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這個計劃簡直是夢幻。
“自由之舟”被分成三個部分:頂部是一個大機場,可以供私人飛機、直升飛機、甚至波音747大型客機起降。
中部是工作生活娛樂區,包括24小時開放的浴室、遊泳池;有供應世界各地食品的餐館;還有電影院、劇院、賭場、電車,甚至還有樹木和人工瀑布,有供孩子們娛樂的公園。
底部的船塢可以停靠私人遊艇和水翼船。
超級遊艇穩定性很好。
它采用平底結構,巨大的船體可以抗得住滔天大浪,即使是100英尺高的巨浪也隻能讓船移動1英寸。
這將是整個人類史上最為穩定的大船,就好像傳說中的諾亞方舟。
這樣的巨船當然具備極其強大的推動力。
位於遊艇後部有100台馬力強大的發動機為其提供航行的動力。
艇上有全天24小時運行的有軌電車,將“海上流動王國”的居民們運送到他們想去的地方。
在遊輪上設立公交車,這恐怕還是第一次聽到吧。
超級遊艇上大量垃圾被艇上的電子焚化爐焚燒,無法處理的垃圾在超級遊艇靠岸時移交給岸上的垃圾處理部門。
為了確保“自由之舟”居民的安全,艇上還設有先進的保安係統,人們期望“自由之舟”成為一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海上世外桃源。
構想“自由之舟”大財團已經把全部的精力和財力都放在設計、建造“自由之舟”超級遊艇上。
這個工程的負責人諾曼·尼克鬆說:“我們將把‘自由之舟’建成世界上第一流的工作生活娛樂天堂,過去從來就沒有人這麼想過,也沒有人敢提出如此大膽的問題,可我們卻要把這一理想變成現實。”
這樣一個宏偉的夢想到底能否實現,會不會是設計師們口出狂言呢?事實上,並非所有的人都對“自由之舟”計劃表示讚同。
設計過“伊麗莎白”和“伊麗莎白2號”巨型遊艇的造船專家約翰·布朗博士說:“我無法想象65000多人擠在那麼小的一個空間裏會有多好的滋味。另外,這麼大的船隻單單維護起來就會花費不菲。再說,造大船的想法是一回事,能不能造出來是另一回事。”
許多專家也對造如此大船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無法料到的問題表示擔憂。
究竟結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世界上最小的船隻是什麼樣呢?前麵我們介紹了世界上最大的豪華旅遊船“卡納佛爾·命運”號,那麼,世界上最小的船隻什麼樣呢?就是被人們稱之為“水鞋”的小船。
在浩瀚無邊的海洋中,這種小船的確像是一隻無助的小水鞋在不停地漂蕩。
之所以說“水鞋”是世界上最小船隻,首先是因為它的體積太小了。
在航行時,“水鞋”隻能承載一名乘客,而且乘客還不能坐著,他隻能站在甲板上。
到了岸邊,一個人就能很輕鬆地將其扛在肩上搬運。
“水鞋”使人想起在我國南方的荷花池裏,人們劃著個大木盆采取蓮花的情景。
“水鞋”前進時獲得的推力也很特別。
“水鞋”的主人在駕駛它時,既不劃槳也不搖櫓,也不依靠機械的動力,而是左右手各持一根與滑雪杖有點類似的滑水杖,用力並且快速地向水麵撐去,這樣就產生了反作用力,推動著“水鞋”不斷前行。
“水鞋”的構造非常簡單,“主體構造”就是一塊麵積有寫字桌大小的呈橢圓形的甲板。
甲板上麵沒有艙室,也沒有舷牆,隻有兩隻係船的小環。
“水鞋”甲板麵非常光滑,水密性能好,很難存住水。
因此,整個甲板幾乎是貼著水麵。
航行時,即使波浪將其覆蓋,它仍能輕鬆自如地前進。
那麼,人站在“水鞋”甲板上,肯定使重心升高,而“水鞋”的體積又太小,重量太輕,不是很容易造成船毀人亡的事故嗎?“水鞋”的設計者早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
在製造“水鞋”時,人們將其重心設計得很低,把橫截麵設計成“T”字形,並在下端加放固定壓載,如此以來,整個船隻的重心就很低,穩定性就大大增強。
這樣,人們在乘“水鞋”航行時,不必過於擔心翻船了。
在1978年,一個美國的航海愛好者乘自製的“水鞋”,從英國的多維爾出發,克服了種種困難,渡過了英吉利海峽,在歐洲大陸受到了同行們的熱烈歡迎。
目前,小小的“水鞋”越來越受到航海愛好者的青睞。
聰明的讀者看到這裏,一定明白了,“水鞋”的駕駛可是需要很嫻熟的技術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