最後,她喘了一口氣,對李先生說:“當然,您不認識我,但是這些話在我心裏壓了太長時間了,再不說出來我都要崩潰了。謝謝你能聽我說這麼多話。”原來李先生充當了一個聽筒。但是他轉念一想,如果能挽救一個瀕臨精神崩潰的人,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這個婦女是很令人同情的。她的舉動看似錯亂,實際很正常。它形象地說明了一個人總要有一個傾訴、宣泄情緒的地方,而且往往是蓄之愈久,發之愈烈。
人在一生中會產生數不清的意願、情緒,但最終能實現、能滿足的卻為數不多。有人認為,對那些未能實現的意願、未能滿足的情緒,必須千方百計地壓抑下去、克製下去,而不能讓它發泄出來。但是卻不知道,這樣的情緒和意願被壓製,就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能量,而這種能量隻有通過其他的途徑才能釋放出去,卻不會絲毫的減少。雖然在你的壓抑、克製階段往往意識不到它還存在,但這隻說明它不在“顯意識層”出現,而是很可能成了隱藏在心理深處的“暗流”。
打個比方,這種暗流其實就像是蓄在水庫裏的水,隻能是越漲越高,在心理上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壓力,那麼要想它不外流,就必然要在心理上高築堤壩,而這勢必使人在心理深處與外界日益隔絕,造成精神的憂鬱、孤獨、苦悶和窒息;或者,這股暗流就要衝破心理的堤壩,使人顯現一種變態的行為,甚至導致精神失常。在這裏,同樣用的上這句眾所周知的話:堵塞不如疏導。
令人遺憾的是,目前不少人在談論心理衝突時,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對“克製”法大加推崇,而對宣泄法則頗不以為然。
比如,古往今來,人們所推崇和讚譽的是:“鐵骨錚錚英雄漢,男兒有淚不輕彈”。其實,在傷心時刻,“忍住眼淚往肚裏流”是無益於心理和生理健康的。
流淚可以幫助人們通過化學過程來發散精神上的壓力。在親人麵前的痛哭,是一次純真的感情爆發,如同夏天的暴風雨,越是傾盆而下。天就越晴的快。許多人在痛哭一場後,痛苦和悲傷心情不就減少了許多嗎?
專家指出,一些成年男子總是把傷感情緒壓抑在心靈深處,盡管他們能強忍住悲哀的淚水而不露聲色,但是被“截流”的緊張情緒總是要找到逃逸的渠道,這個渠道就是由緊張情緒可能導致的疾病——胃潰瘍、結腸炎等。因此,不良情緒的能量宣泄的方法之一,就是在你傷心時大哭一場。
在社會大舞台上,每一個社會角色的扮演者,總要麵臨這樣那樣的衝突。解決衝突的做好的辦法,就是利用“霍桑效應”,能在衝突中起到“安全閥”的作用。社會心理學家所說的“霍桑效應”也就是所謂“宣泄效應”。這個效應最早來自於美國一個叫做霍桑的工廠。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這個廠請來包括心理學家在內的各種專家,在約兩年的時間內找工人談話兩萬餘人次,耐心聽取工人對管理的意見和抱怨,讓他們盡情地宣泄出來。結果,霍桑廠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這種奇妙的現象就被稱作“霍桑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