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涉外禮儀——國際交往中的禮儀指南? Ⅲ?會晤中的禮儀 ?(2 / 2)

⑤如果擺放有茶幾或桌子,還應準備些飲料。我國主要是準備傳統飲料——茶水。夏天加 冷飲,有時也擺放礦泉水等,但不可準備含有酒精的任何飲料。如果會見時間長,還可準備 咖啡或紅茶。

⑥如果準備合影,要預先在我方統計好有多少人需要照相,並畫好合影圖,安排好禮賓次 序。一般是主人居中,主賓緊挨主人的右邊,主客雙方間隔排列,兩端則由主方人員把邊。 如果需要分前後排分列,還要考慮第一排人員的身份、雙方人員在職位上的均衡(前排要安 排主要人員),同時也要注意到場地的大小、是否能把所有的人都攝入鏡頭等等。合影的時 間一般安排在主客雙方見麵之後,會見是在合影之後開始的。但有時合影也放在會見之後。 

⑦客人到達時應該派代表到門口迎接,並負責引領入會客間。客人身份很高而企業也有條 件時,可以考慮鋪設地毯。會見結束後,主人應送客到車前或在門口道別,目送客人離去後 再離開。

(四)交談的禮節

談話是人們交流感情、增進了解的主要手段。在涉外活動中,它也是企業開展公共關係 的最主要方式。這裏不僅僅是指要有一個或幾個好的翻譯,它還指要會使用在談話中的各種 禮節,以期達到成功地合作。萬勿在外賓麵前因言辭而丟人。

談話無疑是一門藝術,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說話能起到好作用,但有的人卻一開口就讓人 不歡而散。掌握好如何使人由愛聽你的話到接受你的意見,就是談話的藝術。這裏僅就談話 方式這一關係到禮節性的問題作出論述。

①在我們談話時,要學會隨時注意對方的反應,更要給對方機會來闡述他們 的觀點和要求。而不要一味主觀地揣測對方,憑自己的想像作判斷和發表意見。這樣就會使 對方感到在發言權上得到了尊重;反之,如果你搞“一家之言”,那隻會使對方反感,甚至 喪失了與你合作的興趣。

②談話中盡量不要使用方言和土話、俗語等不規範的語言,無論你的講話多麼精彩,你的 目的是要讓對方(外賓)聽懂,這是最主要的目標,其他的都必須為它讓路。如果你弄了許多 讓翻譯為難的字詞,那就證明你的講話是失敗的,對外賓已經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了,因為對 方根本就聽不懂。

③談話以讓對方聽見和聽清為準,聲音不要過高。我國沿海某地的人們日常生活中講話聲 音較高,在與外賓談話時,常常會不自覺地高聲講話,結果外賓以為這些中國人愛爭吵、易 惱怒,隨即產生反感和鄙視的情緒。

④話題要因人而異,要多以與對方相關的事情為話題。切不要話題太專業化或總是以和自 己有關的事情為題,這樣就會讓對方覺得話題枯燥,甚至感到厭倦,並由此而對你產生很 不好的印象。

⑤談話對象要盡可能得多,尤其要多與客人交談,爭取與每一位客人都談笑風生,讓每個 客人都感到你注意到了他,並對他有所了解。這樣他就會有受到重視的感覺,從而對你和你 所代表的單位產生好感。

⑥向對方講話時,要注意目光保持平視,俯視顯得傲慢,仰視顯得卑怯,這兩種印象都應 該避免。談話時,眼光要柔和、安祥、沉著、善意。麵部表情要盡量保持微笑和輕鬆。在合 適的場合所使用的表達方式要活潑幽默,以營造一個良好的、融洽的氣氛。

⑦當對方講話或說話時,不要輕易去打斷他,這樣顯得很粗魯,即使要補充或發表意見, 也要等到對方講完後。

⑧在任何一次成功的談話中,如何選擇話題是關鍵的技巧。在談話中也時常出現冷場,這 時也需要迅速尋找下一個話題。

⑨不要逢迎對方的結論。無論是什麼話題,都會有個結論的問題,但由於雙方對某個問題 有不同的看法,就難免會有不同甚至相背的結論。遇到這種情況,可以與對方心平氣和地擺 明自己的觀點,這不僅是允許的,而且是必要的,更要寸步不讓,但一定要注意風度。當然 ,作為企業公共關係人員,主要任務是搞好合作。所以這類話題要盡量避免,以免因“虛” 廢“實”。

⑩不要用中國式的關心對待外賓。中國人常常會用關心對方穿衣、吃飯之類的方式表示對 別人的好意,但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外賓常常會把這種關心當做幹涉他的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