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依法辦事原則
國際間的交往與合作,都有一個原則時刻不能忘記,這就是合法。無論是我國法律,對方國 家的法律,還是國際法和國際司法(如各種雙邊或多邊條約、協議等等),隻有尊重各種法律 ,才談得上得到有關法律的保護而不被法律製裁。許多國家的司法體係都比較完善,公民 的法律意識也比較強,他們大多認為,法律體係的完善是對他們投資與合作的有力保障。而 隨著我國法律體係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公民尤其是從事對外交往的人員,更應具備守法 的觀念,忽視了這一點,就會造成意想不到的被動。我國一個地區的企業,有一次為前來洽 談合作項目的外商購買回程機票,但由於當時是旅遊旺季,機票很難買到。為了買到機票就 托人疏通,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外商聽說了這件事情以後,非但不感激,反而將雙方談好的 項目取消了。這位外商說,既然最基本的法律都不能在這個地區得到遵守,那麼他的投資肯 定也無法得到真正的保護。這個教訓不能不牢記在心。
(6)內外有別原則
據說我國過去獨有的景泰藍工藝,就是在一次日本訪問團到一家很有名的景泰藍廠參觀時泄 密的,當時這家工廠的陪同人員在介紹各種工藝流程時,把絕密的製作工藝無意中泄露了出 去,對方得到了花大價錢都買不到的情報。結果日本的景泰藍製品很快就在國際市場上出 現了,把我國占據的景泰藍市場奪走了。
其實,對那位陪同來說,他介紹的情況可能是他認為很普通的常識,但是由於沒有注意到內 外有別的原則,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景泰藍的悲劇再也不應重演了。內外有別當然也包 括對國家機密的保守,千萬不要以為要求保密的某種文件、記錄、數據等等不重要而隨便說 出去。在這個問題上,寧可保守也決不疏忽。
(7)文明客氣原則
這裏有必要提醒涉外人員的是,決不可以己度人,即不要拿自己國家或地區的禮俗來套用到 外賓身上去,由於各國、各民族的禮俗千差萬別,即使你完全是好意,這樣做很可能引起不 必要的誤會。所以,在和外賓打交道時,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些對方國家和民族的禮俗。
我國有句俗語叫做“禮多人不怪”,用在對外交往中還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其中之一, 就是“謝謝”不離口,寧多勿少,即使在我國從不說“謝謝”的場合也要注意常說這個詞。 比如在我國家庭中,家庭成員相互幫忙從來不說“謝謝”,而在西方國家,即使像遞個鹽瓶 這樣的小事,也應該向對方道謝才對,而不論他是不是你的親屬。另外,還要注意不向外賓 提出或討論對方國家、民族或宗教等方麵的敏感問題,而要多談論雙方都感興趣的問題或對 方值得驕傲的某些方麵,如悠久的曆史、特殊的自然風光、發達的產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