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食物排毒方法 第三章 食物通便排毒療法
通便排毒法,是采用食用天然蔬果等方式,加快腸部蠕動,減少腸內容物滯留時間,促使糞便正常通暢地排出體外,消除糞便毒素,達到抗衰老、防腸癌、防心血管疾病、健身益壽等目的的一種療法。
1、食物通便排毒法的主要功用
1.排毒抗衰:在正常的情況下,人體每天吃進去的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之後,食物的殘渣通過大便排出體外,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如果大便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秘結不下或解而不暢,並停留兩天以上,則認為是便秘。大便秘結,產生"留毒",以致胃腸不清,氣血逆亂,功能失調,導致早衰,輕則致病,重則喪生。據國內外研究有關人體衰老的學者認為,衰老是由於人體在自身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有害於人體的毒素,這些毒素逐漸使人體發生慢性中毒而導致衰老。食物殘渣久滯腸道,並在腸道發酵腐敗,產生毒素,這些毒素被腸壁吸收,進入血液,可造成人體自身中毒,從而引起髒腑衰老。所以,采用通便排毒療法,能及時地把糞便排出體外,能夠縮短有害毒素在腸內停留時間,也就大大減少了腸道對毒素的吸收。故通便排毒對延緩人體衰老有很好地功用。
2.預防腸癌:食物在腸部滯留時間過長,會使腸道內厭氧細菌增多,且飲食中的高脂肪成分,在腸道內還可能被分解轉化為致癌物。這些致癌物質易使結腸道發生結腸潰瘍、結腸息肉及結腸腫瘤等。如果常食用能加強腸部蠕動的天然蔬果等,就能促使糞便及時排出體外,因而減少了糞便中致癌物質和腸黏膜接觸的時間,預防腸道癌症的發生。
3.預防心血管疾病: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動脈硬化,造成動脈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增多,較多的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內壁上,使血管內壁變厚、管徑變細,影響血液流通,降低血管的韌性和彈性,使血管變脆硬化。根據現代醫學發現,蔬果中的纖維素能抑製腸道內膽固醇的吸收,有顯著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作用;同時,因蔬果的纖維素在腸道內還能輿膽固醇的代謝產物結合成不能被人體吸收的膽固醇物質,加速了膽固醇的代謝和排泄作用。再者蔬果中的纖維素能刺激並促使胃腸蠕動,使食物和食糜迅速通過小腸,可有效地減少小腸各種物質的吸收,尤其是對脂肪的消化吸收率影響最大,因而減少人體脂肪的沉積。
2、食物通便排毒療法的注意事項
1.飲食調節:飲食與大便通暢與否有密切關係。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各種精製食品越來越多,這些食品不利於腸道的蠕動,易造成便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飲食多樣化,以五穀雜糧為主食,蔬菜、水果為副食,肉蛋類為補充食品,做到飲食平衡。多食蔬菜、水果有利於通便排毒,尤其是要多食海帶、香蕉、芹菜、竹筍、蘋果、水梨等蔬果。平時還要多喝開水,大便的質地和次數與飲水有密切關係。當腸內的水分充足,大便就稀軟便溏;如水分過少,大便則幹燥硬結。為了使腸腔內保持足夠的水分軟化大便,就應當養成每天經常喝開水的習慣。
2.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生活起居有規律,定時作息,定時進餐,按時排便,就能養成定時大便的好習慣。不要強忍大便不解,這樣易損傷人體正氣,引起痔瘡等病。在大便時不宜太用力,如大便時太用力,則易擾亂大腸的功能。尤其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病人,由於用力會使腹壓、血壓升高,易誘發中風,此外因痔靜脈充血,易形成痔瘡等疾病。
3.便秘患者不能濫用大黃等瀉藥:因為有些瀉藥對腸功能影響很大,會使腸黏膜能力減弱,從而更易促進便秘的發生。尤其是痔瘡便秘患者更不能用一般瀉藥,以免使痔瘡及便血加重。對於便秘或痔瘡便秘患者來說,采取通便排毒療法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