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食物排毒簡介 第二章 排毒解毒(3 / 3)

15.食物排毒的因地而異

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生活習慣有一定差異,人體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亦有不同,有的地處潮濕,飲食多溫燥辛辣,有的地處寒冷,飲食多熱而滋膩,而南方的廣東飲食則多清涼甘淡。在應用藥膳選料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16.排毒與排便的區別

排毒解毒、調補治病養生理論,是根據外來之毒對機體的損害,從毒的角度對健康與疾病進行考察分析。毒存體內可阻滯氣機,有礙氣血的運行,損傷人體的正氣,使機體髒腑功能、陰陽氣血的運行以及它們之間的平衡協調關係受到破壞。引發機體多種疾病及衰老。

排毒解毒是實現調補治病養生的首要手段。其中排毒尤為重要,人體在生理功能正常的情況下,通過自身的調節,將毒素通過各種管道排出體外,如血管、淋巴管、呼吸管道、消化管道、尿道、汗腺等。所以經常保持各路管道的通暢,才能將毒排出體外,人體的氣血、陰陽、髒腑功能才能正常,也就是說排毒解毒必須在流通中進行。"排毒"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打通機體各路排毒管道,使毒有出路,氣血流通運行正常,以達到髒腑功能、陰陽氣血之間平衡與協調,這就是所謂的排出解除人體毒素,調節機體狀態平衡。

有人誤以為排毒就是排便,這顯然是錯誤的。毒是泛指對機體有不利因素的物質。因毒來源不同,有外來之毒、內生之毒。因毒的性質不同,有濕毒、熱毒、痰濕之毒、濕熱之毒、水穀之毒、瘀血之毒、糖毒、脂毒、尿毒、糞毒等的不同。因毒侵害機體的部位不同,引起疾病的症狀、性質各異。所以,排毒所針對的就是存在於人體內的各種致病因素。

17.隻有"路路通暢才能健康"

毒包括外來之毒和內生之毒。毒存體內,使機體陰陽失衡、氣血失和、髒腑功能失調等,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

人體有一套完整的排毒管道係統,如血管、氣管、淋巴管、消化管道、汗腺、尿道、各髒腑的聯絡管道、經絡等。在生理機能正常的情況下,機體通過這些大大小小的排毒管道將毒排出體外。排毒管道通暢與否,關係到人體的健康、疾病、衰老與死亡。排毒管道通暢,才能使毒素外排,氣血流通,氣機條達,陰陽平衡,髒腑之間的功能協調,反之則可致毒存體內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

排毒管道不通暢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一般常見的症狀如:頭暈,頭痛,神疲乏力,麵色無華,煩燥不安,口臭,食欲不振,肥胖,腹脹,腹痛,便秘,排便費力,便質幹結或大便不爽,皮膚色斑或幹燥沒有彈性,皮膚搔癢,青春痘,臭汗,過早地衰老等。總之,排毒管道不通暢,必然導致毒存體內,是多種疾病發生、發展、演變的根源。

因此,打通人體的排毒管道,使各路排毒管道通暢,毒素順利排出體外,才能使氣血流暢,氣機條達,髒腑功能正常,各髒腑之間的關係協調平衡,從而達到治病、健身、養生、養顏之目的。

18.冬季排毒調治應注意的問題

排毒解毒、調補治病養生法,是從毒的角度對健康、疾病、衰老進行考察分析。其主要方法是打通人體的氣管、血管、淋巴管、各髒腑的聯絡管、經絡、汗腺、尿道、消化管等各路排毒管道,使毒素從人體的主管道--消化管道和尿道排出體外。並且在排的基礎上要調補,調:即調理人體的陰陽、氣血、髒腑的平衡,補:即補益人體的陰陽、氣血。這樣,通、調、補結合,使通不致虛,補不留毒,以達到毒素外排,恢複人體陰陽平衡,氣血順暢,氣機條達,髒腑功能活動正常的目的。

冬季是人們習慣吃補藥以養生的季節。但是,要科學進補,要補的恰當,不要盲目進補,用排毒解毒、調補治病養生法,來指導冬季養生保健,會給您的健康帶來益處。

人生活在大自然,自然界氣候的變化,對機體常常產生一定的影響。那麼,冬天人體處於怎麼一種狀態呢?

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流通,遇寒則凝滯,當冬季寒冷的空氣作用於機體時,會使人體血管中的血液流動不暢,甚至引起瘀血阻滯,加上人們的運動往往減少,因此,冬季人們的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速度緩慢,易引起血液瘀滯或血管梗塞。所以。冬季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較高。另外,血流滯緩,排毒管道不通暢,多種毒素易於留存體內,再加之寒冷的氣候會減低機體的抵抗力,這樣就常常形成一種毒存體內、氣血不通、正氣不足的本虛標實的病理狀態。所以冬季的發病率及舊病複發率以及死亡率相對增高。

因此,冬季養生,要避免純補、壅補、膩補,要在排毒解毒的基礎上進補,要通補結合,要補的恰當,通的合適,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反之,則易致毒留體內而引發多種疾病或使宿疾複發。

19.夏季排毒應注意的問題

夏季由於天氣炎熱,暑熱難耐,許多人會出現頭暈、頭痛、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食欲不振、煩躁不安、胸悶、臭汗、小便不利、大便不爽等症狀;還有些人到了夏季經常會出現胃腸不適、腹脹、腹瀉等。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前者是由於夏季的氣候特點所引起;後者是由於吃了不潔淨的食物所導致。那麼夏季氣候是如何影響人體的,又應采取什麼辦法來預防呢?

中醫認為"夏季暑當令,暑多夾濕。"也就是說夏季的氣候特點是暑熱。加上空氣潮濕,人們往往覺得悶熱難耐,所以夏季對人體影響最重要的因素是"暑濕之毒"。如果"暑濕之毒"侵入人體,對人體各個髒腑功能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暑濕之毒"容易損傷人體的津液,耗傷人體的正氣。"暑濕之毒"侵入人體,會導致毛孔張開而過多的出汗,出汗過多就會耗損人體的津液,津液虧損太多的話,正氣也就會隨著津液而損失,若超過生理的代償限度,就必然會導致氣虛以及機體抵抗力的下降;"暑濕之毒"還會導致氣機的升降失常。所以人體就會出現頭暈目眩、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心煩悶亂等症狀。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喜燥而惡濕,胃主受納腐熟,喜潤而惡燥,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升胃降,燥濕相濟,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與輸布"。如果"暑濕之毒"侵入人體,就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脾胃功能失調,飲食物就不易被人體利用,存於體內過久,就會醞釀成毒,損傷脾胃,脾胃功能受損又很容易招致外來之毒的侵入。因此,人體便會出現食欲不振、胸悶、臭汗、黃汗、小便不暢、大便不爽等一些症狀。此外,濕為陰毒,如果"濕毒"侵入人體,病程往往纏綿難愈。因此,注重夏季養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