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 遨遊太空 第14章(2 / 3)

此後,再發射4次,使空間站初步具備供宇航員長期居住的條件和救生手段。

第二步,美國發射主桁架梁、太陽能電池陣和加拿大提供的17米長的機械臂。

這種機械臂可沿主桁架梁移動,搬運有效載荷、裝配、修理和更換空間站的硬件。

同時,美國、歐洲空間局和日本的各種實驗艙也發射上天,與空間站對接。

整個空間站的建成,約需天地運輸係統發射60次。

這種大型的永久性的國際空間站最終將轉移到426千米高空的工作軌道上運行。

空間站建成以後,可以接納6名宇航員長期留住在這裏工作和生活。

這種世界性的空間站主要是進行各種空間技術試驗,包括微重力材料科學研究人在空間長期生活對人體影響的研究以及探索微重力應用的商業前景。

21世紀開始時,人類移居太空將有一個嶄新的開端,那麼,迎來“海市蜃樓”似的太空城也不再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了。

“太空城市”建在哪裏呢?中國古代有一個笑話,有一個富翁要求建築師為他建造一所隻有第三層樓的“空中樓閣”,人們都嘲笑他愚昧無知。

如今,時代不同了,我們不僅要造“空中樓閣”,還要建立“太空城市”。

“此閣幾何高?何人之所營?側目送日落,引手攀飛星。

”蘇軾的這幾句詩便是對太空城市的很好的描述。

隨著各種各樣的空間站、空間工廠的大批建造,人類勢必要在宇宙空間發展出一個完整的體係,建立起空間城市。

人類到宇宙空間建立居民點,去開辟新天地、建立新的生活,已不再是遙遠的未來。

那麼,太空城市建在哪裏呢?首先,它必須是永久性的,不能墜落;在軌道運行的飛行器,極其稀薄的空氣都會使它減速,最後墜落;距地球數萬千米的同步衛星也隻有20多年的壽命。

那麼,永久性的太空城市必須建在遠離地球的地方。

可是,人們又會擔心,大空城會不會飄走呢?據科學家計算,在太空有一些特殊的點(區域),在這些點上,太陽、地球、月球的引力相互平衡,位於這些地方的物體就能像放在碗底的小球一樣,不會輕易離開自己的位置,這些點以意大利天文學家拉格朗日的名字來命名,稱為拉格朗日點。

1952年美國科學家建議將第一批太空城市建在代號為L5這個經過計算的點上,城市運動著,但始終保持著與地球、月球相對不變的位置。

從L5到地球僅需5天,交通十分方便。

距月球也不算遠,可以充分利用月球資源。

太空城的樣子和規模如何?美國科學家奧尼爾提出了萬人車輪空間城的方案,這是最簡單、最成熟的設計,它將是人類的第一座太空城市。

萬人車輪空間城的外形像一個車輪子,直徑1800米,“輪胎”直徑130米,裏麵是位置交錯排列、相互隔開的6個居民區和農業區。

車輪繞軸旋轉,每分鍾轉1圈。

這是為了在太空城製造“人工重力”,使人在那裏不會四處飄浮,感覺像在地球上一樣。

太空城外有一麵大鏡子和若幹小鏡子,調整這些鏡子的方位可以使居住區有日、夜之分,使農業區有所需的陽光和溫度。

居住區內有各種各樣的建築物,作為住宅、商店、醫院、學校等使用;農業區種植作物,飼養禽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