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將2個新鮮檸檬洗淨後粉碎,用潔淨白紗布擠壓出2湯匙檸檬汁,將此汁加入搪瓷灌腸缸內的溫水中並攪拌一下。
如果買不到新鮮檸檬,可以用蘋果醋1~2湯匙代替檸檬汁。如果買不到蘋果醋,可到化工商店買一斤食用檸檬酸,每次用半湯匙檸檬酸結晶物倒入灌腸缸中,令其溶化,加以攪拌。
加入檸檬酸或檸檬汁後,如果能將灌腸液的pH值調節到稍低於5.5,那就是比較理想的灌腸液了。這是因為,這樣可以抑製大部分腐敗細菌的繁殖。如果沒有pH試劑,那麼隻照上述方法添加檸檬汁,也是可以的。創造酸性環境是為了抑製腸道中的腐敗細菌。
為了更有效地抑製腸道中的致病細菌,還可用2個中等個的蒜瓣兒,切碎成末,用少許涼開水浸一會兒,過濾後去掉蒜末,將蒜汁加入灌腸缸內的溫水中稍加攪拌。
加入溫水中的檸檬汁和蒜汁,雖然數量要求不很嚴格,但切不可以主觀隨意加減。上述用量是基於一定科學道理製定的。它們的作用,不僅在於抑製腸道中腐敗細菌和致病細菌,而且對於增加腸蠕動,洗滌腸中積垢,為腸道有益微生物保持健康的生存環境以及對於降低膽固醇等方麵,都有積極作用。
這樣,灌腸液就完全製備好了。
b灌腸的具體操作方法:
如果買的軟管上安裝有帶開關的硬塑料製成的肛門插管,最好卸下不用,根據實踐經驗,隻用軟管直接插入肛門效果更好。要將插入肛門一端的軟管開口處磨得更圓滑些,使用時,為增加潤滑,應將插入肛門一端管頭部分抹上少許食用油,塗抹部的長度應為15~25厘米,即相當於插入肛門的深度。
將灌腸缸置於距地麵80厘米高的小桌子上,灌腸者下半身裸著,用右手(或左手)輕輕捏住抹油的軟管末端,使其慢慢下降,當軟管末端的高度降至與灌腸缸中的水平麵相同時,會看到灌腸液出現在管口處,此時,立即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夾緊軟管,勿使灌腸液流出。下一步操作是:灌腸者取肘膝跪臥式,即雙膝跪於軟墊上,一隻前肘和前膊扶在鋪有紙的桌旁地麵上,臀部要高於頭部,持抹油軟管末端的另一隻手,要輕柔地、稍加旋轉地將軟管徐徐插入肛門內,深度為15~25厘米(少年兒童為5~10厘米)。對有痔瘡者,插入軟管時,應注意動作輕柔。然後,雙前膊均以肘部支撐於地麵上,令灌腸液靠本身的重力向下自由灌入大腸。當感覺到液體進入大腸後,腹部要放鬆,不要有任何緊張感,與此同時,要用嘴用力長時間吸氣,吸滿氣後再用口(也可用鼻)迅速呼出。這樣一吸一呼做7~8次後,稍停一會再做7~8次,用力吸氣的目的是擴大腹部,使大腸放鬆,使灌腸液順利進入大腸深部。
在順利情況下,特別是在已做過若幹次灌腸後,1.4升~1.6升的灌液在30秒鍾灌入40秒鍾內就可灌完。但是,初次做灌腸不會這樣順暢,而且也不宜將灌腸液過快地輸完。這是因為,有一部分人,在灌腸液還未全部灌完時,就感到腸內疼痛。疼痛的原因是,由於灌腸液進入過快會撐開腸內原來堵塞的小孔腔,或者是撐開了腸壁與硬糞塊相黏連的部位,或者是由於進水太快使大腸的某一小段過分膨脹,水通不開。遇到這種情況,不應該也沒有必要擔心。一定要堅持一下,一般不到1分鍾,疼痛就完全緩解了。
在遇到腹內有疼感或感到難以控製住排便要求時,應馬上用手指夾緊輸液管,使灌腸液暫時中止輸入。此時,可直起身來,但不要從肛門中抽出軟管,用空閑的另一隻手由下往上按摩腹部,盡全力控製住排便感,稍頃,一切"不適"都會化解,然後繼續采用原來的姿勢灌腸,直到全部灌完為止。
如果腸中積垢甚多或它們與腸壁粘結得較牢固,那麼,有時會出現灌腸液不下流的現象,這時,可稍調節一下軟管在肛門中的進深。
灌腸者感到最大的困難是,在灌腸過程中或灌完後,隨時都可能出現難以控製的排便要求。但這時您千萬要忍住,忍一忍很快"雨過天晴"。"勝利"往往產生在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為了醫療保健,總得有一點"付出"呀。
c灌腸後的排瀉
待灌腸液全部輸入大腸後,要用一隻手拿好預先準備的厚紙墊,另一隻手抽出插入肛門中的軟管,並迅速用厚紙墊堵住肛門。
注意,一定要使灌入大腸中的灌腸液在腸中保留7~15分鍾。
初次灌腸者,沒有任何經驗體會,不要遠離坐便器,以防止控製不住排泄,造成尷尬。
灌腸後經過7分鍾或更長的時間後,當再次產生急切排便要求時,便可去排泄,並且要注意灌腸後排泄的特點:在第一股"又急又衝"的排泄之後,隔一會兒,又會出現第二股,再隔一會兒出現第三股......直至感到腹中排空,才算完全結束,這之後,會感到身體輕鬆,有這樣的感覺,灌腸就成功了。
如果感到便意未盡,絕不能匆忙收場,腸中如剩留有灌腸液和衝下來的積垢,不僅感覺不舒服,對健康也有害。
如果感到大腸中有剩餘物怎麼也排不出來,可再次灌入0.5升灌腸液。當然,預先應多預備這0.5升灌腸液。
有慢性便秘的人,如果在早晨或其他時間要進行灌腸,但又不能在灌腸前排除大便,也可以開始先灌入0.5升灌腸液或一般溫開水(37℃~39℃),這樣可以排便,騰空直腸,然後再照上述方法進行正式灌腸。
d配合灌腸能食用的食物
在開始采用灌腸療法後的第一周和第二周,最好是在每天早餐後和晚餐後1~2小時吃一瓣蒜(有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等禁忌症者例外),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抑製和消滅腸道腐敗和致病細菌。這樣過一、二周後,原來如果有飯後腹脹,胃腸道發酵毛病,也就消除了。
吃蒜瓣一、二周後,有的人可能感到胃疼,這沒什麼關係,待胃黏膜上的細菌被消滅後,就很快會好。在重新長出的胃黏膜還未達到正常狀態前,也有的人感到"燒心"。消除"燒心"的方法是:在餐前15分鍾喝2湯匙新做的生土豆汁,每天喝1~2次。土豆汁的做法是:將兩個土豆用絞肉機弄碎,用紗布擠出汁。此汁能有效地中和酸性物質,對治療"燒心"療效極佳。
早晨灌腸全部結束(排空大腸)後,應過1小時後早餐。從清理大腸第一天起,飲食就應轉入科學的軌道。
e灌腸的頻率和次數
第一周:每天都做一次;每天空腹分兩次吃2瓣蒜;改為實行新飲食原則。
第二周:隔一天做一次,是否吃蒜瓣可酌情決定。
第三周:每隔2天做一次;不再吃蒜瓣。
第四周:每隔3天做一次。
第五周並直至生命結束:每隔一周做一次。
上述四周程序全部做完,被視為對大腸進行了一次"大清理"。翁科爾還認為,在平日,每隔一周都應做一次例行的保健性清理,而"大清理",每年做1~2次。
②大腸深位灌腸操作法:
早晨起床後,去廁所自然排便,5~7點鍾開始灌腸。無論能否做到事先自然排便,都要做兩次灌腸。
第一次做淺位灌腸,目的是在自然排便之後進一步清除大腸下半部分的剩餘腸容物,這部分腸容物,不僅含毒物最多,而且也影響進行深位灌腸,故應先清除之。
第一次淺位灌腸,使用0.5升即500克酸奶乳清與溫開水配製的溫度不超過38℃的灌腸液即可,而灌腸的操作可參照前麵介紹的翁科爾灌腸操作法。灌腸液輸完後,抽出插入肛門的軟管,2分鍾後,在產生急切排泄要求時,即排便。緊接著進行第二次深位灌腸。
第二次深位灌腸,操作方法如下:
灌腸液:使用第一次灌腸剩下的酸奶乳清灌腸液,溫度應在36.5℃~38℃之間,數量因人不同,可輸入1.4~2.0升。
輸入灌腸液的方法,采取肘膝跪式,即完全與翁科爾灌腸法的輸入法相同。插入肛門的軟管應清洗後重新抹上起潤滑作用的食油。
在灌腸液輸入過程中,應做鼓腹深呼吸,以利於灌腸液往深處流入。如果出現腹內疼痛或急切排便要求,可通過手指捏緊軟管控製和調節灌腸液的流入,也可站起(不要抽出軟管)用另一隻手由下往上輕輕按摩下腹部左側,以促使灌腸液往上流動。總之,隻要下決心控製住排便要求,瞬時便可解脫"困境",然後繼續灌輸,直至將1.4~2.0升的灌腸液全部輸完。初次灌腸者,對急切排便要求控製力弱者,個頭小(腹腔小)或年齡小者,酌情減少輸入數量,但成年人不宜低於1.4升。
待灌腸液全部輸完畢,用一隻手從肛門中輕輕抽出軟管,同時用另一隻手將預先準備好的厚紙墊迅速堵住(蓋住)肛門。站起身來,稍加整理現場,洗洗手。這樣大約過3~4分鍾,當感到能控製住排便後,開始做下列動作:
在有衛生間的房間內,在地麵上鋪好塑料軟墊(在床上可不用),上麵鋪上塑料布,再鋪上舊報紙,麵積大小可參照單人涼席。此後,按順序連貫地做以下三種姿勢:
姿勢一:身體仰臥,臉向上,稍頃,慢慢抬起雙腿,再用雙手扶助抬起骨盆,使臀部和雙腿與床成90度角,垂直伸向空中,並將這一姿勢保持30~60秒鍾,與此同時,要有意識地多次做收鼓腹動作。這樣,可使灌腸液由降結腸流入橫結腸。
姿勢二:在姿勢一基礎上,將雙腿繼續向頭部方向傾斜,並將此姿勢保持30秒鍾左右,並同時做多次收鼓腹部動作。這樣做,有利於剝落大腸壁上的積垢。
姿勢三:做完姿勢二後,緩慢放下臀部和雙腿,由仰臥改為右側臥。取右側臥姿,然後多次做收鼓腹部動作。這樣,能使灌腸液由橫結腸再流入較難到達的升結腸,然後進入盲腸。這一姿勢最好保持3~5分鍾。
老年人或有較重腦血管硬化患者在做姿勢一和姿勢二時,不必刻意達標,以免造成腦血管意外(有人協助為宜)。患者可參照上述姿勢一原理,來點革新創造,例如,在床上將臀部墊高仰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