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排毒食物 第二章 水果類(1 / 3)

第二卷 排毒食物 第二章 水果類

清熱排毒--橘子

橘子又名黃橘、蜜橘、福橘、朱橘等,屬芸香料。有極為豐富的維生素和果酸,遠遠高於蘋果、梨的營養價值。柑橘果汁中含蘋果酸、檸檬酸、葡萄酸、果糖、蔗糖、維生素C等;果肉中含胡蘿卜素、隱黃素、維生素B1;果皮中色及維生素C含量較果肉為多。

各種柑類果實含橙皮甙、用陳皮素和揮發油,一般成分有糖、維生素C、檸檬酸、鉀、鈣、磷等。

橘子甘平潤肺,醒酒解渴。然多食生痰聚飲,風寒咳嗽及有痰飲者勿食。橘子性溫,多食易"上火",可致目赤牙痛及痔瘡,還可引起皮膚黃斑。

食用橘子,對心髒病(冠心病)甚宜;其潤肺理氣、清熱排毒作用,又對胸膈結氣、胸中煩熱等症治之有效。食用橘子可治腸胃有熱、口幹煩渴,可潤肺、醒酒。

橘皮內含黃酮甙(如橙皮甙)、揮發油、胡蘿卜素、隱黃素、維生素C、維生素B1和果膠。橘皮分為兩層,外層色紅者為"橘紅"。《約品化義》說:"橘紅,辛能橫行散結,苦能直行下降,為利氣要藥。蓋治痰須理氣功,氣利痰自愈,故用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諸藥之上"。橘自即橘皮內層之白皮,除去橘絡,曬幹而成。《中國醫學大辭典》說它有"和胃、化濁膩"之功。

橘絡性味苦、平。能通、化痰、理氣、消滯。主治痰滯經絡引起的咳嗽及胸肋悶痛。橘核含有脂肪油、蛋白質、其苦味成分為黃柏內酯和鬧米林。性味苦、平,無毒,能理氣止痛。用治疝氣、睾丸腫痛、乳痛、腰痛、膀毒,能理氣止痛。用治疝氣、丸腫痛、乳癰、腰痛。

清熱解毒--無花果

無花果,又稱無生子、文仙果等,原產於土耳其,在我國也有上千年的栽培曆史,目前以新疆南部種植最多,全國各地都有栽培。無花果營養豐富,含有果糖、蔗糖、檸檬酸、澱粉酶、蛋白酶、微量元素、多種維生素,還含有有機酸、植物生長激素與酶,故多食無花果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中醫認為,無花果性平,味甘,具有潤肺平喘、調理胃腸、清熱解毒的功效,咽喉痛時,吃上幾顆即可收到良好療效。此外,無花果還適用於哮喘、肺熱聲嘶、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腸炎、痢疾、風濕筋骨痛、便秘等病症。用無花果的白色乳汁外塗可去疣體;用無花果搗爛外敷可以治療一切無名腫毒、癰瘡腫痛、痔瘡、脫肛等,故無花果素有"外科神藥"的美譽。無花果生食,可以選擇果實飽滿、色澤鮮潤、汁多水甜者為佳。無花果易腐爛黴變,最好現買現食,已腐爛黴變者絕對不能食用,以免食物中毒。

清熱消毒--柿子

柿子,又稱猴棗,原產於我國,大約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曆史。目前,在黃河流域及江南一帶均有栽種。柿子品種很多,不僅味道甜美,而且營養也相當豐富。柿子含有蛋白質、糖類、鈣、鐵、磷、多種維生素等成分,其中維生素和糖比一般水果高1~2倍。中醫認為,柿子性寒,味甘澀,具有清熱消毒、生津止渴、潤肺化痰、健脾開胃的功效,適用於咳嗽、吐血、咳血、熱渴口瘡、高血壓、甲狀腺腫大等症。未成熟的柿子不能食用,柿子也不能食用過多,否則,會發生"胃柿石病",嚴重者會有生命危險。

排毒止咳--杏子

杏子,又稱甜梅,原產於我國,大約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曆史。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把杏子首先傳入波斯,曾有一位波斯詩人,把它譽為"太陽的種子",可見人們對杏子的偏愛程度。杏子色彩豔麗,其味酸溜溜、甜蜜蜜,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杏子也是夏令防暑消渴的佳果。把杏子榨成汁喝。味道酸甜,開胃又生津。杏子營養極為豐富,其糖分、蛋白質含量與鮮棗相同,其含的鈣、磷超過鴨梨,所含的營養素又可美發、美容,它所含的蘿卜素在水果中惟有甜瓜才能與之平分秋色。近年來,科學研究證明,杏子中含有的維生素B17,對防癌有明顯的效果,杏仁裏所含的杏仁甙,經消化分解後所產生的氫氰酸和苯甲酸是捕殺癌細胞的能手。中醫認為,杏子性溫,味甘酸,具有鎮咳祛痰、溫肺散寒、消積化滯、排毒止咳的功效,適用於咳嗽喘息、慢性胃炎、食積不消、肺虛久咳、幹咳無痰等症。食用時,要挑選顆粒飽滿有彈性的杏果,皮色金黃中微帶粉紅,表示果實已經成熟,糖分也多。不要買皮色發青、摸上去硬邦邦的杏子,這些未熟的杏子,口味酸澀,不宜生食或榨汁。榨汁前,一定要去掉果核,以免損壞榨汁機器。杏子較酸,會腐蝕牙,吃完後最好漱漱口。胃酸過多或胃潰瘍患者也不宜多食。

排毒化痰--枇杷

枇杷功效在潤肺止渴、止咳下氣。因肺熱咳嗽、咳痰、咯血者,宜吃枇杷,作為輔助治療。

枇杷的果、花、核都可入藥,但入藥最好的部位是枇杷葉。枇杷葉中含有的揮發油類,有清肺和胃、排毒化痰的功能,是治療肺病、咳喘的良藥。

枇杷葉味稍苦,含苦仁甙、皂甙、有機酸、維生素B1和維生素C、鞣質、糖類,其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等多種微生物有抑製作用。

枇杷花(上冬花)含揮發油、低聚糖,主治傷風感冒,咳嗽痰,枇杷的種子,可用來治咳嗽、疝氣、水腫、瘰癘。枇杷根味苦、無毒。

瘀血消腫--桃

又叫桃果、毛桃、自桃等,為薔薇科桃屬,原產我國西北和西部,栽培曆史悠久,分布普遍,品種繁多。

桃幹含鈣在水果中居前列,每100克桃幹含鈣194毫克,磷58毫克。古來即時有"桃養人,杏傷人"的諺語,多食鮮桃,有益於身體健康。據《中藥大辭典》介紹,桃樹的根、皮、枝、葉、花、果、仁等均可以做藥材。

桃含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含有蘋果酸、檸檬酸等有機酸,夏日食之可生津消渴。另外,桃含鉀多,含鈉少,水腫者宜多食。

山桃核中的桃仁性平、味苦,能破血散瘀、潤燥滑腸,可抑製血凝作用、抑製呼吸中樞,有止咳作用和短暫性降血壓作用,可用於痛經、閉經、跌打損傷、瘀血消腫、腸燥便秘。

應注意,桃仁所含的苦杏仁甙因酸或酵素的作用,加水分解而產生氫氰酸,有鎮咳作用,但若大量內服,則可麻痹延髓呼吸中樞而引起中毒死亡。

清心潤肺--梨

梨是一種脆甜的水果。祖國醫學認為,梨性涼、味甘,具有潤肺涼人,消痰降火、解瘡毒、酒毒的功用。《本草通玄》中說其"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髒之陰";"實火宜生用,虛火宜熟用"。梨適用於熱痰咳嗽、噎膈、消渴、熱病傷津、煩渴、便秘、瘡癤腫毒、酒精中毒等病症。

據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梨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祛痰止咳、預防感冒、預防動脈硬化、抑製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形成、保持肝髒等作用。

梨性涼,不可多吃,以免傷及脾胃,特別是兒童、產婦及脾胃虛寒者更應慎食。梨含糖量較高,過食會引起血糖升高,加重胰腺負擔,故糖尿病人應少食。

清肝解毒--李子

李子,又稱嘉慶子,是我國古老的水果之一。它色澤豔麗、汁多酸甜、逗人喜愛。李子除含有豐富的糖分、果酸、多種維生素外,還含有多種氨基酸、礦物質等成分。祖國醫學認為,李子性微溫、味甘酸或苦澀,具有清熱生津、瀉肝利水的功用,適用於陰虛發熱、骨節勞熱、食欲不振、口渴心煩、肝硬化腹水、蠍子蜇傷等病症。李子有活血祛瘀、滑腸、利水的功用,適用於大便燥結、水腫、淤血骨痛、跌打損傷及解蠍毒等。據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李子含有的田基黃甙,是一種治療肝炎的有效成分,對各種隱性、遷延性、慢性及重症肝炎、肝硬化均有較好的療效。李子還有利尿、擴張血管、安眠等作用,並有短暫的降血壓作用。另外,李子還具有清肝解毒、生津、利水的功效,適用於口渴心煩、食欲不振、肝硬化腹水、被蠍子蜇傷、虛勞骨蒸等病症。但要注意李子不可多食,否則,會助濕、生痰、損傷脾胃。

生津解毒--橄欖

橄欖,又稱青果,原產於我國海南島,目前,我國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地均有種植。橄欖營養較為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多種維生素等成分,其中含鈣量很高,為諸果之首,每百克高達200毫克。維生素C含量也很可觀,高達21毫克,特別適合兒童、孕婦及老年人食用。據有關報道,用橄欖液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炎症性皮膚病,均有一定的療效。中醫認為,橄欖性平,味甘酸,人脾、胃經,具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的功效,適用於咳嗽、咽喉腫痛、菌痢、酒精中毒、百日咳、妊娠嘔吐、牙齦紅腫、便血等病症。食用橄欖要選擇果體飽滿、色澤黃綠、表麵平滑、有光澤的。如色澤烏黃、無光澤、皮皺則顯示貯存時間過久,已有黴爛變質可能,千萬不要購買食用。

排毒潤腸--羅漢果

羅漢果又名漢果、羅晃子、拉漢果、假苦瓜、長灘果、拉江果、青皮果等。

羅漢果富含蛋白質、葡萄糖、果糖、油脂和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高於一般的水果和蔬菜。經常適量食用,可防治壞血病、癌症和抗衰老的作用。但因羅漢果性涼、體質虛寒者應慎用。

羅漢果性味甘涼無毒,入肺、脾二經,有清肺止咳、排毒潤腸、清熱涼血的功效,治療百日咳、咽喉腫痛、急性胃炎、痰火咳嗽、血燥便秘、暑熱煩渴病症。一般羅漢果泡茶飲用,過程簡單,療效高。

清熱解毒--柑子

柑子與橘子同屬柑橘類水果,祖國醫學認為,柑子性寒涼、味甘酸,具有清熱瀉火、利水消腫、生津止渴、解酒毒等功用、適用於水腫、小便小利、咽喉腫痛、中耳炎、腰痛、酒精中毒等病症。意大利教授迪斯波托認為,柑子是醫治由於"緊張"、食用過多脂肪類食品、喝酒吸煙過度而引起的人體機能紊亂的靈丹妙藥。

柑子肉性寒涼,多食易生痰濕或致腹瀉,故痰濕內盛及胃虛腹瀉者不宜食用。柑皮性溫而燥,肺熱燥咳、舌紅津少者忌食。

養顏排毒--荔枝

荔枝原產於我國南方,有悠久的栽培曆史,素有"果中之王"的美稱,荔枝果肉中含有的葡萄糖高達66%,並含有果糖、蔗糖、多種維生素、蘋果酸及遊離氨基酸等營養成分。荔枝是美容佳果,這是因為其富含鐵元素及維生素C,鐵元素能提高血紅蛋白的含量,使人麵色紅潤,維生素C能使皮膚細膩富有彈性。中醫認為,荔枝性濕,味甘酸,入心、脾、肝經,具有補血養心、通神益氣、益顏白、排腸毒等功效。食鮮荔枝能生津止渴、和胃平逆,是胃燥氣逆、津液不足、胃痛呃逆、咽腫喉痛等患者的理想食療食品。於荔枝水煮或煮粥有補肝腎、健脾胃、益氣血的功效,是病後體虛、產後水腫、中虛呃逆、年老體弱、貧血、心悸、失眠等患者的滋補果品。但荔枝性濕,故不宜多吃,吃多了易"上火",或影響腸胃功能,甚至會得一種低血糖症的"荔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