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健康飲食禁忌 第一章 養生飲食禁忌(3 / 3)

應當"基本吃素"。據原蘇聯老年學家對4000名年逾70歲老人的研究,他們當中84%是素食者。素食者長壽的機率是肉食者的80倍。

素食者還要切記:素食仍不能長壽的主要原因仍在於飲食上,素食者普遍犯的錯誤是:一日三餐偏重於精加工糧食主食和經高溫加工的菜饌,吃菜做不到以生食蔬菜為主,食量偏多,過飽,吃高糖、高鹽食品偏多,每餐不能做到隻吃單一食品,營養配比不合理。

在醫治和預防高血脂造成的心腦血管疾病和防止衰老方麵,多吃含核酸成分高的食品要比控製膳食中高膽固醇、高脂肪食品效用高得多。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2克核酸,普通飲食隻能補充1/3。

含核酸成分高的食品主要有:魚、蝦、哈、蠶蛹、小豆、豌豆、動物肝髒、蘑菇、菠菜、洋蔥、啤酒酵母等。

人體內產生的活性氧自由基會使人加速衰老。要想及時消除自由基,應多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E,A及葉綠素的食品。

請記住,下列食品是食品中抗活性氧自由基的佼佼者:

大麥苗鮮汁的抗氧化作用約為維生素E的500倍。

芝麻油的抗氧化作用是維生素E的4~5倍。

新鮮花粉的抗氧化作用是維生素C藥片的2倍。

根據國內學者的研究,山楂葉、銀杏葉浸汁對自由基的抑製率達到90%~94%,超過茶多酚。蔬菜中,茄子皮對自由基的抑製率達93.8%,茄子肉為89.7%,苔菜為85.3%,尖椒為73.9%,菜椒為71.6%,西紅柿為54.4%。

野菜中,苦菜葉對自由基的抑製率為93.8%,車前葉為93.2%。

花卉中,天竺葵對自由基的抑製率為88.4%。

黑色食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生品中,當首推黑棗,以下依次是黑芝麻,黑米;

在熟品中,當首推黑米,以下依次是黑豆、黑棗、黑芝麻。

14.飲食中的禁忌

生活中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容易被人忽視,如果我們能認真重視並及時糾正這些毛病,無疑對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1)蹲食。一些外出打工者常有此習慣。蹲食時,上腹部會受到擠壓,食道呈牽拉狀,使人不舒服,還會影響胃腸蠕動。因下肢彎曲,腹股溝動脈受到壓迫,血液循環受阻,由此會減少向胃部毛細血管供血,妨礙胃的正常消化功能。經常蹲食,既容易引起消化功能失調,還可能形成消化道潰瘍。

(2)快食。有的人吃飯"狼吞虎咽",一碗飯三兩口就下肚了。結果食物在嘴裏咀嚼不全,囫圇吞下必將加重胃的負擔,影響消化,這很容易造成胃炎和潰瘍。另外,由於吞咽大快,一些油炸及堅硬食物也易擦傷喉管,雞、魚等骨刺不小心就會卡住喉嚨。所以,吃東西應細嚼慢咽,讓唾液、消化酶與食物充分"攪拌",這才有利於消化和營養的吸收。

(3)燙食。有的人吃很燙的食物咀嚼自如,毫無懼色。這種習慣不好,因燙食能使口腔黏膜充血,易造成潰瘍,還會破壞黏膜保護口腔的功能。高溫燙食對牙齦和牙齒也有害,易造成牙齦潰爛和過敏性牙病。燙食還會損傷食道黏膜,刺激黏膜增生,留下的瘢痕和炎症,長久下去可誘發癌變。此外,經常吃過燙食物會破壞舌麵的味蕾,影響人的味覺神經,使人食欲逐漸減退。

(4)暴食。有的人喜歡暴飲暴食,對美味佳肴更是毫無節製。其結果是:過量攝入葷腥之物,會促使膽汁、胰腺大量分泌,容易導致胰腺炎和膽道疾病發生。暴食還會引起嚴重的消化不良、腹痛和腹瀉,有的還發生急性胃擴張和胃出血,如搶救不及時,就可能危及生命。暴食還是肥胖和糖尿病的發病因素。

(5)零食。平時吃點零食並無大礙,但有的人不顧正餐而過嗜零食卻有害了。一些少女和兒童多有此習慣,他們常以瓜子、花生、果幹及糕點等亂七八雜的東西填充一肚子,三餐卻進食很少。結果造成澱粉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攝入不足。過多吃零食的人,常有不吃或少吃蔬菜的毛病,由此會引起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類的嚴重缺乏和長期營養不均衡,長期下去必將導致身體素質下降。此外,愛吃零食者的飲食欠規律,會幹擾消化功能的正常運行,胃腸也得不到應有的休息,還將直接導致胃腸疾病。

(6)鹹食。有些地區的人特別喜歡吃過鹹的食物。菜裏、湯裏總是放很多鹽。結果,由於氯化鈉的過量攝入,造成體內鈉瀦留過大、體液增多,血液循環量增加而導致心、腎負擔過重。鹹食過多是誘發潰瘍病和胃癌的危險因素,最大危害是容易造成高血壓。值得重視的是,經常高鹽飲食還會引起尿鈉增加,致使腎小管對鈣的吸收受到抑製,使尿鈣鹽飽和量增多,又容易促發腎結石或膀胱結石的形成。

(7)甜食。糖是人賴以生存的物質之一。長期嗜吃甜食的人,血中葡萄糖濃度就會過高,易導致人體內環境失調,降低機體的抗病能力,容易引起感冒、齲齒、骨質疏鬆症等,還可能導致肥胖和血管硬化,帶來高血壓和心髒病隱患。吃糖過多,對容易導致胃酸過多而促成胃潰瘍發生。以色列科學家近日發表文章說,過多食用果糖會造成皮膚和骨骼中的骨膠原發生衰老變化,使皮膚降低彈性而出現皺紋,衰老也快得多。此外,吃糖太多者,還會使人食欲減退,影響從食物中獲取必要的生長營養素,這對兒童及青少年健康尤為不利。

15.飲水的不宜

雖然水是人的生命之源,但在飲水的時候,有6種水不能飲用。

(1)生水。即未經煮沸或者未經過濾消毒的水,因為這種水中含有許多對人體有害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喝了這種水很可能引發胃腸炎、肝炎、痢疾等;如果喝的生水被工業廢水和農藥汙染,會產生更嚴重的後果。

(2)老化水。俗稱"死水",即長時間貯存不動的水。這種水不僅使細胞的新陳代謝減慢,而且隨水貯存時間增加,水中的有毒物質也增加。有資料顯示:食道癌、胃癌發病率與飲用老化水有一定關係。

(3)千滾水。即沸騰了很長時間的水,或者是在電熱水瓶中反複煮沸的水。這種水因煮沸過久,水中不揮發性物質,如鈣、鎂等重金屬和亞硝酸鹽含量很高。它們不僅會幹擾人的胃腸功能,造成腹瀉、腹脹及消化功能紊亂,還可能造成亞硝酸鹽中毒。

(4)蒸鍋水。蒸鍋水就是蒸饅頭等的剩鍋水,特別是經過多次反複使用的蒸鍋水,亞硝酸鹽濃度很高。喝這種水或用這種水煮飯,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水垢中的鈣和鎂同樣對人體的消化、泌尿和造血係統造成影響。

(5)不開的水。人們日常喝的自來水,雖然經過了消毒滅菌處理,仍有部分餘氯留在水中,其中鹵代烴、氯仿就有一定的致癌、致突變作用。當水溫達到90℃時,鹵代烴含量會明顯增加,經常喝這種水,會增加患膀胱癌、直腸癌的可能性;然而當水溫達到100℃時,這兩種有害物質會隨著蒸汽蒸發而大大減少,如繼續沸騰3分鍾,則飲用安全。

(6)重新煮開的水。有人習慣把熱水瓶中的剩餘溫開水,重新燒開再飲,目的是節水、節煤(氣)、省時。其不知這種方法,會使水中亞硝酸鹽含量升高,長期飲用會引起硝酸鹽中毒。

16.飲茶的不宜

茶葉含有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等多種營養物質,既可解渴,又可健身,但並非所有的茶葉都是如此。

(1)陳茶不宜飲用。茶葉存放久了,就會色澤灰暗,香氣低悶,茶湯渾濁泛黃。這是因為茶的醛類、酪類、維生素等物質會在空氣、光線等的作用下變質氧化,降低了茶葉的品質。因此,最好不飲用陳茶。

(2)串味茶葉不宜喝。茶葉具有較強的吸附異味的能力,不僅能夠吸收花香,也能吸收各種不良的氣味。茶葉一旦吸收異味,就很難消除。異味會影響茶的香氣和滋味,嚴重還會使茶葉失去飲用價值。

(3)受潮茶葉不宜喝。茶葉中含有各種親水性有機成分,加之具有多孔性組織結構,所以很容易受潮。茶葉受潮後,不能直接在陽光下晾曬,否則會使茶葉氧化、變色。最好的辦法是將茶葉烘幹後飲用。如果茶葉表麵已出現黴變。就不應再飲用。

(4)茶有提神醒腦、促進消化、有益健康的作用,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飲茶存在著許多誤區。下麵的幾個問題需要注意:

①喜喝濃茶。如果飲茶過濃,就會傷害身體。一般來說,經常性地大量飲用濃茶容易出現很多身體不適狀態,比如說容易造成胃液稀釋,不能正常消化。一個人每天正常分泌胃液是1.5~2.5升,這些胃液能夠對一個人每天所攝取的食物進行合理消化。當大量飲用濃茶後就會稀釋胃液,降低胃液的濃度,使胃液不能正常消化食物,從而產生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有的甚至還會引起十二指腸潰瘍。另外茶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茶葉中含有鞣酸,紅茶約含56%,綠茶約含10%。當人體大量飲用濃茶後,鞣酸與鐵質的結合就會更加活躍,給人體對鐵的吸收帶來障礙和影響,使人體表現為缺鐵性貧血。而且喝濃茶易產生便秘症。茶葉中的鞣酸不但能與鐵質結合,還能與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生成一種塊狀的,不易消化吸收的鞣酸蛋白,導致便秘症的產生。對於患有便秘症的老年人就會使便秘更加嚴重。最後,濃茶致使血壓升高和心力衰竭。濃茶中的咖啡因,能致使人體心跳加快,從而使血壓升高,同時,濃茶液大量進入血管,能加重心髒負擔,產生胸悶、心悸等不適症狀,加重心力衰竭程度。凡事有度,飲淡茶可以養生,飲濃茶則有損健康。

②嗜飲新茶。由於新茶存放時間短,茶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人的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易誘發胃病,產生胸悶欲嘔等不適感。因此,新茶宜少飲,存放不足半個月的茶應忌飲。

③飲頭遍茶。由於茶葉在栽培與加工過程中受到農藥等有害物的汙染,茶葉表麵總有一定的殘留量。為確保健康,應讓頭遍茶發揮洗茶作用而棄之不飲。

④空腹飲茶。空腹飲茶可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加上空腹狀態時吸收率高,致使茶葉中某些不良成分大景吸收入血。引發頭暈、心慌、手腳無力、精神恍惚等症狀。

⑤飯後飲茶。由於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與食物中的鐵元素發生反應。生成難以溶解的新物質,腸道黏膜難於吸收,時間一長易引起人體缺鐵,甚至誘發貧血症。正確的方法是:餐後1小時後再飲茶。

⑥發燒飲茶。茶葉中含有茶堿,此種物質有升高體溫的作用,發燒病症人飲茶無異於"火上澆油"。

⑦潰瘍病人飲茶。茶葉中的咖啡因可促進胃酸分泌,升高胃酸濃度,誘發潰瘍複發甚至穿孔。

⑧經期飲茶。女性在月經期間飲茶,特別是飲用濃茶,可誘發或加重經期綜合症。醫學專家的對照研究發現,與不飲茶者相比,有飲茶習慣者發生經期緊張症的幾率高出2.4倍,每天飲茶超過4杯者,增加3倍。這可能與女性經期體內一種叫做環核苷酸的生化物質變化有關。

⑨一成不變。一年四季節令氣候不同,飲茶種類宜作相應調整。春季宜飲花茶,花茶可以散發一冬鬱積於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發。夏季宜飲綠茶,綠茶性味苦寒,能清熱、消暑、解毒,增強腸胃功能,促進消化,防止腹瀉、皮膚瘡癤感染等。秋季宜飲青茶,青茶不寒不熱,能徹底消除體內的餘熱,恢複津液,使人神清氣爽。冬季宜飲紅茶,紅茶味甘性溫,含豐富的蛋白質,有一定滋補功能。

⑩便秘的人。由於茶葉裏的茶多酚類物質對腸胃黏膜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因而影響了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易引起便秘或加重便秘。

神經衰弱、失眠症的人。由於茶葉中的咖啡因對人體的中樞神經係統,有著明顯的興奮作用,飲茶尤其是飲濃茶,會使人腦處於一種過度興奮狀態而得不到休息。

貧血者。因為茶葉中的鞣酸會使食物中的鐵形成不被人體吸收的沉澱物。

缺鈣或骨折的人。因為茶葉中的生物堿類物質會抑製十二指腸對鈣質的吸收。同時還能促使尿中鈣的排出,使人體鈣質少進多出,導致缺鈣和骨質疏鬆,使骨折難以康複。

患有胃潰瘍的人。因為人的胃裏有一種能抑製胃壁細胞分泌胃酸的磷酸二酯酶,而茶葉中的茶堿會降低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使胃壁細胞分泌大量胃酸。

痛風病人。因為茶水中的鞣酸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因而不宜飲茶,更不宜飲泡得過久的茶。

高血壓或心髒病人。由於茶葉中含有咖啡堿對人體有強心興奮作用,而這種興奮過程會影響到機體的生理活動,提高某些基礎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