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環境與心理:在好的環境裏你會表現更好(1 / 2)

第38章 環境與心理:在好的環境裏你會表現更好

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必須在一定的環境中生存、發展。而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例如餐廳裏麵的燈光吧,如果把整個大廳的燈光弄暗,每張桌子上擺上一支蠟燭,也許你就會感到飯菜比原來的好吃了。若是坐在一張沒有桌布而油乎乎的桌子前,頭頂上一隻光禿禿的燈泡在發著刺眼的光,這種環境肯定會影響你的食欲,恐怕就是熱戀中的情人也沒有興致再說悄悄話了。

環境對心理具有微妙的影響,這正是環境心理學存在的意義所在。環境心理學是研究環境與人的心理和行為之間關係的一個應用社會心理學領域,又稱人類生態學或生態心理學。這裏所說的環境雖然包括社會環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環境,包括噪音、擁擠、空氣質量、溫度、建築設計、個人空間等等。

國外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座黑色的橋梁,每年都有一些人在那自殺。後來把橋塗成天藍色,自殺的人顯著減少了;人們繼而又把橋塗成粉紅色,在這自殺的人就沒有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

環境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這是因為:黑色顯得陰沉,會加重人的痛苦和絕望的心情,把人向死亡推進了一步。而天藍色和粉紅色使人感到愉快開朗,充滿希望,使人從絕望中掙紮出來,重新燃起生命之火。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的是,顏色對人的心理和健康具有一定的影響。

其實這一點我們很容易感覺到。每當我們仰頭看著湛藍的天空,不能不佩服造化的神奇:藍色是多麼令人寧靜、神清氣爽!想象一下,如果天空是紅色的會怎樣?那恐怕會讓我們時刻充滿激情和躁動;再看看綠色的樹木,據科學研究發現,綠色是能令眼睛放鬆的顏色,也許因為這樣,上帝把樹木的顏色大多設為綠色,讓我們可以賞心悅目。而鮮花大多是紅色、黃色、白色等五彩斑斕,才把世界裝點的多姿多彩。我們每個人——除了色盲,恐怕都不會對顏色麻木不仁。不同的顏色會給我們不同的心情,所以我們才會根據心情和個性,選擇衣服、房間牆壁、窗簾、床單以至汽車的顏色。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顏色能夠影響人的情緒:紅色表示快樂、熱情,它使人情緒熱烈、飽滿,激發愛的情感;黃色表示快樂、明亮,使人興高彩烈,充滿喜悅之情;綠色表示和平,使人的心裏有安定、恬靜、溫和之感;藍色給人以安靜、涼爽、舒適之感,使人心胸開朗;灰色使人感到鬱悶、空虛;黑色使人感到莊嚴、沮喪和悲哀;白色使人有素雅、純潔、輕快之感。

根據顏色的這些不同特性,在臨床醫學實踐中,顏色得到了應用:高血壓病人戴上煙色眼鏡可使血壓下降;紅色和藍色可使血液循環加快;病人如果住在塗有白色、淡藍色、淡綠色、淡黃色牆壁的房間裏,心情很安定、舒適,有助於健康的恢複。

我們再來看環境心理學的另一個主要課題——噪音。從心理學觀點看,噪音是使人感到不愉快的聲音。

許多年前美國有個報道,一男子因不堪忍受家附近建築工地的汽錘的噪聲,竟跑上前去,將頭伸入汽錘下,結果是腦漿被砸成肉漿。這個令人同情的男子,很可能有些抑鬱症,或者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但從另一方麵看,也說明了噪音對心理的嚴重影響。也正因此,許多作家喜歡到遠離城市的地方,到個偏僻的山村去寫作,避開噪音。

對噪音的體驗往往因人而異,有些聲音被某些人體驗為音樂,卻被另外一些人體驗為噪音。研究表明,與強噪音有關的生理喚起會幹擾工作,但是人們也能很快適應不致引起身體損害的噪音,一旦適應了,噪音就不再幹擾工作。

很多人還可以感覺到天氣對自己情緒的微妙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