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100米,可載貨1千噸。
為獲得良好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巨型噴氣式海輪同樣采用了雙船體。
同時,為提高航速、降低流體阻力,這種海輪采用了水翼。
巨型噴氣式海輪上安裝著經過專門改型的航空發動機組,可以有效地縮小大功率動力裝置的體積、減輕船體的重量、提高動力效率。
動力艙安裝在船尾部,既能集中管理,方便維護,還能降低噪音對客艙的影響。
這種巨型噴氣式海輪船體外形設計更多地考慮空氣壓縮性的影響和空氣動力學原理,把相關設計具體細化到船體的每一個部分。
經過這一番設計,這種巨型噴氣式海輪的最大航速將達到每小時90千米。
計算機是如何應用在軍事上的?計算機是20世紀人類最卓越的科技成就之一,它的技術發展一直與軍事有著密切的關係,在軍事領域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以海軍為例,從20世紀40年代美國海軍使用了第一台計算機開始,計算機技術已觸及海軍及所屬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的作戰、指揮、通信、管理、電子及艦船設備的操縱、管理、維護等幾乎所有領域。
國外有關專家認為,現代乃至未來海洋爭霸,計算機技術已成為決定勝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沒有計算機技術的支撐,海軍的一切係統將陷於癱瘓。
特別是發達國家的海軍極其重視現代計算機技術,這裏麵的重頭戲是艦載計算機技術。
現代海戰涉及空中、地麵、水下乃至外層空間,這是一個廣闊的多維作戰領域。
艦船要和所在編隊、艦隊協同作戰,需要實時處理大量而複雜的數據,對付來自各方麵、多批次的不同目標,指揮員要協調編隊、艦載機、反導、反潛、反艦、對空等火力係統以及電子偵察、電子作戰係統等等,這樣的複雜情況,隻依靠指揮人員的指揮遠遠不能應付,一般的計算機技術也難以應付。
看來,必須為海軍設計具有多處理器並行的計算機係統。
這種計算機具有超高速的計算能力,能夠對大量信息進行實時處理,具有理解自然語言和圖形(像)功能、邏輯推理和自我學習能力、帶有專家係統輔助決策功能,能夠智能化、自動化地決策和對所有裝備實施監控。
實際上,新一代智能型計算機已經曆了幾個階段的研究與發展,部分成果已在美、英等國海軍艦船上得到應用。
據報道,20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海軍製定了一項海軍計算機智能計劃,其中一部分就是將應用人工智能的海軍作戰管理係統試裝在“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上。
這一係統包括幾個子係統,空間目標管理係統、作戰危險告警係統和信息自動獲取工具。
空間目標管理係統實時提供敵、我、友各方兵力單位的動態位置及相關信息,在屏幕上以不同顏色顯示出敵、我、友各方的艦隻、飛機的動態位置後,隻需確定畫麵的某一目標,就可以得到這個目標的圖形、兵力特征、裝備配備等圖、文、數據情報,這樣可以免除了以往利用數據庫檢索語言的繁瑣操作。
作戰危險警告係統以處理跟蹤數據和作戰兵力行動中的背景情報,利用大規模數據庫,評估潛在的威脅形勢,同時不間斷監視跟蹤並報告威脅狀況。
信息自動獲取工具的使命,是不斷提供諸多作戰專家的建議和知識。
現代戰爭發展到了這樣一種程度,軍艦離開了艦載計算機,就好像是一堆廢銅爛鐵。
專家認為,艦載計算機技術水平和能力,代表著軍艦的整體作戰能力。
現代海戰的多兵種多維合成、作戰空間立體合成、有形和無形作戰係統合成的特征,對海軍艦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就是必須具有更強的發現敵人的能力,更快的信息處理速度,更迅速的作戰決策反應,更準確、威力更大的攻擊能力,更好的隱蔽性和機動性。
現代戰爭要求把知識信息處理轉化為戰鬥力,毫無疑問,隻有更新、更高技術的艦載計算機方能完成使命。
艦載計算機技術已經成為提高海軍艦船技術水平和作戰能力的關鍵,是決定未來海戰勝敗的“王牌”。
“豪華巨輪”到底哪裏豪華了?據報道,美國最近計劃建造一艘世界上最大的超級遊艇,它將近1英裏(1英裏=1.60千米)長30層樓那麼高,可以容納65000人,可與袖珍小國摩納哥相媲美。
這艘名叫“自由之舟”的超級遊艇長4320英尺(1英尺=0.3米),寬600英尺,高350英尺,排水量達270萬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遊艇“伊麗莎白女王2號”的6倍。
“自由之舟”共設2萬個艙室,可以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幾千個家庭共65000人提供工作生活娛樂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