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 遨遊太空 第11章(1 / 3)

第3卷 遨遊太空 第11章

隱身飛機如何隱身?目前,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雷達網和各種探測器組成的防空係統,日夜監視本國的領空,防範敵機入侵。

為了使有“千裏眼”之稱的雷達“看不見”飛機,在公開或者秘密的場合,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國家對飛行器隱身技術研究了20多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

20世紀80年代,諾斯洛普公司為美國空軍研製了B-2戰略隱形轟炸機。

它的外形隱身措施很有特色。

B-2戰略隱形轟炸機的機翼、機身、發動機艙交接處采用弧麵連接,融為一體,整個外形呈三角形飛翼結構,蒙皮表麵平整,克服了雷達波反射大的問題。

設計師們匠心獨運,飛機上幹脆不設置垂直尾翼,消除了尾翼和機身間角反射器效應。

常規的鈍頭機頭也被改為尖錐機頭,使曲麵回波變為很小的尖頂回波,減弱了回波強度。

發動機隱匿在機體內的背部,設有吊艙,機體後緣呈鋸齒形,外側機翼很多。

這樣做的結果是,可以大大減小對雷達波的反射。

另外,機身上還塗有深灰色的隱身塗料,對於雷達、紅外線和可見光都有隱身能力。

機翼麵積大,可以使機翼前後緣都嵌入比較厚的吸波材料。

機上的各種結構都采取了隱身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被發現的概率,提高了作戰時的生存能力。

據稱,B-2飛翼隱身轟炸機的航程可達12000千米,能攜帶34噸炸彈和常規巡航導彈以及17枚核彈頭。

B-2是當代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

另一種隱身飛機的設計是用外形技術改變雷達回波的傳播方向,使強波轉向到探測威脅較小的方向,美國的F-117A多麵體隱身戰鬥機就是這方麵的典型代表。

據專家介紹,F-117A隱身戰鬥機是超音速戰鬥機,機頭前方有4根尖管,兩根是空速管,另外兩根是高度傳感器,機身是前後尖的多麵型體,有一塊外傾的平麵,還塗有吸波塗料,極大地減小了雷達波的反射。

這種飛機上還帶有雷達幹擾器,在編隊飛行中極有利於隱蔽地接近目標並進行攻擊。

F-117A屬於偵察、攻擊型的隱身戰鬥機,它的尺寸小,飛行機動靈活,可以夜間飛行,也可以在多雲、暴雨等複雜氣候條件下飛行,人們把這種全天候的飛機譽為“看不見的飛機”。

人們評價說,隱身飛行的成功,標誌著隱身技術向著更高水平發展,成為世界軍事戰略現代化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奇妙的眼鏡蛇和撞鍾1989年,一架蘇-27戰鬥機和另一架蘇-27VB雙座教練機不掛副油箱由前蘇聯直飛巴黎進行飛行表演。

在進行飛行表演時,蘇-27以攻角超過失速攻角(約30°)的姿態,進行了“眼鏡蛇”特技飛行,這一絕技令西方航空專家大為驚訝,他們感到大跌眼鏡,不得不對蘇-27刮目相看。

人們公認,著名試飛員普加喬夫駕駛蘇-27進行的“眼鏡蛇”特技飛行壯觀、驚險、冠絕世界,令人歎為觀止。

這種特技的過程是在低空以每小時400千米~500千米的速度通場後突然拉起,姿態像眼鏡蛇一樣,機頭垂直上仰,攻角連續增大到110°~113°,飛機仍然保持狀態而不掉高度;在3秒~4秒鍾內速度一下子減到每小時125千米左右。

接著,機頭急劇平穩下俯,加速後恢複正常飛行狀態。

這是一個前無古人的高難度特技動作,因此普加喬夫和-27一起被載入了人類飛行的史冊。

蘇-27和普加喬夫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好成績,和飛機的設計是分不開的。

蘇-27具有優秀的啟動外形、高難度的發動機、靈敏的操縱係統,從而獲得了極高的機動能力。

飛機的機動能力是指飛行員操縱飛機改變飛行速度、方向、高度和姿態的能力。

假如兩架戰鬥機轉彎時的速度相同,轉彎半徑越小則角速度越大,發射導彈時就能較早取得機頭指向敵機的優勢。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人們極度重視作戰飛機的機動性,把它看作是反映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眼鏡蛇”特技是一種過失速機動(或者稱為超機動),是戰鬥機失速後在一定範圍內進行的機動飛行,這也是目前一種新的機動飛行姿態。

在飛行力學上,這種過失速機動是指飛機在攻角遠遠超過了失速攻角後,以很小的速度迅速改變飛行速度、方向、高度和姿態的過程。

蘇-27在進行大機動飛行時還有另一個絕招--“撞鍾”特技。

這種特技急速拉起,攻角達到90°,發動機轉向慢車狀態,繼續垂直爬高,當空速表指零時,機尾朝下,飛機以每秒15米的速度垂直下衝,不偏轉,不偏離,像一塊石頭墜落。

垂直下降約150米後,飛機前傾,機身漸漸拉平,接著機頭朝下快速俯衝,再躍升倒轉進入平區。

整個機動過程,平穩利索,飛機並無失速。

不管是“眼鏡蛇”特技,還是“撞鍾”特技,都得益於蘇-27超級的飛行性能,得益於現代化的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