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高懷德——將門之後,天子妹婿(1 / 3)

第十二章 高懷德——將門之後,天子妹婿

讀過《楊家將傳》的人都知道,書中有一員大將叫做高懷德,他作戰勇猛,戰功卓著,為大宋基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那麼,曆史上的宋朝是否真有此人?在宋朝,有資格陪葬在宋真宗永定陵的大臣隻有四位,分別是著名大臣寇準、包拯、蔡齊,還有一位便是高懷德,他為何能有如此尊貴的待遇?他與宋太祖趙匡胤又有何關係?古代姓氏書和民間高氏族譜多尊高懷德為高姓宋初始祖,又是怎麼回事?

承誌於武將世家

1.將門家世考

“倥傯一生堪用命,南征北戰建奇勳。太原鐵騎平烽火,渤海龍軍驅戾雲。曲嘯撫琴清骨士,聞雞舞劍壯心君。忠魂陟降歸何處,先帝陵前駙馬墳。”這首詩稱讚的便是宋初名將高懷德。高懷德生於武將世家,一生南征北戰,戰功卓著,曾擁立宋太祖趙匡胤登基,是北宋的開國元勳,並以其忠勇為大宋的建立和鞏固統一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高懷德(公元926前—公元982前),字藏用,真定常山(今河北正定)人,北宋初年大將。他為人忠厚倜儻,少時便武藝高強,頗有勇力,這也許是因為承接了家族稟賦。高懷德的家族源自幽燕地區,是典型的武將世家。高懷德的父親高行周,字尚質,媯州(治今河北懷來東南)人,世代為懷戎縣(媯州州治)守邊將領。五代時期,高行周在後唐、後晉、後漢、後周4朝都做過將領,在後漢、後周兩代還被封王。其堂兄高行矽曾在後唐做過節度使,死後追封太尉。行周之父高思繼兄弟三人都以勇武在北方邊疆稱雄。唐朝末期,兄弟三人在幽州(治今北京)節度使李匡威麾下為將,後來被晉王李克用設計誘殺。

2.父親高行周

後唐建立前,高行周隻是李嗣源帳下一員裨將,卻頗受幽州節度使趙德鈞的賞識。一次,梁晉兩軍對戰於黃河邊上,後唐莊宗李存勖派李嗣源向東襲擊鄆州,由高行周率領前軍。夜間恰逢大雨,全軍都想避雨休息,隻有高行周認為天降大雨,鄆州人定然疏於防備,可趁機襲擊,於是他堅持領軍前進,連夜渡過濟水。當後唐大軍兵臨鄆州城外時,對方才驚覺應戰,可為時已晚,高行周率軍一舉攻城,立下大功。後唐莊宗李存勖滅後梁後,賞其功勞,將高行周升任端州刺史,後改任絳州。

明宗李嗣源在位時,高行周升任潁州團練使、振武軍節度使,曾先後出鎮彰武、昭義兩軍。後晉時期,他曾做過三地節度使。後漢時期,高行周被封為守中書令、天平軍節度使、臨清王。後周太祖郭威登基後,封高行周為齊王。

3.性豪喜射獵

出身於武將世家的高懷德,性格十分豪爽直率,不拘小節。他少時就經常研習軍事、武功,不喜歡讀書,卻偏愛音樂,並且精通音律。他愛好射獵,曾經在野外露宿,數天不歸,獵得狐兔數百隻。有時候,高懷德會在招待客人的間隙,突然招呼都不打一個,就自己帶著數十人從側門出去,直奔郊區射獵,卻苦了被晾在一邊的客人。

立功於紛爭之世

1.隨父征戰,初露鋒芒

高行周在延潞二鎮任職時期,負責留守洛陽,節製宋亳,高懷德已在其帳下擔任牙將。?公元944年,遼兵頻擾邊境,高行周率軍北上抵禦遼兵,當時高懷德年方弱冠(20歲),便向父親請求隨軍出征,他的勇氣和誌氣博得父親的讚賞,高行周決定帶他出戰。高懷德隨父北征抗遼,從此便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後晉軍隊到了戚城,遭到遼軍伏擊,一時陷入遼軍的重重包圍之中。此時後方援兵還未趕至,情況萬分危急,晉軍隻得奮力突圍。高懷德臨危不懼,迅速持弓,左右射箭,同時策馬猛衝,所向披靡,趁敵軍潰散之際,他挾著父親衝出了重圍。戰後,高行周憑此戰功升任羅州刺史,朝廷賜給他珍貴的皮衣、寶帶和名馬,表示對高行周的特別寵愛。

不久,高行周調守鄆州,改任信州刺史,仍掛軍職,後來又改任信州刺史,兼守宋州,高懷德一直跟隨其父。後晉末年,契丹又南下侵犯,,高懷德守衛睢陽。當時京東諸州盜賊四起,高懷德堅壁清野,有效地遏製了敵人的進犯,直至高行周率兵回師援救,擊退了敵軍。

2.連戰告捷,深獲賞識

後周初年,其父高行周逝世後,高懷德任鐵騎都指揮使。時太原劉崇入境侵犯,周世宗派高懷德為先鋒候討伐劉崇,高平一戰勝利後,以功升任鐵騎右廂都指揮使、領果州團練使。高懷德又領兵出征淮南,主管廬州調度軍務事,又擔任招安使。廬州城一戰,他斬敵七百餘人,升為能捷左廂都指揮使、領兵州防禦使,獲賜駿馬七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