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 遨遊太空 第12章
誰是第一個飛出地球的人?“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裏。
他們不斷地擴展自己著探索空間;起初是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氣層,然後就是征服整個太陽係。
”齊奧爾科夫斯基的這一著名預言激發著人們對宇宙不斷地探索和開發。
載人航天計劃的製定推動著載人宇宙飛船的研製工作。
載人飛船是一項比衛星更複雜的航天器。
它除具有一般衛星的基本結構外,還必須有安全可靠的返回設備,具備應急救生係統和能夠提供人生活、工作的生命保障係統。
返回式衛星技術的發展,解決了宇宙飛船的返回問題。
如果沒有這項技術,宇航員就無法返回地球。
實際上,也就意味著無法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載人飛行。
人類曆史上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是前蘇聯研製的“東方1號”。
在這艘飛船上飛出“地球搖籃”的是前蘇聯航天員--尤裏·加加林上尉。
“東方1號”是一個直徑2.3米的球形座艙,質量約為2.74噸,球形座艙是密封的,內有多種儀器,宇航員的坐椅是彈射式的,萬一發射發生故障,他可以爆破打開座艙的圓形艙口,彈射出去。
座艙下部有設備艙,裝有製動火箭。
返回地球時,宇航員可以點燃製動火箭,以降低飛船的運行速度,飛離軌道。
設備艙內還有氧氣瓶和氮氣瓶,以供給座艙內正常大氣壓的空氣。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時間9時零7分,運載火箭噴著火舌將“東方1號”豎直推起,加加林被緊緊壓在座椅上,經受著劇烈的震動。
14分鍾後,“東方1號”飛船載著加加林進入環繞地球的軌道。
這時候他感覺真正的在地麵上無法想象不到的奇妙感覺。
一點也感受不到自己的重量完全失重了。
加加林通過眩窗觀察著人類的家園--地球,透過飄浮的白雲,他可以清晰地看到蜿蜒的河流和起伏的山脈,整個地球周圍環繞著一層淡藍色的光,真是一個迷人的藍色星球。
加加林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看見地球全貌的人。
10時55分,飛船安全地降落在預定地點,載人航天獲得了圓滿成功。
這次曆時108分鍾的太空飛行震撼了世界,從此人類開始了載人航天的新紀元。
為了紀念在征服宇宙道路上的這一劃時代的成就,4月12日被定為“航空航天國際紀念日”。
從此以後,美國和前蘇聯在航天方麵的競爭進入白熱化,美國人竭盡全力,開始了登月計劃的實施工作。
這種競爭客觀上推進了航天事業的發展。
真正的月宮到底是怎樣一番景色呢?自古以來,月球就是對人類充滿吸引力的神秘天體。
人類最想登上的天體,第一個就是月球,因為它離地球最近,約384400千米,表麵引力隻是地球的1/6。
傳說中,嫦娥奔月,覺得月宮冷寂不堪,那麼,真正的月宮到底是怎樣一番景色呢?1961年5月25日,美國正式批準了登月計劃。
經過8年的技術準備,美國共發射了9個“徘徊者”探測器、7個“勘探者”探測器、5個“月球軌道”環行器,了解了月球表麵情況和著陸的可行性,預選了多個登月點。
最後,由“阿波羅10號”飛船進行登月全過程的演練,宇航員已抵達近月麵15.2千米處。
到此登月計劃中的準備工作已完全就緒。
1969年7月16日清晨,在美國西海岸肯尼迪航天中心,39號A發射台上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等待點火起飛。
火箭上端的“阿波羅11號”飛船由指令艙、服務艙和登月艙3部分組成。
指令艙內,仰臥著3位人類登月的使者--指令長阿姆斯特朗、指令艙駕駛員柯林斯和登月艙駕駛員奧爾德林。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9時32分,在震耳欲聾的轟隆聲中,“土星5號”火箭騰空而起,直衝天穹。
4天多的航行以後,到達了月球軌道,柯林斯駕駛指令艙繞月球軌道飛行,等待接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