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注意力的作用:專注更容易獲得成功(1 / 2)

第32章 注意力的作用:專注更容易獲得成功

在一次國際心理學會議正在舉行的時候,突然從外麵衝進一個村夫,後麵追著一個黑人,手中揮舞著手槍。兩人在會場中追逐著,突然“砰”地一聲槍響,兩人又一起衝出門去。事情發生的時間前後不過20秒鍾。

在與會者的驚慌情緒尚未平息的時候,會議主席卻笑嘻嘻地請所有與會者寫下他們目擊的經過。原來這是一位心理學教授請求做關於“注意”的實驗。結果,在上交的四十篇報告中,沒有一個人的記載是完全正確的。

其中隻有1篇錯誤率少於20%,有14篇的錯誤在20%-40%之間,12篇的錯誤率在40%-50%之間,13篇的錯誤在50%以上。而且許多報告的細節是臆造出來的。雖然每個人都注意到兩人之中有一人是黑人,然而40人中隻有4人報告說黑人是光頭,符合事實。其餘有的說他戴了一頂便帽,有些甚至替他戴上高帽子。關於他的衣服,雖然大多數都說他穿一件短衣,但有的人說這件短衣是咖啡色的,有的說是紅色的,還有人說是條紋的。而事實上,他穿的是一條白褲,一件黑短衫,係一條大而紅的領帶。

一般而言,科學家的注意力、觀察力都是比較敏銳的,但為什麼這四十位心理學家會出現這樣的粗疏臆造呢?這與他們當時的注意狀態有關。

注意是一種心理狀態,它是意識的警覺性和選擇性的表現。一切心理活動都必須有注意的參加,否則,不能順利有效的發生、發展。注意分指向、集中、轉移三個階段。(指向:把意識活動朝向一定的客體;集中:意識活動深入到所了解的事物中去;轉移:主動地把意識活動從這一客體轉向另一客體)。

由於國際心理學會議上的“槍聲”發生前後不過20秒鍾,心理學家很難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對會議的注意轉移到槍聲事件上,並很快指向、集中於它。而且受當時情緒緊張恐懼的幹擾,就更加難於準確地觀察事件的一切細節了。另外,心理學家的注意是無意注意。無意注意是沒有自覺目的,也不需要任何努力的注意,它主要是由於客觀刺激物本身的特點引起的。這也造成了心理學家的失誤。

注意力和觀察力是相輔相成的,適當的注意才能構成有效的觀察。在生活中,注意對於一個人來說,關係極大。人們想要辦好一件事,做好一件工作,都得用要注意,如果不注意而粗心大意就可能出問題、出危險,或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譬如,一個醫生給病人動手術,就得把整個思想放到手術上去,聚精會神,專心一致,注意到手術的一切方麵,做到萬無一失,才能使手術成功。如不注意,手術就可能出事故。

又如一個司機,開車到大街上去,他就要把全部注意力放到來往行人、車輛、交叉路口的訊號以及交通警的指揮,這樣才能保證安全。所以司機開車腦袋裏不能開小差,也不能和別人講話,否則就會出事故發生危險。

學生上課學習也需要注意,老師也需要注意。例如教師上課,要注意講課的內容,要注意學生的表現相對老師講課內容的理解程度。而學生要注意聽老師講的內容,要注意看老師的板書、演示等。

專注對於人們做事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做什麼樣的事情,幹擾總會產生,除非是些駕輕就熟的事情。注意像它表現出來的那樣,從來就不穩定,而是處於波動起伏狀態。

《孟子》上記載了兩個人學下棋的故事。奕秋是全國最善於下棋的人,讓奕秋教兩個人下棋。兩個人中有一個是一心一意地學,聽從奕秋的教導。另一個雖說也在聽講,但心裏卻以為有大雁就要飛來,總想著拿著弓箭去射它。兩個人雖在一起學習,可是這位心想射大雁的就遠遠比不上那位專心學習的。

“學奕”的故事講到學習要專心致誌。為什麼專心致誌地聽講學習效果就好?因為人在覺醒狀態時,大腦皮層普遍處於一定的興奮狀態,當集中注意某對象時,可在相應的區域形成一個優勢興奮中心,在優勢興奮中心上,對客觀事物認識的最清晰、最完全。因而當人聚精會神時,就會聽聲音最準確,看東西最清楚,記事物最牢靠,思考問題最有效果。若是漫不經心或“走神”,不但不可能產生如此效果,而且對該注意的對象不集中或轉移了目標,起到了分散的作用,故影響學習效果。這就說明了為什麼我們學習時,必須專心致誌,而不能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