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靈感的醞釀:思維卡殼時,先放一放(2 / 2)

(4)無意識遐想型

就是緊張工作之餘,大腦處於無意識的寬鬆休閑情況下而產生靈感。有人曾對821名發明家作過調查,發現在休閑場合,產生靈感的比例比較高。從科學史看,在乘車,坐船,釣魚,散步中都可能會湧現靈感,給人提供新的設想。

德國物理學家亥姆霍茲說:“在對問題作了各方麵的研究以後……巧妙的設想不費吹灰之力意外地到來,猶如靈感。”他發現這些思想,不是在精神疲憊或是伏案工作的時候,而往往是在一夜酣睡之後的早上,或是當天氣晴朗緩步攀登樹木蔥蘢的小山之時。

達爾文在有了進化論的基本概念之後的一天,正在閱讀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作為休息,這時,他突然想到:在生存競爭的條件下,有利的變異可能被保存下來,而不利的則被淘汰。他把這個想法記了下來,但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末得解釋,即由同一原種繁衍的機體在變異的過程中有趨異的傾向。而這個問題還是他在這樣的情況下解決的:我能記得路上那個地方。當時我坐在馬車裏,突然想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高興極了。

而靈感產生的過程一般是這樣的。

首先它需要人有較強的行為動機,並為此進行長時間的探索。而在長時期連續思考後,人還沒有找到答案,就可能轉入休息或進行其他休閑活動。這個階段就是醞釀階段。

人的意識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麵的叫“顯意識”,藏於水中的是“潛意識”。前者能被人覺察,如人們的思考、討論,而後者卻不能,靈感思維通常就是潛意識活動的結果。科學家認為,潛意識的能力要比顯意識更強,顯意識受常規思維的影響,難以自由發揮,而靈感則往往需要突破常規,是一種頓悟。

人們對一個問題經過長時期的冥思苦想,在多次嚐試反複失敗後,會暫時拋開這個問題,去休息、娛樂、鍛煉,這時,人的思維反而排除了外界事物的幹擾,顯意識活動下降了,潛意識思考活動的信息就可能突然冒出來,靈感就是這樣產生的。

為了迎接靈感的到來,我們最好在醞釀階段隨時準備一個筆記本,記下腦中閃現的一些思維火花,這其中可能就有你需要的答案。

要知道,靈感並不是天才和智商高者的專利,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靈感。而很多人之所以沒有發現自己的靈感,其實並不是他沒有,隻是他沒有把靈感固定下來。

就像一位企業家說的:“一旦有了感覺,你就要立刻抓住它,深入地展開。把一個很縹緲的東西,迅速變成實在的紙上的東西,然後,再變成實際行動。迅速地把靈感固定下來最重要。每個人都會有很多靈感,不是沒有靈感,而是你沒有把靈感固定下來。為什麼你沒有把靈感固定下來?觀念在起作用,沒有先進的觀念指導,你總覺得自己的靈感有些虛,不可思議,就不往下想了,更談不上抓住,其實靈感就是那些不可思議的東西。”

靈感和創意其實就是我們日後偉大事業的素材和磚瓦。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突然的某一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產生了一個極為不錯的創意,可是有的人在早餐的時候有可能就把它給忘了,可是有的人就在創意出現的時候把它快速地用筆給記錄下來,提醒自己今天又有一個偉大的創意一個偉大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