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上篇:經商的智者 第七章 時間比金錢寶貴(3 / 3)

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紐約出現了金融危機,經濟呈現混亂局麵。許多財團因資金流通不暢,慌了手腳,紛紛把產業出售,以圖應急。裏治曼兄弟憑其機敏的眼光和經驗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於是果斷地投入3.2億美圓,在紐約最繁華的曼哈頓地區購入8幢商業大廈,不到10年時間,這8幢大廈升值至30多億美圓。緊接著,裏治曼兄弟用15億美圓在紐約興建"世界金融中心",建成後,幾年間收入租金就超過了10億美圓。

時間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加拿大海灣發現有石油蘊藏。這時候,有一家加拿大海灣石油公司因為資金不足,在尚未正常投入生產之時已難以為繼了。裏治曼兄弟又馬上以30億美圓收購了這家公司。從此,裏治曼集團涉足石油業,效益可觀,從此裏治曼兄弟成為了加拿大的首富。

盜竊時間就是盜竊金錢

猶太人善於利用和把握時間。一個商人要賺錢,首先就要考慮好如何合理地安排好時間,這樣才能集中精力經商。猶太人把時間看得十分重要,在工作中往往以秒來計算時間,分秒必爭。在猶太人看來,時間和商品一樣,是賺錢的資本,可以產生利潤,因此盜竊時間,就等於盜竊商品,也就是盜竊了金錢。

日本的漢堡包大王藤田,在籌備開第五個分店的時候,遇到一個猶太人來拜訪他。藤田說他忙得要死,沒有時間。而猶太人卻說藤田有的是時間:"沒有空能開4家分店?且還準備開第5家?這就說明你有空。"這句話說得藤田先生啞口無言。

這不是猶太人狡辯,的確是很有道理的。在猶太人看來,沒有空閑不會合理安排時間的人,是不會賺錢的人。要賺錢,首先得有賺錢的時間,而且在賺錢中要合理使用時間,否則就等於白白浪費時間。

猶太商人巴納特最初到南非的時候,隻帶著40箱雪茄煙,而最後卻成為南非首富。原因就是合理運用時間,準確地說,是合理運用資金的時間。

原來,巴納特的生意呈周期性變化,每周六是他獲利最多的日子,因為這天銀行停業很早,他可以盡自己的能力用支票購買鑽石,然後在下周一銀行營業前售出鑽石,以所得款項支付貨款。這種方法說穿了,就是開空頭支票。

巴納特借銀行休息的一天多時間,"暫緩付款"且又不會讓自己的空頭支票被打回來,隻要他能在下周一早上,給自己的賬號上存入足夠兌付他周六所開出的支票,那他就永遠不是在開"空頭支票"。

巴納特的這種拖延付款,純粹利用了市場運行的時間表,在沒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權利的前提下,調動了遠比他實際擁有的資金多得多的資金。巴納特對時間的精打細算如此別出心裁,甚至讓其他猶太人也感到吃驚,不得不大加佩服。

在中國,如果初次見麵就預測對方還能活多少年,肯定會讓對方生氣。而猶太人呢?因為他們視時間如金錢,所以會客觀談論自己和別人的壽命,比如:"先生今年70歲了吧,大概還能再活5到10年左右!"

猶太人認為,人生下來以後就注定要死,不必對死畏之如虎。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就意味著知道自己還能賺多少錢,並能對自己剩下的生命做好安排。

有一位猶太巨富已經75歲,他仍不願自己買房,而是租住公寓。有人迷惑不解地問道:"像你這麼富有的人,什麼樣的房子買不起,為什麼還要租房子住?"老人很坦然地回答:"買了房子也沒有用,反正再有幾年我就死了,何必將房留給別人呢?"這種理智的做法,更讓人佩服。

猶太人習慣於把上班後的一個小時,定為"第克泰特時間",第克泰特(Dictator)的英文大意是"專用時間"。在這段時間裏,必須將昨天下班到今天上班之間接到的信函、傳真、E-mail等全部回複,用電腦打好並發出,或者用電話回複。在這一個小時內,拒絕任何人的來訪,因為猶太商人認為延誤前一天的工作是一種恥辱。

現在"第克泰特時間"這句話,在猶太人之間的言外之意是"謝絕會客"。一家猶太銀行家在每天的工作時間內,必須保持90分鍾"第克泰特時間"。他說:"我嚴令我的秘書,除總統和我的妻子之外,無論什麼大事,不要把任何電話接給我。"

猶太人的時間觀念極強,他們絕對不願浪費時間。如果積壓了文件,有時會耽擱重大事情,是變相地浪費時間,浪費金錢,這對猶太人來說,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商業往來的信件、商業函件等,可能是提供商業信息,或是請求商業往來,或是有關商品交易等等。每個信件,都包含著一條信息,給商人提供賺錢機會。如果把這些積壓了,很可能會失去一次發財的機會。因為對方的時間同樣是寶貴的,當對方遲遲等不到消息時,就會另覓合作夥伴。如果是這樣,豈不是白白失去了一個賺錢良機,猶太人很清楚這點。所以,他們有著"第克泰特時間"這樣一個獨特的時間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