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唐朝學者李肇的《國史補》一書中,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崎嶇不平的山間小道上,一輛載著瓦甕的馱車打滑不前,使得後麵幾十輛貨車受阻。這些貨車必須在半小時內趕到前方一座小鎮,否則,價格就要大打折扣,因此大家都十分著急。後來,貨主忍不住了,就問前麵那人:"車上的瓦甕共值多少錢?"對方回答:"八千錢。"貨主便叫隨從給那人八千錢,然後叫人將瓦甕全部推下了山崖,使自己的貨車得以搶先到達目的地。
這故事給人的啟示就是:做生意必須有強烈的時間觀念,必須懂得時間就是金錢的道理。
羅思柴爾德的三兒子尼桑年輕時在意大利從事棉、毛、煙草、砂糖等商品的買賣,很快便成了大亨。這位傳奇式人物的表現很讓人稱道,但最讓人稱奇的是,僅僅在幾小時之內,他就在股票交易中賺了幾百萬英鎊。
故事發生在1815年6月20日,倫敦證券交易所一早便充滿了緊張氣氛。因為就在昨天,即6月19日,英國和法國之間進行了關聯兩國命運的滑鐵盧戰役。如果英國獲勝,英國政府的公債將會暴漲;反之拿破侖獲勝的話,必將一落千丈。因此,交易所裏的每一位投資者都在焦急地等候著戰場的消息,隻要能比別人早知道一步,哪怕半小時、10分鍾,也可趁機大撈一把。
戰事發生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南方,與倫敦相距非常遙遠。因為當時既沒有無線電,也沒有鐵路,除了某些地方使用蒸汽船外,主要靠快馬傳遞信息。而在滑鐵盧戰役之前的幾場戰鬥中英國均吃了敗仗,所以大家對英國獲勝抱的希望不大。
這時,尼桑開始賣出英國公債了,於是,有的人便跟進,瞬間英國公債暴跌,正當公債的價格跌得不能再跌時,尼桑卻突然開始大量買進。交易所裏的人給弄糊塗了,這是怎麼回事?正在此時,官方宣布了英軍大勝的捷報。就這樣,尼桑發了一筆大財。
原來,羅思柴爾德的五個兒子遍布西歐各國,他們視信息和情報為家族繁榮的命脈,所以很早就建立了橫跨全歐洲的專用情報網,並不惜花大錢購置當時最快最新的設備,情報的準確性和傳遞速度都超過英國政府的驛站和情報網。正是因為有了這一高效率的情報通訊網,才使尼桑比英國政府搶先一步獲得滑鐵盧的戰況。
另外,尼桑的高明之處在於,采取欲擒故縱的戰術。要是換了別人,大量買進也可賺一筆。而尼桑卻先設一個陷阱,造成一種假象,引起公債暴跌,然後再以最低價購進,這樣就大發了一筆。
裏治曼家族在加拿大和美國有許多地產,同時還在加拿大開發石油,該家族資產超百億美圓。但裏治曼兄弟的發跡隻不過三四十年,發展之快的原因就是他們能夠一次次先於他人從事某個行業,充分顯示出了猶太人經商的高超本領。
裏治曼兄弟的祖父是從事學術研究的,他知道本行是發不了財的,所以他教育兒孫們不要再步他的後塵,他語重深長地對幼子說:"森姆,你一有機會就要做個商人,這是我們猶太人的本行,可以從此斬斷窮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森姆輾轉歐洲各城鎮,過著極艱苦的逃難生活。戰爭結束後,森姆在巴黎住了下來,他用僅有的幾十個法郎為本,在街邊流動擺賣香煙、糖果之類小商品。不管白天黑夜或風雨交加,堅持擺賣。經過幾年的臥薪嚐膽,森姆的小生意做得有起色了,他租了一個小鋪子開店。後來,他的子女們也長大了,長子阿爾撥&裏治曼,次子保羅&裏治曼,三子拉富&裏治曼都可以成為小店的助手。他們一家人起早貪黑地經營,幾年後,家庭條件大為改觀。
後來,森姆帶著全家人遷往加拿大生活,經營瓷磚生意,然後以瓷磚生意作為跳板,經營所有建築材料、裝修材料,並期望將來能夠進入地產業市場。
20世紀60年代初,森姆退休了,讓兒子們放手大幹。而這時候的加拿大工商業迅速發展。特別是多倫多市,由於當時最主要城市蒙特利爾的法國後裔鬧獨立,很多廠商轉移在那裏投資或經營,移到多倫多市,這樣刺激了多倫多的房地產業連年成倍增長,價格上漲。裏治曼兄弟認識到進入地產業時機已經成熟,就立即把大量資金投入地產業,自購土地進行廠房倉庫建築,然後將其出售或出租。到1963年,他們的工業樓宇已是多倫多屈指可數的巨子。
1965年,裏治曼兄弟以2500萬加幣搶先收購了一家麵臨倒閉的房地產公司,從中獲得600英畝的地產和幾幢已落成的住宅大廈。裏治曼兄弟利用這塊地皮及樓宅,發展商業和住宅區,用於出租。由於購入成本低,建成後出租率高,租費不菲,為此獲得了極豐厚的利潤。
在多倫多市的房地產業開發成功後,裏治曼兄弟又不失時機地向溫哥華、渥太華、蒙特利爾等大城市滲透,在加拿大各城市投資,建築樓房,大多數用於出租,少量用於出售。到20世紀70年代,房地產市場趨於飽和,裏治曼兄弟又及時撤資,從房地產中悄悄退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