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健康飲食禁忌 第二章 患病飲食禁忌(1 / 3)

第五卷 健康飲食禁忌 第二章 患病飲食禁忌

1.甲亢病人忌多吃海帶

甲亢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在一些缺碘的地區尤為多見。很多甲亢病人認為吃海帶可以治療甲亢,因此就大量進食海帶,結果非但未痊愈,病情反而加重了,這是為什麼呢?

甲亢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簡稱,其緣由是各種因素引起的大腦皮質機能失調後,致腺垂體分泌過多的促甲狀腺素,使甲狀腺組織增生、腫大和分泌過多的甲狀腺激素所致。正常情況下,甲狀腺能攝取碘,合成甲狀腺激素,從而調節和維持人體的生理功能、新陳代謝。甲狀腺激素合成多少,與人體攝入碘的量有關。常吃含碘多的食物如海帶等,就為生產甲狀腺激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這就是人們認為多吃海帶可以治療甲亢的由來。

人體攝入碘超過一定限度時,會暫時抑製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這是因為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量,除了受碘攝入量的影響外,還受到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的製約。甲狀腺和垂體的功能是互相依賴又互相製約的,當血液中甲狀腺激素濃度升高時,會抑製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這就使甲狀腺合成和分泌甲狀腺激素減少,這也是中醫利用海帶等含碘多的藥物改善甲亢症的道理。但這種作用卻不能持久,因為甲狀腺會很快適應這種高碘狀態,醫學上把這種適應稱為"脫逸現象"。脫逸後,甲狀腺激素在甲狀腺內的合成又會加劇,大量的甲狀腺激素釋放入血後,即引起全身代謝亢進、某些係統的器官功能異常,以致原有的甲亢病情加重,或延長了控製甲亢的療程,甚至可以引起甲亢複發,而且複發後的病情比過去更重。這時,如果再用甲亢藥物治療,劑量要加大,療程也會延長。所以,應避免攝入大量的碘,不能多吃含碘豐富的海帶、紫菜等食物。

2.胃病患者忌"少吃多餐"

很多胃病患者以為,少吃多餐是胃病康複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對於消化道病人來說,"少吃多餐"不僅毫無科學根據,而且弊多利少。因為食物進入胃以後,除了和胃酸發生中和以外,同時也強烈地刺激胃黏膜分泌胃酸,每次進餐後胃酸持續分泌2~3小時,所以多餐後會不斷地刺激胃酸分泌,從而使潰瘍麵經常受到胃酸侵蝕,不利於潰瘍愈合。因此,潰瘍病人除了在病變時期和幽門梗阻時,短期采用少吃多餐的方法以外,平時仍應保持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還有不少人認為,得了胃病後應多吃細軟的食物,這也是錯誤的觀點。因為人在進食的時候,由於反複咀嚼而增加了唾液分泌,唾液不僅能中和胃酸,而且能增強黏膜屏障作用。相反,吃細軟的食物,唾液中的澱粉酶不能充分發揮消化作用,從而間接使胃酸分泌增多,促使胃病加重。因此胃病患者的飲食以一日三餐定時定量,粗細搭配,才能使胃腸通暢。

3.糖尿病人忌過度縮減飲食

很多糖尿病人為了使血糖下降或控製在合理範圍內,往往會盲目地縮減飲食,以致整日饑腸轆轆,備受饑餓折磨。這種飲食方式對糖尿病的治療和好轉並無益處。

適當地減少飲食,尤其是減少糖類的攝取,是有效控製糖尿病的重要措施。然而,這種限製應該建立在保證基本能量需求的基礎上。糖尿病是由於體內糖代謝過程出現異常,但並不意味著體內的糖真正過量。如果不能提供獲得基本熱量的膳食,必然會導致營養不良,會出現頭昏、眼花、無力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因肝髒、胰腺功能障礙而加重病情。那麼,糖尿病人如何正確地控製自己的飲食呢?

一般來說,每天所需總熱量中的50%~55%應由糖類提供,即主要由糧食來提供,15%~20%的熱量應來自蛋白質和脂肪。病情穩定、無嚴重並發症的患者可以參照以下方法進行計算:

主食根據自己的勞動強度確定:休息者200~250克;輕體力勞動者250~300克;中等體力勞動者300~400克;重體力勞動者大於400克。上述各類患者中,肥胖者應嚴格一些,而瘦弱者可適當放寬。

副食一般為:雞蛋一枚,瘦肉15~25克,烹調油15~25克,牛奶250毫升,鹽6~8克,豆製品80~120克,新鮮蔬菜和水果500克。為了避免飲食單調,患者可以運用食物交換法,如:一枚雞蛋等於豆腐100克,或等於瘦肉100克,或等於蝦80~120克,或等於魚80~120克。

有些患者聽說南瓜、苦瓜可治療糖尿病,因而大量進食以替代主食。盡管我國民間確有用南瓜治療糖尿病的做法,但若長期以南瓜為主食,由於食物的單一,反而有可能會引起其他健康問題。

由上可見,糖尿病患者隻要合理調配好自己的飲食,並且治療得法,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不必像苦行僧似的有意縮減飲食。

4.治骨質疏鬆症忌隻補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