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 稱霸海上 第8章(2 / 3)

你對驅逐艦了解多少?不知道你對驅逐艦了解多少,其實它是用來消滅敵人的潛艇、水麵艦艇和船舶,擔任己方大型軍艦和護航運輸隊警戒,以防止敵驅逐艦、潛艇和魚雷艇攻擊的一種戰鬥艦艇。

當然,驅逐艦還可用於執行偵察、巡邏、對岸射擊、布設水雷障礙和執行其他任務。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驅逐艦被廣泛使用,僅參戰國家的海軍,就投入了約有1800艘驅逐艦。

由於各大國海軍積極推行“大艦巨炮主義”政策,驅逐艦僅僅作為一種輔助兵器,一直以魚雷為攻擊武器。

但驅逐艦在護衛航空母艦、兩棲戰艦編隊與海上運輸隊,防止來自潛艇的襲擊方麵起過很大作用。

同時,驅逐艦還直接參加過海戰,甚至參加過圍殲大型戰艦的戰鬥,屢建戰功,從此威名大振而引起了軍事家們的關注,被人們譽為“海戰王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驅逐艦獲得了比其他大中型軍艦更快的發展速度,可以這樣說,除了航空母艦和艦潛艇外,各海軍國家重點發展的軍艦就是驅逐艦,一些經濟實力較弱的國家更是以擁有驅逐艦而自豪。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驅逐艦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排水量的增大,一般噸位均保持在5000噸左右。

因此,現代驅逐艦在噸位上已和巡洋艦不相上下了。

現代驅逐艦另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動力裝置的變化。

1962年,美國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驅逐艦“班布裏克”號服役,它的動力裝置可確保該艦環繞地球航行16圈而不需更換燃料。

當然,核動力裝置僅僅在少數幾艘驅逐艦上使用,大多數驅逐艦采用的仍是常規動力裝置。

當前,驅逐艦上的動力裝置總功率一般在3萬~5萬千瓦,最高可達7萬千瓦。

這樣大的功率導致了現代驅逐艦的高航速。

目前,驅逐艦的最高航速已達40節。

現代驅逐艦變化最大的還是武器裝備的日益多樣化。

驅逐艦一改過去的那種以魚雷和火炮為主要武器的單一狀況,轉成了以導彈為主要武器的配置模式。

除裝備艦艇導彈和反潛導彈外,還裝備了對地攻擊的巡洋導彈和高性能反潛自導魚雷,並廣泛攜載1~2架甚至3架反潛直升機。

第一艘裝備導彈武器的導彈驅逐艦於1953年在美國建成,艦名“米徹爾”,滿載排水量5200噸。

輕型護衛艦是保鏢嗎?護衛艦是一種以反潛、對艦、護艦為主的輕型軍艦,簡而言之,就是用來保駕護航的軍艦。

現代護衛艦的航速在20~30節左右,排水量為1000~2000噸,最大可達3000以上噸,主要裝備有大口徑火炮、魚雷發射器、火箭或深水炸彈發射器、反潛和對空導彈、反潛直升機等。

當今世界正向國際相對和平轉化,同時由於各種技術、政治和經濟方麵的原因,使輕型護衛艦有重新複蘇之勢。

通常,輕型護衛艦是裝備大量武器的小型水麵艦艇,長70~95米,排水量500~2000噸。

輕型護衛艦不同於高速攻擊艇和高速巡邏艇。

它有一定的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自持力通常為10~20天。

盡管其主要任務是對艦,但輕型護衛艦通常具有可靠的對空和反潛的自衛能力。

艦上通常也載有直升機,一般備有一個機庫。

輕型護衛艦與戰列艦、驅逐艦的區別在於它的續航力、適航性、指揮控製以及武器與傳感器的作用範圍。

未來的輕型護衛艦將會向著更高級、更先進的方向發展,尤其表現在武器係統、作戰指揮一體化、動力係統、采用“軟”技術等方麵。

它的武器將向密集化、精確製導、高威力發展,采用垂直發射裝置。

建立遠、中、近多層攻防體係,提高對空、對潛、對艦能力,有的還有對岸攻擊能力。

配備直升機,提高超視距探測攻擊和反潛能力。

未來的戰爭離不開電子化、指揮一體化,作戰指揮的意義已不局限於單個艦艇。

因此,把整個戰鬥群覆蓋的作戰區的全部傳感器的方位線和輸出的參數進行集中控製,協調戰鬥群的綜合作戰指揮變得尤為重要。

發展新一代全分布式結構的C3I係統,充分利用護衛艦進行偵察、指揮、控製和通信的一體化將成為發展趨勢。

輕型護衛艦的動力裝置形式將會多樣化,以柴燃交替動力應用最廣,可以充分發揮柴油機和燃氣輪機各自的優點。

在巡航低飛時用柴油機,具有經濟、可靠、易於裝備等優點,在高速航行時用燃氣輪機,具有加速快、噪音小等優點。

與全燃動力相比,減少了上部進、排氣道的空間,易於布置武器裝備。

柴燃電聯合動力是護衛艦動力裝置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