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排毒食物 第二章 水果類(2 / 3)

活血排毒--栗子

栗子,又稱板栗、大栗等,原產於我國,大約有2000多年的栽培曆史。栗子主要分板栗、錐栗、茅栗3個品種,其中以板栗品質最好,栽培最多,無論是煮食、炒食、做菜食或是鮮食,都色香味俱全。栗子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澱粉、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其中蛋白質比大米高30%,脂肪比大米高2倍。中醫認為,栗子性溫,味甘,具有補腎強骨、健脾養胃、活血排毒的功效。每天早晚各生食栗1~2粒,細嚼慢咽,久之可治年老腎虧、小便頻繁;每天空腹食栗子7粒,可治腎虛腰膝無力,如輔以豬腎粥則效果更佳。據《本草圖經》曰:"果中栗最有益,治腰腳,宜生食之。"栗子對反胃泄瀉、腰腿軟弱、吐血、便血、創傷腫痛等症也有極佳的療效。

排毒養神--核桃

核桃,又稱胡桃、羌桃,原產於我國兩北地區,大約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曆史。核桃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果品,1000克核桃相當於9000克牛奶或5000克雞蛋的營養價值。它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磷,鐵,鋅,鎂,磷脂,維生素A、B、C等。核桃中的蛋白質含有對人體極為重要的賴氨酸。核桃中脂肪的主要成分是亞油酸、亞麻酸等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中膽固醇,故常食核桃能有效地預防和治療動脈血管硬化。尤其是它含有豐富的磷脂,磷脂對增進人體細胞活力,促進造血機能及毛發的生長,提高腦神經功能有重要的作用。核桃所含有的鋅、錳、鉻等微量元素,有參與人體新陳代謝、保持心血管和內分泌的正常功能、延緩衰老等重要作用。

中醫認為,核桃性溫,味甘,具有補腎助陽、溫肺定喘、補氣養血、強骨健筋的功效,尤其是補腦益智的功效較為顯著,是中、老年人養生益壽的滋補品,也是腎虛頭暈、陽痿遺精、早生白發、神經衰弱、失眠多夢等患者的養生保健食品。因核桃含油量高,故腹瀉者不宜多食,以防腹瀉加重。核桃肉含有維生素B6,有促進損傷的心肌細胞再生的能力,還可支配心髒的神經;含有豐富的葉酸,有助於維持心髒的正常代謝,可用於預防和治療心髒病。它含有鎂元素,可以促進體內毒素排除;含有維生素E,可使細胞膜免受自由基損害,延緩人體衰老;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易被人體吸收的賴氨酸占2.34%,能抑製腫瘤生長,並可抑製抗癌藥物產生的副作用;核桃中含有的胡蘿卜素,有助於防癌並對化學致癌物質有破壞作用。用於食道癌、胃癌、賁門癌、肺癌、肝癌、膽管癌、卵巢癌、宮頸癌、甲狀腺癌、皮膚癌等,能明顯改善症狀,部分縮小腫塊。

補虛排毒--紅棗

紅棗,又稱大棗,原產於我國,大約有3000多年的栽培曆史,我國不僅紅棗品種繁多,而且還有很多優良品種,紅棗不僅可以生食、熟食,而且可以製成蜜棗、棗泥等多種食品。紅棗營養十分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卜素,維生素B、C以及磷、鈣、鐵等微量元素,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是蘋果的75倍,桃子的100倍左右。英國醫學專家曾對163位虛弱消瘦患者做對比實驗,凡是連續吃紅棗的,其人體康複程度比單純服多種維生素藥丸的要快3倍以上。日本專家研究發現,紅棗富含三磷酸腺苷,它是人體能量代謝的必需物質,能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作用。紅棗所含的山楂酸有明顯的抗癌作用,因而常食紅棗能預防和治療胃腸部及其他部位的腫瘤。中醫認為,紅棗性溫,味甘,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潤腸排毒的功效,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進補康複果品。紅棗對人體具有滋補、抗衰、益壽的作用。如紅棗配以木耳,其補益滋養的作用更強,是中老年人最為理想的延年益壽的食品。

利尿消腫--葡萄

葡萄,又稱薄桃、草龍珠等。葡萄原產於歐洲、亞洲西部,相傳張騫出使西城引種傳入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曆史。

葡萄是一種夏秋季水果。祖國醫學認為,葡萄性平、味甘酸,具有生津止渴、利尿消腫、健脾養胃、降逆止嘔、補益氣血等功用,適用於心煩口渴、聲音嘶啞、食欲不振、慢性胃炎、嘔吐、痢疾、水腫、小便不利、貧血、高血壓、風濕痹痛等病症。

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葡萄中所含有的天然聚合苯酚,能與細菌或病毒中的蛋白質結合,使它們失去傳染疾病的能力,故其對脊髓灰白病毒和其他一些病毒有良好的殺滅作用。

葡萄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及多種有機酸、維生素、礦物質等成分。它富含的鐵和鈣,能防治缺鐵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症,其所含的果糖、有機酸,易被人體吸收,有健胃助消化的作用。另外,葡萄對神經衰弱、過度疲勞者有良好的滋補作用。中醫認為,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肝、胃、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氣生津、強筋健骨之功效,是氣血兩虛、肺虛咳嗽、冠心病、脂肪肝、貧血等患者的保健營養水果。

排毒潤腸--香蕉

香蕉,又稱甘蕉、香牙蕉等,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香蕉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在我國至少有2000多年的栽培曆史。香蕉含有豐富的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尤其含鉀量高,鉀能降低人體對鈉鹽的吸收,故有降血壓的作用。香蕉可降低胃酸,保護胃壁。香蕉富含纖維素,可使大便軟滑鬆軟,易於排出,故對便秘、痔瘡患者大有益處。據有關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常食香蕉,可使尿糖相對降低。祖國醫學認為,香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止渴、涼血解毒、潤腸通便等功用,適用於高血壓、冠心病、咳嗽、眩暈、酒醉、熱病煩渴、大便燥結、痔瘡出血、痢疾、癰癤、丹毒、酒精中毒等症病。

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糖尿病人攝入香蕉中的糖類後,可使尿糖相對降低,又因其含礦物質較多,故常食對人體水鹽代謝等正常生理功能的恢複十分有利。

香蕉幾乎含有所有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從香蕉可以很易地攝取各式各樣的營養素。香蕉含有相當多的鉀和鎂。鉀能維持細胞內液體和電解質的平衡,幫助大腦產生羥免胺,抑製引起情緒不安的激素,防止血壓上升及肌肉痙攣,鉀也是天然的酸劑,可舒緩胃灼熱;而鎂則具有消除疲勞的效果。

香蕉富含鉀鹽,故腎功能不全、尿少者忌食。香蕉性寒滑利,因而陽氣不足、脾胃虛弱、腹瀉者慎食。

利尿排毒--獼猴桃

獼猴桃,又稱羊桃、藤梨,原產於我國。獼猴桃大約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曆史。獼猴桃果實汁多肉肥,清香鮮美,甜酸宜人。獼猴桃雖是漿果,但易貯藏,一般在常溫下存放一個月也不會壞。獼猴桃的營養相當豐富,據研究,獼猴桃果實含果糖6%,葡萄糖15%,還含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及12種人體需要的氨基酸。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蘋果高10~80倍,比柑橘類高4~12倍,比西紅柿高15~33倍,居所有水果之冠,因而被譽為"水果之王"。現代臨床實驗證明,獼猴桃對消化道癌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肝炎、尿道結石等均有極好的治療作用。獼猴桃亦可防止致癌物質亞硝胺在體內的生成,並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故對心血管疾病、癌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中醫認為,獼猴桃性寒,味甘酸,具有疏肝理脾、和胃淌食、利尿排毒的功效,適用於嘔吐、高血壓、黃疸型肝炎、脾髒腫大、咽喉腫痛等病症。獼猴桃性寒,故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

抗菌醒酒--銀杏

銀杏,俗稱"白果",性味甘苦澀,平,有毒。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胡蘿卜素、核黃素以及多種氨基酸。另含銀杏酸、氫化白果酸、氫化白果亞酸和銀杏醇;內胚乳中還分離出兩種核糖核酸酶。

銀杏還可治遺精、遺尿症、小便頻數,止濁止帶,生食解酒毒。白果酸能抑製結核杆菌和一些皮膚真菌,並對多種類型之葡萄球菌、鏈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果肉的抗菌力較果皮強。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食用的炒白果和煮白果,多食可致中毒。引起中毒的成分是白果酸,中毒後的潛伏期為1~12小時,早期有消化道的症狀,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和食欲不振,隨之出來煩躁不安、驚厥、精神呆滯、肢體強直、皮膚紫紺、發熱、昏迷、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呼吸困難或引起肺水腫,進而使心跳減弱,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少數病人可引起下肢輕癱或完全性弛緩性癱瘓。

防止白果中毒,首先是不要生吃白果,熟吃時,一次不要吃太多。食用時要把肉中的綠色胚芽除掉。采集白果時,要加強勞動保護,避免皮膚接觸其外種皮,以防止皮炎的發生。

為防止白果中毒,小兒每次吃應在3個以下,成人每次吃5個以下。一般1歲以下小兒禁食白果。

消腫祛毒--菠蘿

菠蘿,又稱鳳梨、天婆羅等,原產於西印度群島的瓜德羅普島,大約16世紀傳入我國,目前,主要栽種地區有廣東、廣西、雲南、福建、台灣等。菠蘿品種繁多,主要有廣東產的神灣種,肉質脆厚、清香味甜,是生食的上品。此外,還有台灣產的山刺卡因種及海南島的湛江菠蘿。菠蘿營養豐富,含有果糖、葡萄糖、檸檬酸、蛋白酶、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是蘋果的5倍。菠蘿還富含阮酶,能幫助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與吸收。中醫從為,菠蘿性平,味甘微澀,具有健脾解渴、利尿降壓、消腫祛毒的功效,適用於虛熱煩渴、食積不化、腹脹吐瀉、支氣管炎、中暑等症。因菠蘿汁含有生物甙及菠蘿蛋白酶,故有人吃後會出現過敏反應,主要症狀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腹痛,甚至休克等,所以在食用菠蘿時,必須去皮、切塊,放入淡鹽水中浸泡30分鍾左右再吃,如此處理可以有效預防或減少過敏反應。

健胃解毒--山楂

山楂,又稱紅果、山裏紅,原產於我國,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栽培曆史,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南部、華北以及江浙地區。山楂的品種有數十種,作為栽培的隻有一種--大山楂,其樹形較一般山楂樹大而健壯,果實深紅色,結果較多,肉質細軟,果味酸甜。山楂營養豐富,每百克中含有蛋白質0.7克,脂肪0.2克,鈣8.5毫克,磷25毫克,鐵2.1毫克,胡蘿卜素85毫克,維生素C89毫克,其維生素C的含量僅次於獼猴桃及紅棗,在果品中占第三位。現代科學研究證明,山楂所含有的三萜類和黃酮類成分,具有調節心肌,增大心室心房運動振幅,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和心搏的能力,降低血壓、降低血脂和轉氨酶,及調節心律等作用,對於防治冠心病、動脈硬化有顯著療效。山楂中含有的皮苷,具有擴張支氣管,促進支氣管纖毛運動,排痰平喘的效果,可用於治療支氣管炎。山楂中所含的黃酮類成分中,有一種具有抗癌作用的化合物,所以常食山楂,對防治癌症具有一定的作用。中醫認為,山楂性溫,味甘酸,入脾、肝、胃經,具有消食化積、活血化瘀、通調血脈、降脂減肥、殺蟲解毒等功效,對於治療食積、瀉痢、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症、閉經、產後腹痛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脾胃虛弱及牙病者,一般不宜食用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