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身體語言:身體會透露你的內心世界
某公司企劃部經理秘書阿霞忐忑不安,因為她前天不小心打翻了經理的茶杯後,經理無言的一瞥讓她琢磨不透。
前天上午,她拿著一份文件去請經理批閱。打開文件夾時,她不小心碰翻了經理的茶杯,茶水淋濕了經理的褲子和地板。她一下子愣住了,不知所措地等著新來的經理大發雷霆。可經理並未言語,隻是狠狠地瞥了她一眼,並示意她出去。
就在兩個月前,阿霞曾因打翻了原來一位經理的筆筒而遭到訓斥。當時,阿霞一聲不響,低著頭待經理訓斥完畢,她走出辦公室後一身輕鬆。而這次,新任經理狠狠地瞥了她一眼,她走出經理辦公室後,一會兒擔心扣發獎金,一會兒又擔心調離崗位。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人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的工具,除了語言之外,還有身體的各種姿勢、動作、麵部的表情、眼神的變化等,這些可統稱為身體語言。
身體語言與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有時它還能彌補語言的不足。比如說,你要喊某人走到你的身邊來,由於距離遠或聲音小,對方聽不見你的聲音,你隻需向他招一招手,他就會明白你的意思。我們也會時常根據它們來破譯其他人的心理密碼。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類的溝通,更多的是通過他們的姿勢、儀態、位置以及同他人距離的遠近等方式,而不是麵對麵的交談進行的。確切地說,65%以上的人際交流是以非語言方式,也就是通過身體語言來完成的。
這聽起來似乎令人難以置信,“難道我們每天滔滔不絕地大侃還不如一舉手一投足有用嗎?”但這卻是事實,是多家著名的行為科學研究機構共同調查研究得出的結論,目前已是各國科研人員的共識。
上麵那個故事中,之所以新經理更讓阿霞緊張,是因為原經理采用的有聲語言表明了其具體的心態,而新任經理采用的“身體語言”,傳遞的信息是模糊的,才讓人不知所措。
而且,跟口頭語言相比,身體語言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就是真實。身體的語言與人所說的話經常是矛盾的,這個時候,身體語言往往更加可靠。
例如:攤開手掌一般表示誠實或天真,但當不誠實者攤開手掌,麵帶微笑,卻說著謊話時,一些細微的地方會讓他露餡,有時表現為瞳孔收縮、眉毛上揚、嘴角肌肉不自然,都與攤開手掌和微笑表示誠實相矛盾。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萊溫斯基緋聞案審理中向大陪審團提供證詞時,平均每分鍾摸鼻子達26次之多,伊利諾州某研究身體語言的精神病學家便由此得出結論:克林頓在撒謊,因為人在撒謊時,摸鼻子的次數會陡然增多。除摸鼻子之外,人在撒謊時還有不自覺的動作:口吃、清咳喉嚨、避免凝視、眨眼、多喝水、吞唾液、咬手指等等。
人們用身體來表達自己,是一種下意識,是一種本能。人們想要“口是心非”容易,但想做到“身是心非”就難了。據說,公安機關使用的測謊儀就是根據這個原理。
現代心理學家認為,人的麵部表情不論其文化背景如何,表達的意思都是相同的。這個觀點最早是達爾文根據人類進化的起源而作出的。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有的學者在世界各地進行了廣泛的測試研究,結果發現,在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生活中的人,對於展示給他們的一套麵部表情照片,都能夠辨認出各照片中的表情代表的情緒。所以這些學者認為:某些刺激源和表示各種主要情緒的代表性麵部表情之間,由天生的腦神經係統麵連接。這些麵部表情包括:興趣、愉快、驚奇、恐懼、憤怒、悲痛、厭煩、仇視、羞恥等。
正因如此,我們總是不自覺地根據別人的身體語言來推測他的心理。
“他今天看起來垂頭喪氣,連胡子都沒刮,是不是跟女朋友吵架了?”
“她說話好嗲,還搔首弄姿,讓人渾身不自在。”
“開會時老板一直看著我,對我點頭微笑,一定是覺得我表現很好。”
用身體來表達自己,是一種本能。而通過身體語言了解他人也是一種本能,是一種可以通過後天培養和學習得到的“直覺”。我們談某人“直覺”如何時,其實是指他解讀他人非語言暗示的能力。比如在報告會上,如果台下聽從耷拉著腦袋,雙臂交叉在胸前的話,台上講演人的“直覺”就會告訴自己,他的講話沒有打動聽眾,必須換一個說法才能吸引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