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高懷德——將門之後,天子妹婿(3 / 3)

3.斬黃袍,懷德說情

除了與宋太祖之間的舊事,高懷德還有許多故事流傳於民間,很多還改編為戲劇。

北宋時期,陳橋兵變後,趙匡胤登上皇位,是為宋太祖。有一段時期,太祖趙匡胤寵愛韓妃,於是天天與韓妃花天酒地,沉湎於後宮。他昔日的兄弟鄭恩怕他荒廢朝政,對他經常勸諫。一日,趙匡胤在桃花宮喝得大醉,迷糊時聽信小人讒言,誤斬鄭恩。鄭恩的妻子陶三春得知丈夫被殺,勃然大怒,率兵圍住皇宮,要殺趙匡胤為丈夫報仇,一時鬧得不可開交。紛亂之際,大臣高懷德上前為太祖說情。趙匡胤亦後悔殺了弟兄,無奈之下,他脫下黃袍交與陶三春泄憤。於是,其黃袍便被陶三春當眾斬為兩截。這便是曆史上有名的“斬黃袍”。

4.為償宿誌,懷德別女

高懷德精通武藝,壯年時妻子卻亡故了,留下一女,名喚桂英。他隻得自己撫養幼女過著窮困的生活。一天,他在街前看到柴王的招賢榜,就想投軍去謀取出路,可又記掛女兒無法安置。思來想去,高懷德決定將女兒送去竇燕山家抵債。回家後,他向女兒說明了想法,桂英體諒父親,深明大義,忍住悲痛,自願去竇府為奴,讓父親安心奔往京城。元朝關漢卿寫的《竇娥冤》,或許是取材於“高懷德別女”的故事。

尊為高姓宋初始祖

1.高氏後裔分支

古代姓氏書和民間高氏族譜大都尊高懷德為高姓宋初始祖,稱他的後代子孫在宋朝都十分榮耀,並世代位居高官,現今,自認是高氏後代的有河南淮陽和江蘇宜興丁山兩支,他們都認為高懷德之父名叫高平州。同時,自認是高懷德後裔的還有江蘇揚州、南京一帶的一支高氏。

2.高氏族譜考證

民間關於高懷德的兄弟情況有三種傳說:一種稱懷德有一兄長名懷玉,河北景縣(即古渤海蓚縣)和江蘇常州等地均有此說法;一種說懷德又名文懷,他有兩個弟弟,分別是文漢(永能、永亨之祖)和文玉(居延州),廣東揭西有此說法。第三種說法是懷德有一個弟弟,名叫懷亮,評書《楊家將演義》即采用此說。

河南淮陽手抄譜還列出高懷德家族世係:高尊—品—豔—健—玉—備—標—四齊—文舉—圈—倫—平州—懷德—君保—齊—氣—選—藏—全,並注明“此譜都經高全整修”。但是由於此世係中存有一些白字,使其有些可疑。

淮陽另有一種1990年鉛印重修的《高氏族譜》(高東成主編),其中《續修族譜原序》(五)也記載了另一種世係:“我高氏自唐代始舉於高唐州,高印位唐71相。印公有三子,長子高文舉,係狀元;次子高世紀,係都堂;三子高平州,係王位。宋初高平州生二子,長子高懷德,字燕平,次子高懷亮。高懷德生子高金寶(按:民間傳說、戲曲中高懷德之子名君保),係王位;孫高廷讚,係王位;曾孫高雙印,係王位。至元朝辭官不許。自明朝由高升遷民來陳(按:即淮陽)。”據《淮陽縣誌》記載,明初淮陽縣有名叫高升的人,任都司斷事。

揚州《高氏族譜》則說,高懷德之父高行周,字尚質,“幽州人也,生於妨州懷戎軍之雕巢裏,曾祖順厲世戍懷戎。”(《維陽裕民洲高氏重修族譜》,光緒三十三年重修)。廣東揭陽客家《高氏族譜》說高行周的祖父名叫高順,恰好和揚州譜的“高順厲”相近,應該不是巧合。上述淮陽流傳的兩種世係中均提到高文舉、高平州(行周),而第二種世係中的高世紀可能是高思繼的訛寫。據正史記載,高思繼是高行周的父親,而不是兄弟;第一種世係說高文舉為平州(行周)的曾祖父,也不是兄弟。因此,文舉—(順厲)—世紀(思繼)—平州(行周)為4代人,而不是三兄弟,這種說法是比較合理的。不過因年代久遠,單憑世代口耳相傳,族譜產生訛誤也在所難免,不能絕對認定或排除某種說法的真實可能性。

3.後裔分布地區

高懷德的後裔廣泛分布在豫皖蘇浙一帶,經查證,在族譜中確有記載的有河南項城、淮陽、沈丘、鹿邑等縣,江蘇宜興丁山,江蘇揚州、興化、南京等地高氏。丁山高氏自南宋末遷入此地,現已傳至27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