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食物排毒簡介 第二章 排毒解毒(1 / 3)

第一卷 食物排毒簡介 第二章 排毒解毒

1.排毒

就是排出體內毒素的過程,著眼於一個"通"字,它首先針對的是排毒途徑,打通血管、淋巴管、氣管、各髒腑聯絡管、經絡、汗腺、尿道、消化道等各路排毒管道,使各路排毒管道通暢,毒有出路。尤其是要保持消化管道的通暢,因為消化管道是人體最重要的排毒管道,消化管道不通,可表現為腹痛、腹脹、嘔吐、呃逆、泛酸、大便不通暢等症狀。其中大便不通暢是消化管道以及整個機體排毒管道不通暢的重要標誌。從保健的角度講,大便稍多一點,即可避免多種疾病的發生,大便通暢一點,有利長壽。所以,排毒的方法,首先要保持大便的通暢,使體內的毒素通過排毒的主管道--消化道排出體外。

2.解毒

即化解、中和、轉化毒素,有兩種含義:

其一,用化解、中和、轉化毒素的藥物,直接消除毒的毒性,減少毒對機體的損害。

其二,通過打通排毒管道,調理機體的陰陽、氣血、髒腑功能,使陰平陽秘,氣血調和,五髒功能協調正常,六腑、血脈、九竅通暢,以增強機體自身的解毒能力。如肝髒是人體最大的一個解毒器官,如肝功能正常,則可使多種毒素通過肝髒而化解,從而解除了毒對機體的危害。

3.食物調補對排毒、解毒的作用

即調理、補益的意思,在排毒解毒的基礎上,針對毒對機體所造成的危害,予以調理陰陽、氣血、髒腑功能,達到陰平陽秘、氣血順暢、髒腑功能恢複正常生理狀態;毒容易耗氣傷精,使機體抵抗力下降,更易受毒的侵害而發生疾病或使原有的疾病加重,所以要補益人體的精氣,提高機體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以及機體自身的排毒、解毒能力。

調與補是有機地結合的,不能截然分開,要在調的基礎上進補,在補的基礎上加以調暢氣機。要補的恰當、調的合適,要清補、疏補,即補而不燥,補而不壅滯,切忌補而不調、純少壅補,膩補,以免毒留體內,反生它變。

食物調補就是在排毒解毒治病養生這一大量的生活實踐檢驗而得出來的行之有效的方藥。它既注重了"毒"的排解過程,又針對毒每易耗氣傷精、阻礙氣機,使氣滯血瘀、氣機逆亂的一麵,它具有健脾益腎、補血化瘀、通便排毒、降脂養顏等功效,集排毒解毒、調理補益於一體,具有以通為補、通補結合、通不致虛、補不留邪的特點,是多年來研究治病與養生理論的經驗總結。

4.飲食療法對健康的作用

飲食療法的保健作用早被人們所熟知,經曆代應用長盛不衰,它對促進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對婦女強身保健、美容駐顏,對老年人抗老防衰、滋補強健,以及對改善人體健康狀況,保持旺盛精力,提高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都是不可缺少的。

飲食療法注重未病先防、營養保健的同時,亦注重既病防變,提倡治病求本。最主要的是調整扶正與袪邪的關係。所謂正,是指人體防禦、抵抗疾病的能力;邪主要是指各種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損害。正與邪是矛盾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麵,正邪的消長,決定著疾病的發生與發展。邪盛則病進,正盛則病退。因此,治病的根本目的是扶正袪邪。《素問·藏氣法時論》說:"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提倡以藥物袪邪,以穀、畜、果、菜相配合,調養身體以扶正,達到邪去正複、疾病向愈的根本目的。

5.食物排毒的優點

⑴口感舒適,色香味美作為內服藥時,口感舒適,易為患者尤其是兒童患者所接受。人們可以根據其營養及功能特點,或者生用,或者進行科學烹調,製成色、香、味、形俱佳的藥膳或劑型,患者視之賞心悅目,聞之垂涎欲滴,食之胃口大開。如高熱、大汗、大渴、脈洪大尿少患者,中醫常以"白虎湯"加減進行治療,高燒脫液傷津者可能還要配合葡萄糖注射液、生理鹽水作"靜滴"。中藥難熬又難喝,"靜滴"則難受更難耐,而取具有"天生白虎湯"美稱的西瓜一味生吃,既清熱又生津,味甜如飲瓊漿,清涼如冰水,讓人在治病排毒的同時,更得到吃的享受,這真是"良藥可口又利病"的最佳境界!

⑵藥源廣泛,方便易行

人們掌握了食物排毒的原理,等於每個家庭建立一個家用藥櫃,內服外用可任意采擷,即便是一杯牛奶,一枚雞蛋,取來都是藥,這樣也更加開發了動植物資源,使其能盡藥、食兩用價值。

⑶營養豐富,藥食放心

沒有或很少有毒副作用,在應用時無須嚴格掌握劑量,患者食之絕對放心。

用後對症者,病自痊愈,即使不對症,亦無其他憂慮。對於治療不愈或病情嚴重者,還可配合或立即轉向藥物治療。

⑷價廉物美,療效顯著

尤其在農村,可隨時采集,隨時應用,在藥價十分昂貴的時期,更可免囊中羞澀。

有人認為食物排毒主要是用於補益,隻能用以慢性病或疾病恢複期的輔助治療,其實並非如此。在中醫藥學的文獻中,所載的以食物為主所組成的方劑既可補虛,又可祛邪;既可內服,亦可外用。隻要根據食物的藥性,或者按照中醫的辨證原則使用,很多時候可以獲得滿意療效。

6.寒涼食物的排毒作用

寒和涼同屬一種性質,僅是程度上的差異。寒涼食物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醫學上常用來治療熱證和陽證。凡是表現為麵紅耳赤、口幹口苦、喜歡冷飲、小便短黃、大便幹結、舌紅苔黃燥、脈象數的病證,可以選用。

常用食物中屬涼性的有茄子、蘿卜、冬瓜、絲瓜、菠菜、莧菜、芹菜、大麥、綠豆、豆腐、小麥、蘋果、梨、枇杷、橘子、菱、薏苡仁、茶葉、蘑菇、蕎麥、鴨蛋等;屬寒性的有豆豉、馬齒莧、苦瓜、蓮藕、蟹、蕹菜、鹽、甘蔗、番茄、柿子、茭白、荸薺、紫菜、海藻、筍、西瓜、香蕉、桑葚、黃瓜、田螺等。

7.溫熱食物的排毒作用

溫與熱同屬一種性質,都有溫陽、散寒的排毒作用,醫學上常用來治療寒證和陰證。凡是表現為麵色蒼白,口中發淡,即使渴也喜歡喝熱開水,怕冷,手足四肢清冷,小便清長,大便稀爛,舌質淡,脈沉遲的病症,可以使用。

常用食物中屬溫性的有刀豆、芥菜、芫荽、南瓜、桂圓肉、杏、桃、石榴、烏梅、荔枝、栗子、大棗、核桃肉、麻雀、鱔魚、蝦、鰱魚、海參、雞肉、豬肝、火腿、貓肉等;屬熱性的有韭菜、蔥、蒜、生薑、小茴香、辣椒、羊肉、狗肉、花椒等。

8.平性食物的排毒作用

由於食物中溫與熱、涼與寒隻是程度上的不同,而有些溫或熱、涼或寒卻難以截然分開,為簡便起見,通常僅歸納為寒熱兩類,將寒涼屬性的統稱為寒,溫熱屬性的統稱為熱。而在寒熱之間增加了平性,也就有了寒、熱、平三性的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