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社會角色:把握做事的場合與時機(2 / 2)

每個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社會機製才能的以正常運轉。如果哪一個角色成員想要毫無約束力地去“天馬行空”,那就恰如魯迅先生所諷刺的“拔著自己的頭發想離開地球”一樣可笑了。比如,作為朋友,你不能表現的像戀人,那豈不要引起對方愛人吃醋?作為下屬,你表現的像個領導,恐怕就離被炒魷魚不遠了;作為子女,對父母和長輩要有特別的尊重,否則就成了沒大沒小,不懂規矩……

在職場中,如果扮演不好自己的職業角色,可能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造成不利的影響。

阿健在一家外貿公司工作,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在跟外商談判中,時常露臉。相比之下,阿健的頂頭上司——部門經理比阿健遜色多了,個頭比阿健矮,其學曆、水平和能力似乎也沒有阿健高。

有一次他倆在跟外商談業務的宴會上,阿健得意地跟外商頻頻舉杯,瀟灑飄逸,用英語跟外商海闊天空地閑聊,把上司冷落在一邊。他們跟外商分手的時候,阿健也搶在上司麵前跟人家握手道別,使上司滿臉不高興。沒幾天,阿健就被調到另外一個不太重要的部門了。

後來阿健才聽說是這個上司向公司老總打了小報告,說阿健太浮淺,不適合做銷售業務。經朋友點撥,阿健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犯了職場忌諱——“越位”。也就是他沒有找準自己的角色位置:他是業務主辦,受部門經理的領導,在各種場合就應當以上司為中心,突出上司的主導地位。如果喧賓奪主,旁若無人,在公眾場合搶“鏡頭”,就會使上司陷入尷尬的處境。

明白了社會角色扮演的重要性,阿健從此才走上了事業順利發展的軌道。

每個人都有他的社會角色,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又都不僅僅有一個社會角色。比如一個人在家裏是父親,在單位是經理,在父親眼裏是兒子,在兒子眼裏又是父親……在不同的時間場合下,我們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每個人都是多個角色的立體組合。

既然有多個角色,就存在不同角色之間的轉換問題。從一個場合換到另一個場合,你的角色也要做出相應的轉換。如果轉換不順暢、或者拒絕轉換,也會讓我們遇上麻煩。比如:維多利亞女王一次和她的丈夫發生衝突,丈夫生氣閉門不出,女王來敲門,丈夫問:“你是誰?”女王理直氣壯地回答:“英國女王。”屋裏沒有聲音。女王又敲門,聲音平和了一些:“我是維多利亞。”裏麵仍是悄然無聲。最後女王柔情地說:“親愛的,開門,我是你的妻子呀。”門悄聲地開了。

女王在工作中,是高高在上的一國之君,但是在生活中,對於丈夫來說,她是地位平等的妻子。從王宮回到家裏,女王就需要做出合適的角色轉換。

時間上也存在著角色轉換的問題。典型的例子是,大學生從學校到社會,是從學生的身份轉換到社會人的身份,這是年輕人人生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男女結婚頭五年內,要經曆兩次“角色轉換”的考驗,一是從戀人到夫妻,一是從夫妻到父母。

如果角色之間形成衝突,會使人感到緊張,總是生活在角色衝突中的人,會心率加快、血壓增高。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德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角色緊張”。要消除角色衝突對人心理造成的不利影響,就要加強個體扮演各種“角色”的協調能力。協調能力越強的人,產生角色衝突的可能性就越少。還要認識到有些角色衝突是很難調和的,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從過多的角色中解脫出來,把時間和精力運用於自身更有價值、更能勝任的角色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