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是因為缺鈣引起的,需要補充鈣劑。可是有的老年人連服了好幾年的鈣劑,檢查後還是骨質疏鬆,這是為什麼呢?
①補鈣劑量太小
藥店售的鈣製劑,大多按照鈣鹽量標明劑量,而鈣鹽量與含鈣量相差很大。例如,乳酸鈣每8克隻含鈣量1毫克。補鈣的劑量必須按鈣含量多少來補,一般每天為600毫克。如量小則收不到補鈣效果。
②鈣磷比例失調
在正常情況下,磷與鈣在骨中的比例為1∶0.6。鈣磷比例不合,就會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特別是磷的缺乏,會導致骨量減少。老年人對攝入魚、肝、肉、蛋等含磷豐富的食物有恐懼心理,怕血脂升高,因此磷攝入不足,盡管補充了足夠的鈣劑,但由於沒有足夠的磷,鈣沉積並未明顯增加。
③食物成分不當
如果在補鈣的同時,攝入過多含植酸、草酸、鞣酸的食物(如菠菜等)和含脂肪酸的食物(主要是豬油和肥肉),這些食物會和鈣相結合而減少鈣的吸收。此外,一些優質蛋白質,在腸道釋放出來的氨基酸,可使腸道酸度降低,並與鈣形成不易消化的鈣鹽,這也會減少鈣的吸收。
④激素缺乏
有多種激素可促進鈣的吸收,最主要的是活性維生素D3。老年人體內該種維生素普遍較低,所以補鈣的同時需予補充。其他可促進鈣吸收的激素有:雌激素、雄激素、生長激素等。
⑤運動少
在補鈣的同時堅持運動才能獲得和維持較多的骨組織量。老年人如果運動少,可加快骨的退行性改變。
⑥疾病的影響
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肺結核、慢性萎縮性胃炎、肝硬化、慢性腎功能不全等,可影響骨代謝,加速骨質疏鬆。因此,在補鈣的同時,應積極治療這些疾病,補鈣才會理想。
5.高血壓忌單靠吃藥降壓
高血壓是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是引起冠心病、腦卒中和腎衰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有"人類第一無聲殺手"之稱。我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已達1.3億,較10年前的調查患病人數上升近30%。高血壓是終身性疾病,具有遺傳性。得了高血壓後如果不治療、不吃藥,任其發展,3~5年就會出現部分心、腦、腎的損害。因此,得了原發性高血壓後一定要治療、服藥,且須終身服藥。
高血壓的病因較多,需要采取綜合性的措施進行治療。有些病人在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時,單純依賴降壓藥,是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的。正確的做法是除選擇適當的藥物外,還要保證充足睡眠,肥胖者應減輕體重。其他還應注意的有:
①忽視食療是某些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通病。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飲食不宜太鹹,禁煙酒。由於鈉鹽和高血壓是一對相輔相成的"好朋友",多吃鹹菜、成魚、鹹肉等食物,會使高血壓難以下降。
②有些原發性高血壓病人體胖發懶,或者有顧慮,怕運動會使血壓升高,其實適度運動可使血壓下降,如散步、慢跑、打拳等,都可除脂減肥,刺激副交感神經,抑製交感神經活動,協助藥物發揮降壓療效。
③一些原發性高血壓病人心胸不夠開闊,多愁善感,遇到困難與挫折便憂傷、憤怒、過度緊張,從而使血壓升高。此時,降壓藥也會失靈。因此高血壓病人應特別講究心理健康。心胸開闊,遇事不急不躁不怒,再加上降壓藥物合理治療,便可使血壓下降,維持在一個理想水平。
6.孩子體弱忌補人參
現在的孩子可說是在蜜罐裏長大的。但即使如此,有些孩子身體素質還是很差,隔三差五的不是感冒就是發熱。醫生說孩子體質差,抵抗力低,有些家長著急了,就想到給孩子服用人參,不是說人參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嗎?殊不知,這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
人參可大補元氣、強心固脫、安神生津,適宜於某些身體衰弱的人和老年人,但用量要適宜,不可過量,否則會出現人參中毒。孩子本身對人參就特別敏感,即使是常規人參也是不適合的,非但不受補,還會產生一係列全身症狀。如果服用過量,會增強中樞神經係統的興奮,使血壓下降,呼吸異常興奮,甚至有致命危險。所以,小兒千萬不可亂補人參。適當服用一些"太子參"倒是可以的,因為此"參"非那"參",人參屬於五加科植物,太子參屬於石竹科植物,兩者的功用不同。太子參藥性平和,對小兒體虛多汗、消瘦無力較為適合,可以每日10~15克煎服,這樣的劑量是不會中毒的。但即便是小兒需要服中藥滋補,家長也不要自行配製,應請中醫師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辨證施治。
孩子體質不好,不要指望靠一種靈丹妙藥可以"藥到病除",要增強抵抗力,必須采取綜合措施,並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