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在談判中非常講究談判藝術,會千方百計地討價還價。因為合同不簽訂是你的權利,一旦簽訂就要履行合同,承擔自己的責任。因此,凡是想與猶太人長期做生意的商人,堅決不能違約。
1968年,日本商人藤田接受了美國油料公司訂製的300萬個刀叉。因為製造商的拖遝,他耽誤了交貨日期。為了不違約,隻好不惜血本,租下波音七○七飛機,將貨物從東京運到芝加哥。
藤田知道,與猶太人做生意,不論怎樣必須如期交貨,一旦失約,猶太人絕對不再相信他了。雖然藤田損失了3萬美圓的空運費用,卻保全了猶太人對他的信任。
第二年,美國油料公司又向藤田訂製西餐用刀叉600萬個。結果這次他又耽誤了交貨日期,無奈隻好又租機空運交貨。
兩度包飛機空運交貨,藤田是吃了很大的虧,但卻換來了金錢難以買到的猶太人的信任。猶太人稱他是"銀座的猶太人",其意思就是"銀座惟一像猶太人一樣遵守約定的商人"。
在商業活動中,每個人都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契約的真正目的就是雙方能夠守約,能夠履行自己的責任,相關懲罰、賠償的內容並不是契約的本意。因此,猶太人對契約的信仰以及對合同的嚴格遵守,不僅為猶太人贏得了至高無上的商業信譽,而且,還為整個商業世界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稅是商人與國家的契約
猶太人的契約觀是十分嚴肅認真的,他們認為,納稅就是和國家訂的"契約",無論發生什麼問題,自己也要履行契約。誰偷稅、逃稅、漏稅,那就是違背了和國家所簽的契約,違背與上帝的約定,對猶太人來說是不可容忍的。
不過,猶太人"絕不漏稅"的意識並不表明對稅收的不聞不問。他們在做每一筆生意之前,總是要首先經過認真計算,這筆生意是否能掙錢,先粗略算出除去稅款以外,他們有多少錢能裝入自己的口袋。
一般商人在算利潤時,總是把稅錢算在裏麵。例如,中國人說獲利20萬元,那其中一定包括稅錢在內。而猶太人的利潤則是除掉稅錢的淨利。"我想在這場交易中,賺10萬美圓的利潤。"當猶太人這樣說時,他所講的10萬美圓利潤中,絕對不包括稅錢。如果稅錢為利潤的50%時,猶太人就必須賺取中國人所說的20萬美圓的利潤了。
不要因為猶太人絕不漏稅就說猶太人傻,看看下麵這個例子。
某個北方人到海外旅行,回來時,暗帶鑽石,企圖不通過納稅入境,結果被海關查出扣留,鑽石全部被沒收。
猶太人麵對這種情況時,大為驚奇,他們十分不理解,為什麼不依法納稅,堂堂正正地入境呢?鑽石的輸出費,一般最多不會超過7%,如果照納輸入費,堂堂正正地進入國境,那在國內再把鑽石出賣時,隻要設法提價7%就可以了,這樣簡單的數字計算,誰不會?可見,猶太人的依法納稅實在是一個明智之舉。
事實上,猶太人表現出來的並不僅僅是明智。因為他們知道,依法納稅,是需要一筆數額很大的稅款的。要是可能,誰不願意自己多賺點錢,少交點稅。為了減輕"稅金",猶太人不像那些自作聰明的人去逃稅,而是想出其他絕妙的避稅的辦法。
有個美國猶太商人,準備從法國進口一批女式手套,但貨物抵達美國後必須先交一筆昂貴的進口稅。為了省下這筆錢,他采用的策略是,先將在法國買好的一萬副手套一分為二,隻將其中的一萬隻左手套發運美國。手套抵達後,他一直不去取,直到過了提貨期。當海關將這批手套視為無貨主按"規矩"拍賣時,因其全是左手套,沒法戴,沒人買,而他也就以極便宜的價格買下了這批貨;不久,他又以同樣的技巧在另一個港口進口了另外一萬隻右手套,自然,他成功了--省了一大筆錢。
很多猶太人之所以想加入"列支敦士登"國籍,就是因為那裏稅少。猶太人寧可通過正當的途徑,找到一個稅少的地方,也絕不漏稅。
猶太人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財富,卻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商人都重視交稅。"絕不漏稅"是猶太人的又一句經典的經商格言,是猶太人為什麼能賺錢的又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