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成癮心理:當我們被外物所控製(1 / 2)

第37章 成癮心理:當我們被外物所控製

晉代有個名叫劉伶的人,崇尚老莊,放情肆誌,嗜酒為命,曾著有《酒德頌》流傳後世。

劉伶出門的時候,總是隨身攜帶一壺酒,叫個人扛著一把鐵鍬跟在身後,說:“我要是死了,你挖點土把我埋掉。”他常常在外麵醉得東倒西歪,像一灘爛泥。進到屋裏,他喝的渾身發熱,就脫光衣服,還不關門。別人進屋,看他光著屁股在那裏喝,難免要說他兩句。他倒好,反倒指責人家說:“我把天地看作自己的家,把房屋當作自己的褲子,你們為什麼要鑽我褲襠?”

劉伶老婆氣得把家中的酒器摔的摔,砸的砸,哭著說:“這樣下去日子怎麼過?我求求你,一定要戒掉它!”劉伶說:“好,好,我自己控製不住,隻有祈求鬼神幫忙。讓我向鬼神發個誓,你給我搞點酒肉來供奉鬼神。”老婆聽了便拿來酒肉,供奉到鬼神牌位前。劉伶向鬼神牌位拜了幾拜,說:“老天爺生下我劉伶,把酒看作生命。一喝就是一斛,喝過五鬥神誌才清。我老婆所講的話,您千千萬萬不能聽!”然後抓起供奉鬼神的肉,拿起供奉鬼神的酒,一邊吃一邊喝,一會就不省人事了。

也許像劉伶癮頭這麼大的人並不多見,但是生活中養成某種癮的人則非常多。提到成癮,人們一般會聯想到飲酒、抽煙、服用安眠藥、賭博、吸毒等等。其實此外許多偏好,如釣魚、下棋、打球、各類“發燒友”,都屬於成癮的範疇。那麼什麼是成癮呢?

所謂成癮性,是人的生命過程中,常常在心理和生理的某種嚐試行為中產生了愉悅反應;這種反應的多次重複,就形成人對愉悅刺激補償的渴求,渴求又帶來刺激的不斷強化,於是就形成了人對這種刺激的依賴。

我們以日常生活中更為普遍的抽煙為例。香煙是一種特定刺激物,人類發現通過它可以獲得欣快、愉悅和滿足,於是一再抽它,從而形成對香煙的依賴,也就是對香煙的成癮。由於抽煙行為的一再重複,一定數量的香煙所帶來的欣快和愉悅感就降低了,這就需要增加抽煙的次數來獲得相同的滿足,於是就出現欣快和愉悅的強化。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這個人的煙癮越來越大了”;對於有酒癮的人,則是“這個人的酒量越來越大了”等等。這也是某些成癮性遲早會將人拖入絕境的重要原因。

其實成癮性的內因是每一個人都有的,成癮性—般分生理性成癮和心理性成癮兩大類。生理性成癮一般是通過外來具體物質進人體內引起的。例如吸毒、抽煙、酗酒等。海洛因、香煙、酒精等物質中的某些成份,就是外來的具體物質。在生理性成癮過程中,會伴生心理性成癮。讓我們看看酒癮是怎樣形成的,就能很容易理解這一點。

當酒進人人體後,由於酒中的酒精(乙醇),有90%以上在人體的肝髒內分解成乙醛,乙醛再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乙醇有促進氧化磷酸酶的作用,這種酶與細胞能量代謝有重要關係,但細胞膜對乙醛的通透性極小,隻有乙醇的幫助,乙醛才能發揮作用。當人大量飲酒時,體內的乙醇和乙醛的濃度都會增加,便加速了氧化能量的代謝過程,大腦興奮性和器官功能暫時有一定增強,促使人的精神格外愉快、活躍和興奮。

時間一長,人的機體內的這種反應逐漸會變成常規,並且在大腦中形成程序,從而固定下來,這樣,便產生了一種較強烈的不斷補充乙醇和乙醛的需要。假若停止定時飲酒,那種已經建立起來的程序將會中斷,這樣,這個人便會暫時產生一種名為“失調綜合症”的疾病,其症狀是一種難以形容的難受、煩悶和焦躁不安,以及容易發怒、心不在焉、對周圍的人和事呈麻木不仁和漠不關心的態度,心中想的隻是酒、酒、酒……

一旦有酒,心中大為高興,那股眼神是一種癡迷般的欣喜,所以稍有經驗的人可以從一個人看到酒的眼神中判斷出這個人是否對酒有癮。喝了酒之後,人體內的乙醇和乙醛又有增加,原來已經形成的那種程序相應得到恢複,機體內的功能又回複到正常狀態,那些不正常的症狀便消除。

在生理性成癮的過程中,由於愉悅的一再重複,心理上便產生了對某—特定物質和特定生活方式的期盼,這樣就形成心理性成癮。心理性成癮是容易受到忽視的成癮現象。也是一般醫學難以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