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靈感的醞釀:思維卡殼時,先放一放(1 / 2)

第34章 靈感的醞釀:思維卡殼時,先放一放

古希臘時,阿基米德奉國王之命,鑒定工匠製作的金王冠是否摻有白銀。但當時並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他為此日思夜想,也沒有想出好的辦法。

有一天,他在家裏洗澡,他跳進浴盆時,有許多水一下子溢了出來。這使他一下子醒悟到:當容器裝滿了水,把物體再放進去,那麼溢出的水的體積,和這個物體的體積是相等的。由此他聯想到,比金子輕的白銀如果要達到同樣重量,它的體積必然超過金子。

於是,他想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他把與原先國王交給工匠的相同重量的金子和那頂金王冠,分別放在注滿水的容器中,然後比較它們分別排出的水的容量,就能夠知道答案了。這也是物理學上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的來源。

其實在科學發展史上,創造性活動往往就像阿基米德定律,是靈感突然迸發的結果。在苦思冥想下,阿基米德沒有找到答案,沒想到洗澡時偶然遇到的現象提示了它,使答案跳了出來。

每個人的思維恐怕都遇到過卡殼的情況。比如對一些比較艱澀難懂的知識,第一次學習,很難理解、把握;或者,遇到一個難題,想破腦袋也想不出解決辦法。

這種時候,繼續想下去,可能隻是幹耗時間,因為靈感似乎離我們遠去了,要麼就是我們的路子不對。這時,也許我們暫時把問題放一放,不去想它,做點別的事情,把腦筋換一換,再回來想這個問題,或者不刻意地想它,等待靈感自己出現,就真的能等到靈感。就像詩裏說的:“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這是符合心理學規律的。當我們遇到某個問題不能馬上解決的時候,暫時放一下,即使不去想它,潛意識還是在不斷地對我們的知識結構進行整合、更新。當整合接近解決問題時,在某個點上,會被突然觸發。這個暫停的過程叫醞釀,它尤其對於高難度的問題比較有效。

靈感盡管是很玄妙的東西,然而,概而述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思想點化型

指在平日閱讀或交談中,偶然得到他人思想啟示而出現的靈感。

例如,前蘇聯火箭專家庫佐寥夫為解決火箭上天的推力問題,苦惱萬分,食不甘味。妻子問明了他苦惱的原因,就說:“這有何難呢,像吃麵包一樣,一個不夠再加一個,還不夠,繼續增加。”他一聽,茅塞頓開,采用三節火箭捆綁在一起進行接力的辦法,終於解決了火箭上天的推力難題。

再如,相傳我國著名書法家鄭板橋,未成名時,成天琢磨前輩書法大家的體勢,總想寫得與前輩大家一模一樣。一天晚上睡覺,手指先在自己身上練字,朦朧之中手指寫到妻子身上,妻子被驚醒,生氣地說:“我有我體,你有你體,你為何寫我體?”他從妻子的話中馬上得到啟示:應該寫自己的一體,不能一味學人。在這個思想作用下,他刻苦用功,朝夕揣摩,終於成了自成一家的一代名書法家。

(2)原型啟示型

就是通過某種事件或現象原型的啟示,激發創造性靈感。

如科研人員從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描繪的機器島原形得到啟示,產生了研製潛水艇的設想,並獲得了成功。

(3)創造性夢幻型

就是從夢中情景獲得有益的答案,推動創造的進程。人在睡眠之時,常常也有靈感出現。格拉茨大學藥物學教授洛伊在一天夜裏醒來,想到一個極好的設想,他馬上拿過紙筆簡單地記錄下來。第二天早上醒來他知道昨夜裏產生了靈感,但使他驚愕不已的是:怎麼也看不清自己所做的筆記。他在實驗室裏整整坐了一天,麵對熟悉的儀器,總是回想不起那個設想,到晚上睡覺之時,仍然一無所得,但是到了夜間,他又一次從夢中醒來,還是同樣的頓悟,他高興極了,做了細致的記錄後,才回去睡覺。第二天,他走進實驗室,以生物史上少有的利落、簡單、肯定的實驗方法,證明了神經搏動的化學媒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