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感覺不可剝奪:生活需要各種刺激
小時候你曾經玩過“瞎子抓人”的遊戲嗎?把一塊布蒙在你眼睛上,令你變成“瞎子”。你跌跌撞撞好不容易抓住了一個小夥伴。可是他(她)是誰呢?你用手摸他(她)的頭、臉、眼睛、鼻子,如果辨認的對,那你就贏了,再換一個小朋友來當“瞎子”,否則你就的繼續。?
如果說“瞎子抓人”的遊戲曾經令幼小的你感到刺激和有趣的話,心理學家們所做的類似實驗就不那麼好玩了。
美國心理學家黑伯(D.O.Hebb)等首創了一種“感覺剝奪”實驗。假如現在你就是被試者,你被領到一個小房間裏,按照事先的約定,你必須盡可能長久地躺在床上,隻有在吃飯或上廁所時才能起來。你戴著一副半透明的護目鏡,它僅能透過漫射的光線而看不見圖象,於是,即使你雙目圓睜,你的眼前也是白茫茫一片。一副厚厚的棉手套令你無法通過手的觸摸感知你周圍的東西是光滑還是粗糙,是溫暖還是冰冷;你還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因為你的耳朵裏塞上了耳塞。
在黑伯的實驗中,當誌願者們被隔離12、24、48小時後,再分別對他們進行包括簡單算術、字謎遊戲及組詞等內容的測試。結果表明:隨著被隔離時間的延長,測試的成績越來越差。其他類似的實驗也發現,隔離一段時間後,受試者很難集中注意力並變得易激動,對刺激過敏,緊張焦慮,情緒不穩,思維遲鈍,出現錯覺、幻覺。有些人因無法忍受痛苦而中途退出實驗,所有參加過實驗的人都覺的自己好像經曆了一場惡夢,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逐漸恢複正常。
這說明,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獲的新的刺激。
感覺雖然是一種簡單的心理活動,但卻十分重要。首先,感覺向大腦提供了內外環境的信息。通過感覺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種屬性,保證機體與環境的平衡。感覺是認識的開端,知識的源泉。而以上實驗可以證明刺激和感覺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沒有感覺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有一種疾病就是缺乏痛感,普通人特別害怕疼痛,可是對於患缺乏痛感症的人來說,他們竟渴望疼痛!因為最可怕的不是疼痛,而是沒有感覺。
所以崔健的歌裏唱道:“快讓我哭快讓我笑,快讓我在這雪地上撒點兒野,因為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
生活中雷達監測員和長途司機都處於輕微的感覺剝奪狀態,正因為如此,他們有時會看見實際上並不存在的東西,從而引發事故。在南極考察的隊員,如果長時間隻看雪地的白色,不看其他顏色,容易得雪盲症。有時,高層住宅裏的主婦獨處於毫無聲響的房間裏時,會突然感覺到強烈的不安,這也是感覺剝奪狀態下的孤獨感所造成的。
德國法西斯曾經搞過一種刑罰:把兩個犯人各自關在一間房子裏,與外界完全隔絕。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這種關押,結果,一個人瘋了;另外一個人在監獄裏自己和自己下棋,被放出來時成了一流棋手。
如果切斷一個人同外界的聯係,切斷一個人的人際交往,對人來說,無異是坐“精神班房”。事實上,每個人都需要從生活中接受各種刺激。
在非典期間,我們每個人都經曆了一定程度的感覺剝奪。在非典期間,人們不敢出門,減少購物,減少人際交往,隻覺得家裏最安全。單位裏的工作能在家做就在家做了。這在很大程度上讓人們感到精神鬱悶。當非典結束,人們大都鬆了一口氣,驟然增加了購物和人際交往,消費量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