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吐穀渾後,行軍總管高甑生聯合廣州都督府長史唐奉義一起,誣告李靖擁兵自重、企圖謀反。原來,在李靖統兵西征吐穀渾時,高甑生曾由於延誤軍期而受到李靖斥責,心懷怨恨。戰罷回京後,他便想以此報複李靖。麵對陷害自己的罪名,李靖仍舊以靜默對抗,即不認罪,也不辯解。唐太宗相信李靖的忠誠,經司法官員的查證,確實是誣陷。唐太宗嚴辦了高甑生等人。事後,唐太宗問李靖:“明知誣陷,卿為何不作辯解?”李靖卻悅:“聖上明察秋毫,臣下心昭日月,無須作任何辯解。”但經過這件事後,李靖已不勝其擾,從此他“闔門自守,杜絕賓客,雖親戚不得妄進”,也不再親臨戰場。
2.政治持重,功成身退
在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為皇位鬥爭得水火不容時,李靖正手握重兵,駐防邊塞。李世民曾派人去征求他和李世績的意見,想在兄弟之爭中博得更多人的支持,不料竟然均被二李拒絕。李靖曾受李世民救命之恩,此時他卻無言,選擇了中立。也許他覺得自己隻是軍人,職在殺敵保國,對於政治不願過多介入。而且作為臣子,自當以朝廷安穩為重。這體現了李靖在政治上的持重。也正是這個姿態,這種操守,贏得了李世民對李靖的信任與敬重。
公元634年,李靖六十四歲,他以足疾行動不便為由,上表請求離職靜養。唐太宗念他的至誠,批準了他的申請,但要他視病情好轉後,每隔幾日去參與議政一次。太宗對李靖功成而身退的行為給予了高度評價:“朕觀自古以來,身居富貴,能知止足者甚少。不問愚智,莫能自知,才雖不堪,強欲居職,縱有疾病,猶自勉強。公能識達大體,深是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誌,欲以公為一代楷模。”李靖征戰一生,退休後,他閉門遠客,專心總結作戰經驗,寫出《李衛公兵法》等大量優秀的軍事著作。公元649年,李靖病情惡化,唐太宗親臨病榻慰問,並難過地對李靖說:“公乃朕生平故人,於國有勞。今疾若此,為公憂之。”同年七月,李靖逝世,享年七十九歲。
神如天王,英似俠士
1.神化天王,以旌戰績
由於李靖戰績輝煌,幾乎百戰百勝,有如神助,在他死後,據說仍經常顯靈,救助百姓,於是到晚唐時候,李靖漸漸被神化了,人們還為其建廟供奉。在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中,就像尉遲敬德和秦瓊慢慢變成了門神一樣,李靖也不知不覺地成了戰神的化身,成了《封神演義》裏的陳塘關總兵,成了叱吒天庭、威武神勇的托塔天王,還有個以蓮花為身的兒子“哪吒”。
在《封神演義》中,李天王是商朝時期,陳塘關總兵李靖。薑子牙興周伐紂後,他歸降西周。西周大軍攻下朝歌後,薑子牙舉行封神大典,將所有將士皆封為神,李靖遂被封為托塔天王。不過,《封神演義》是虛構的小說,裏麵的一些人物雖然在曆史上也不乏有真人,但其改動較大,參考性較低。所以,這裏麵的李靖虛構成分較多。
事實上,中國神話中的托塔李天王李靖,是從多聞天王(四大天王之一)演化而來。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俗稱“四大金剛”,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相傳四大天王住在須彌山山腰上的四座山峰裏。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持寶傘,住北俱盧洲。神話中托塔李天王李靖就是從多聞天王演化而來。唐代宗時,叛臣勾引吐蕃、回紇入寇。為了退敵,代宗一方麵組織軍隊抵禦,一方麵大行佛教活動。這些活動加強了民眾對毗沙門天王的信仰。《西遊記》成書後,經過長久的改造,托塔天王由毗沙門變成了李靖,毗沙門等四大天王屈居其下,哪吒成了其第三子。《西遊記》把托塔天王說成是李靖,是基於他傑出的軍事才幹。
2.風塵三俠,紅拂夜奔
風塵三俠是隋末唐初虯髯客、李靖、紅拂女的合稱。這種傳說來自於中唐時期文人筆下的小說言要傳奇,其真實性無從考究,但故事流傳了下來。
紅拂女本姓張,南北朝時她流落長安,被賣入司空楊素府中,做了歌妓。因手執紅色拂塵,故稱作紅拂女。李靖通兵法謀略且心懷大誌,隋朝建國後,他決定前往長安,以求報國之路。在長安,他先投到楊素門下,獲得楊素的賞識。二人談論大事時,紅拂就立在旁邊,她見李靖氣宇非常,乃英雄俠義之士,心中暗暗傾慕,於是自己深夜投奔,願隨英雄闖蕩天下。
李靖聽得佳人之願,非常欣慰,於是攜手紅拂,扮成商人離開長安。他們一路跋涉,路遇虯髯客。紅拂見他貌似粗鄙,卻有一種不凡的氣質,於是與他拜為兄妹。三人一行來到汾陽見到了李淵與李世民,交談一番後李靖與李世民頓覺相見恨晚。後來,虯髯客傾其家資奉送李靖紅拂二人,自己則遠走他方。李靖通過研讀虯髯客所留兵書,終成將才。李淵父子起兵後,李靖投於其下,幫李淵父子平定江南,建立了大唐,並攻打突厥,活捉頡利可汗,被封為衛國公,紅拂自然成了一品夫人。而虯髯客據說組織了一支兵馬,滅掉海中扶桑國,自立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