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陽光燦爛、空氣濕潤、和風飄飄,你一定會覺得精神振奮、心情舒暢,如果一連遭遇十幾天的陰雨,你是否會感到莫名的鬱悶?
對這種心情的變化,我們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多愁善感。科學家已發現,在氣候特別寒冷的地帶,人們在冬天的情緒會顯著地憂鬱、低落,而導致情緒低落的主要原因,則為缺乏陽光;同時還會出現容易疲勞,過多睡眠,喜歡吃大量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就說明,天氣對人的心情的確是有影響的。
長時間的天氣,形成氣候。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是說人的性格,與他所生活地區的氣候有著直接的關係。比如長期生活在熱帶的人,性格暴躁,比較易怒。緯度高的寒帶,氣候寒冷、陽光變得稀有,是抑鬱症的高發區。氣候濕潤、萬物生機盎然的水鄉,人會多情、反應機敏。而草原上的牧民為人豪放,山區的人性格率直。
南美的秘魯瀕臨東太平洋,在數千公裏的海域,每隔幾年,上層海水水溫就會突然增高攝氏2-3度,甚至5-6度,這種現象就叫世界上有名的厄爾尼諾現象。不少科學家認為,厄爾尼諾現象與區域性的,甚至全球性的氣候異常有關。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資料表明,1982年—1983年的厄爾尼諾現象使全球大約10萬人患上了抑鬱症,精神病的發病率上升38%,交通事故也至少增加了5000次以上。究其原因,是全球氣候異常和天氣災難超過了一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此外,目前許多研究人員十分熱衷於研究工作環境中的物理因素,以及它對工作效率及員工疲勞程度影響。環境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工作單位裏,上級與下級之間、同事之間、分屬於不同部門的職員之間的人際關係,會隨著物理環境因素的不同而時好時壞。也就是說,物理環境確實會通過影響人的心理,進一步影響到工作場所中的人際關係。
有這樣一個實驗。研究人員準備了兩個房間,一個房間中裝有空調,溫度濕度都十分合適;而另一個房間沒有空調,置身其中的人會因悶熱而感到不適。然後研究人員讓兩組被測試者在不同的房間內觀察素不相識的人的行為細節,並要求他們回答對所觀察對象的印象。研究結果表明,雖然兩組被測試者所觀察的細節完全相同,但置身舒適房間的那一組成員對目標人物做出的好評要遠遠大於置身不適房間的那一組。
這個實驗證明,環境的物理因素可以左右處於某種環境中的人的情緒,而一個人的情緒又會影響到他對置於同一環境中的其他人的評價。
研究人員還通過心理學實驗證明了環境音樂也具有同樣的作用。當所播放的環境音樂是被測試者喜歡的曲目時,他們往往會給出觀察目標更好的評價。看來,良好的物理環境會使人心存善良,引導被測試者對觀察目標做出善意的評價;而不良的物理環境會使人產生攻擊性心態,導致被測試者對觀察目標做出惡意的評價。
那麼,我們與上司或同僚的不快,在某種程度上是由物理環境的不適所導致的,也就並不奇怪了。即使我們與對方之間真的多少有那麼一點兒脾氣不合或思維方式上的差異,但隻要工作環境的物理因素設置得當,也許還不至於鬧出什麼矛盾來。
由此看來,如何合理地設置舒適的工作環境的物理因素是很重要的。比如空調是必須的,讓我們處在合適的溫度中;還應考慮牆紙的顏色、天花板的顏色、照明、椅子的質地、辦公桌的大小及排放、窗外的景色、環境音樂等諸多因素。很自然,用於接待客人的接待室,物理環境是否舒適,咖啡館、西餐廳等會談場所的選擇是否合理等,會對談判的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