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群眾的心理統一律:為什麼打哈欠也能“傳染”
大概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感覺吧:旅行中,當一個人徘徊在陌生地方的時候,總會有某種好奇心和解放感而引起的興奮,又會有點緊張。
但是,和朋友一起出去就不同了。假設我們是平時做事十分小心謹慎、每到達一個新環境前都會做好充分準備的人,如果和朋友一起出去,即使對周圍環境還不十分熟悉,也沒有充分的計劃,也會變得大膽多了。
這種心理並不是在旅行時才會出現。當一個人的時候,即使有惡作劇的念頭,也往往不敢去做。可是當幾個人聚集在一起玩得興致勃勃時,即使沒人帶頭也可能會這樣去做。
同樣,在會場上,當大家一起自由地討論想法,商談戰略戰狀時,比起每個人獨自思考提出的意見想法會更大膽。盡管客觀狀況沒有改變,僅僅是人數的增加,就會使大家變得自如灑脫起來,傾向於提一些更大膽的想法。雖然大膽的方針策略會伴隨著很大的風險,但由於人數多,責任分散,大家會很容易輕鬆地提一些大膽的意見或行動。
美國心理學家對此展開了實驗研究,結果發現集體決策與個人決策相比,似乎的確存在更具冒險性的特點。
心理學家在實驗中先提供這樣一個情境:有一個工程師,他已經結婚了,並有一個孩子。5年前他大學畢業便進入一家大型公司上班,工作穩定,收入中等,福利完備,將來還會有一大筆退休金,但是在退休之前工資不可能大幅度增加;另外還有一家小型公司也在招人,工資很高,還有獎金與股權,可惜收入並不穩定。現在讓大家為工程師做參謀,幫助他作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實驗中先讓一些人單獨提出建議,然後再組成小組,一起討論,共同提出建議。結果發現,各人在團體決策下所提的建議比單獨情況下所提出的要冒險得多。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這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呢?
心理學家有如下一些解釋:首先,集體中會發生責任分散效應,出了錯,責任平攤,每個人所承擔的較輕,因而易於主張冒險,因為一旦決策正確,各自所獲得的利益並沒怎麼減少。其次,天生好冒險的人往往在集體中有較大的影響,他們更健談,嗓門也高,因此容易讓集體接受他們的主張。再次,當個人提出建議時,能由於不熟悉情況而心中無數,所以小心為上;而在集體討論後,每個人對情況會有更全麵也更深入的了解,也就敢於提出冒險性的建議了。
這個心理規律提醒我們,對群體的決策不要過於相信。在群體決策之後,我們還是需要冷靜地用一個人的頭腦仔細思考一下,這個決策是不是過於大膽和冒險了?如果我們自己是負責人,就更應該如此。因為最後集體不會為這個決定負責的。
人多變得膽大,還有更加極端的情況。
如果世界杯足球賽在哪個城市舉辦,想必主辦城市的居民必定會興高采烈,但當地的警察肯定是高興不起來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對“足球流氓”犯怵。
歐洲的男子足球水平很高,歐洲的足球流氓也同樣大名遠揚,尤其是英格蘭的足球流氓,足以使任何球場保安談虎色變。1985年5月,比利時海塞爾體育場歐洲俱樂部冠軍杯賽決賽現場,由英格蘭利物浦隊和意大利尤文圖斯隊爭奪冠軍。比賽中途,利物浦球迷率先挑起騷亂,暴力衝突中雙方球迷死46人,傷逾百人,上演了空前的慘劇。
“海塞爾慘案”已經過去了好多年,然而球場暴力卻有增無減。鑒於慘案愈演愈烈,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已經一再指出,球場暴力已成為足球事業發展的毒瘤,也是足球運動的恥辱。
那麼,這陰魂不散、“我行我素”的球場暴力,究竟有些什麼奧秘呢?
法國學者古斯塔夫·勒龐在其1895年的著作《群眾心理學》中,提出了所謂的“群眾心理統一律”。他認為,當一群人聚集在一起,隻要它受到“群眾心理統一律”的支配,就構成了群眾,從而表現出與組成成員的個體的特征全然不同的獨立特征。勒龐將這些特征總結為喪失理智、情感衝動、非理性且缺乏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