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樂山大佛(2 / 3)

據傳說,公元l0世紀前後,巴斯克人捕鯨時曾到過南大洋。在16世紀的地圖上,從南緯50度至南極已經標有“未知的南方大陸”。1578年9月6日,英國的弗朗西斯.德雷克駕船駛過麥哲倫海峽.也本來準備沿太平洋海岸北航,不料猛烈的風暴呼嘯而來,海麵掀起大山一般的巨浪,船隊頓時失去了控製。德雷克所在的“金鹿”號船被狂風吹向南方,到10月28日暴風雨驟然停息之後,船員發覺“金鹿”號已漂近一群稀稀落落的島嶼,而在島嶼的南方則伸展著無邊無際的大海。

麵對著遼闊的大海,德雷克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發現。因為人們一直以為麥哲倫海峽南麵的火地島是延伸南方大陸的一部分,而實際上它隻不過是一群島嶼罷了。這些島嶼是南美洲的最南端,再向南並無陸地,隻有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水在此彙合。德雷克是對的,後人為了紀念他的發現,就把合恩角與南極之間的水域稱為德雷克海峽。德雷克海峽的發現,改變了人們對美洲大陸南端的認識,使人們覺醒這裏隻不過是美洲大陸的最南端,而在那更遠的被大洋占據的地球的南方,還是未發現的謎一樣的地方。

首次進入南極圈的英國探險家

詹姆斯.庫克出生在英國一個貧苦多子女的家庭,18歲時人沃克船公司當學徒,21歲已是航行在北海運煤船上的好水手。他到過英國許多大港口,也到過荷蘭、挪威、俄國的彼得堡,有較豐富的航海方麵的知識。他的最大功績,不但三次遠航大洋洲,首次跨過南極圈,而且戰勝了壞血病,為後來遠航者帶來了福音。

1772年7月13日,為了探索神秘的南極大陸經過一年準備,他新婚剛一年就率兩艘巡洋艦——“決心”號、“冒險”號,從普利茅斯出發。剛準備出發時一艘小船晃著旗幟,直朝庫克船隊而來。原來是庫克的鄰居來告訴庫克,他的妻子生了個小男孩。庫克高興一陣之後,還是下令按時起航。

庫克的船隊沿大西洋一直南下。12月,他們第一次見到了南極的企鵝和冰山。當時天氣惡劣,風雪交加,濃霧彌漫。洶湧的海浪咆哮著卷過冰山,冰塊互相撞碰,不時發出震耳欲聾的可怕聲音,他們的船就在南極圈中迂回,小心駕駛。1773年1月17日,他們終於穿過南極圈,看到南邊有大陸影子,這是人類首次闖入這個陌生的禁區。但他們再也無法前進,因為海麵完全被浮冰堵塞了。

船隊的周圍是一個又一個的冰山,稍有不慎,就會被巨大的冰山撞得粉碎,一向喜歡冒險的庫克船長不得不返航。

為了尋找被風暴打散了的“冒險”號,庫克率“決心”號再一次進入高緯度海域繼續探險,先後兩次進入南極圈,最遠到達南緯7l度10’,這時厚實的堅冰擋住了他們的航道。曆史與庫克開了一個玩笑:他至死也不知道,他已經到達了南極洲的邊緣,他朝思暮想的南極大陸海岸離他隻有240公裏!惡劣的氣候使他灰心喪氣,失去了一次作出偉大發現的機會。

探險船在冰山區航行

1775年3月21日,庫克回到好望角時,以極度失望的心情在報告中寫道:“我在極度的困難中完成了這次高緯度航行。我證明那兒絕對沒有大陸的存在,即使有的話,那也是極小極小的、滿覆著冰雪的、人類無法到達的地方。我建議停止對南極大陸的尋找。”

由於庫克船長在探險界有著崇高的威望,他的這個錯誤的結論使得一大批海洋探險家們裹足不前,互相觀望,以至於在此後的將近半個世紀裏,沒有一艘探險船敢於駛向那波濤洶湧的、茫茫無邊的南大洋。

別林斯高晉——第一個

發現南極大陸的探險家

庫克作出南極沒有任何大陸的錯誤結論,導致此後幾十年幾乎無人再到南極海域進行“毫無希望”的探險航行。然而,也有不少科學家並不相信庫克的論點,他們認為,如果以南極為圓心,以2000公裏為半徑畫圓,直徑就是4000公裏,在如此大的範圍內怎麼能輕易斷定沒有陸地呢?1819年,俄國探險家別林斯高晉,再次開始了探索南大洋和南極陸地的壯舉。

別林斯高晉中校大約是在40歲的時候奉沙皇亞曆山大一世之命率領兩艘帆船前往南極探險。按亞曆山大一世提出的極地航行計劃,遠洋探險的主要目標是“盡量接近南極點”並到庫克沒有到過的海域尋找未知的陸地。隻有在碰到不可克服的困難的情況下才可放棄這種尋找。

1819年7月,探險船隊離開彼得堡向大西洋駛去,900噸的“東方”號由別林斯高晉指揮,530噸的“和平”號由拉紮雷夫中尉擔任船長。航行初期是沿庫克船長環球航行時的航線行進的,4個月後穿過大西洋來到當時巴西的首都裏約熱內盧。稍事休整後於1819年11月末,也就是在南半球夏季即將開始之際,繼續向南航行。

對於南北兩半球的居民來說,一年四季有著不同的概念。當北半球漫天飛雪、玉樹銀花之時,恰是南半球的夏季開始,南極圈之內也將進入永晝期。太陽老是在地平線附近兜圈子,一圈又一圈,宛如走馬燈似的。在南極圈上,永晝隻有一天,在緯圈70度處永晝是2個月,在緯圈80度上永晝是130多天,而在南極點永晝則為半年。所以海洋探險家總是選擇在南半球的夏季水晝朔內進行探險調查。

船隊駛入南緯40度,受到了第一次嚴峻的考驗。因為在南緯40-50度之間的洋麵上,永遠刮著一股猛烈的、固定的西風,這種狂風有時能掀起20多米高的海浪,像山峰一樣壓向甲板,能把桅杆打斷,將甲板上固定的東西洗劫一空,即使大船經過這裏也不免膽戰心驚。因此水手們把這股西風叫做“搶劫的西風”,把這個緯度叫“咆哮的40度”和“發瘋的50度”。

12月正是南半球的盛夏,在南緯40多度的海麵上卻流動著可怕的冰山,最大的冰山長達150公裏,高出海麵30米。船員們既害怕和這些冰山相遇,又不能不對冰山上呈現的美麗景色由衷地讚歎。在陽光下,冰山反射著瑰麗的光彩,時而淺紅,時而墨綠,時而淡藍,船員們稱它們是“魔鬼的眼睛”。1820年的新年,別林斯高晉探險船隊就是和這些“魔鬼的眼睛”一起度過的。

這年1月,別林斯高晉探險船隊又碰見極惡劣的濃霧天氣。海麵上到處是雲湧霧集,站在船頭看不見船尾,兩艘船更是彼此無法望見。為此他們隻好每隔半小時鳴炮一次,作為聯係信號,以免在濃霧中走散,或者撞倒一起。

別林斯高晉不愧是出色的航海家。1820年1月中旬,他率兩艘帆船首次穿過南極圈,不久就看到了許多奇怪的現象:海水的顏色改變了。頭頂上盤旋著大洋裏沒有的飛鳥。憑經驗判斷,這裏離陸地不會很遠了。

1月26日,他們到達南緯69度22’、西經2度15的地方,這裏距離南極大陸隻有20公裏的海麵,發現新大陸的目標眼看就要實現。若是天氣好,他們一定能看見巍峨高聳的大陸冰山。可惜天不作美,海麵上突然刮起一陣陣強烈的風暴,天昏海暗,四周什麼也看不見。這時一塊巨大的冰山又封住了前進的航路,他們無可奈何,隻好後退另找去路。

2月21日和25日,探險隊分別在東經19度和41度穿過南極圈,報信的飛鳥展翅迎接,從桅杆上遠眺,南方好像有冰雪覆蓋的山嶺。可是船隊仍然無法逾越浩大的冰牆。別林斯高晉心裏著急可又不忍離去,隻好令人不安地在南極圈附近左右徘徊。

時間緊迫,天氣越來越冷,南極的冬季即將來臨。零下幾十度的氣溫,使海水打到甲板上很快就結成冰層,船隊陷入了困境,若不派人時時敲打,船慢慢就要壓沉。緊張艱苦的生活使船員們極度疲勞和消沉。

如果再不返航,他們就將永遠地留在這裏!於是別林斯高晉被迫返回澳大利亞的悉尼港過冬。

1820年10月,南極的夏天又來臨了。別林斯高晉和拉紮雷夫又率領船隊向南直駛,向著庫克船長未曾到過的新西蘭以南的高緯度冰區前進。可這次航行一開始就不順利,“東方”號和一塊浮冰相撞,幾乎沉沒,經過拚力搶修,才勉強繼續南行,再一次突人南極圈。說來有趣,他們後來的重大發現,據說多虧了一隻南極企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