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方中黃連、黃芩清熱燥濕;車前子、木通、茯苓利水滲濕;陳皮、枳殼調理脾胃,以助化濕;連翹、甘草清熱解毒;防風、荊芥祛風勝濕,止痛除癢。全方共奏清熱除濕,祛風散邪之效。
【主治】潰瘍性瞼緣炎。症見瞼緣紅赤潰爛,黃水溢出,或膿血交加,痂塊堆積,分泌物膠黏,癢痛並作;兼見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
療方五
加減四物湯
【成分】連翹15克,生地15克,荊芥穗12克,防風12克,牛蒡子12克,生花粉12克,蘇赤芍12克,薄荷10克,苦參10克,川芎6克,當歸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方中連翹、薄荷、荊芥穗、防風、牛蒡子疏風清熱,以止癢澀;生地、天花粉清熱養陰潤燥;苦參清熱止癢;川芎、當歸養血和血,且防熱傷陰血;赤芍清熱涼血。全方共奏清熱潤燥、祛風止癢之功。
【主治】鱗屑性瞼緣炎。自覺刺癢幹澀,見風尤甚,瞼緣潮紅,睫毛根部有糠皮樣脫屑;舌淡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療方六
瀉心湯
【成分】大黃10克,黃芩10克,連翹10克,荊芥10克,車前子10克,菊花10克,赤芍10克,黃連6克,薄荷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黃連、黃芩、連翹清心瀉熱除濕;赤芍、大黃涼血消瘀;車前子清熱利濕;菊花、薄荷、荊芥疏風散熱止癢。該方具有清心瀉火,祛風除濕之功效。
【主治】眥部瞼緣炎。症見眥部皮膚紅赤,糜爛或幹裂,鄰近球結膜充血,分泌物多幹結,刺癢而痛;伴小便赤澀,舌尖紅,苔薄黃,脈數。
療方七
黃連解毒湯
【成分】生地15克,黃芩10克,黃柏10克,木通10克,竹葉10克,生甘草10克,梔子10克,黃連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木通、竹葉清心利水,引熱下行;生地清熱養陰;黃連、黃芩、黃柏、梔子清熱瀉火;甘草以助清熱。兩方合用為清心瀉火解毒之劑。
【主治】眥部瞼緣炎。症見眥部眼瞼紅赤疼痛,灼熱奇癢,甚者眥部瞼緣糜爛、滲血;兼有口舌生瘡,小便赤熱,舌紅,苔黃,脈數。
預防與調護瞼緣炎的方法有哪些?
此病切忌擠壓排膿以免細菌隨血流進入海綿竇引起膿性栓塞,甚至危及生命。對複發性外瞼腺炎者,應檢查有無糖尿病。體質虛弱者,應加強營養,調理脾胃,增強抵抗力,防止複發。
什麼是上瞼下垂?其症狀有哪些?
上瞼下垂指上瞼的上瞼提肌和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喪失,導致上瞼部分或全部下垂。按病因可分為先天性和獲得性兩種。先天性者多為提上瞼肌或動眼神經核發育不良所致。後天性者病因較為複雜,主要有動眼或交感神經麻痹、重症肌無力及各種機械性因素。臨床表現為單眼或雙眼上瞼下垂,遮蓋部分或全部瞳孔,以致影響視力。上瞼下垂多有相關病史或伴有其他症狀,如動眼神經麻痹可能伴有其他眼外肌麻痹,上瞼提肌損傷有外傷史,重症肌無力所致的上瞼下垂有晨輕暮重的特點等。中醫稱上稱胞下垂,其病機主要為肉輪氣虛、肉輪風痰阻絡和陽亢動風。
西醫治療上瞼下垂的措施有哪些?
(1)肌源性上瞼下垂:溴化吡啶斯的明,60毫克每次,2次每天,口服。
(2)先天性上瞼下垂以手術治療為主。如果遮蓋瞳孔,為避免弱視應盡早手術,尤其是單眼患者。後天性上瞼下垂首先針對病因治療,無效時再考慮手術。
(3)因神經係統疾病或其他眼部及全身病所致的獲得性上瞼下垂,應先進行病因和藥物治療,無效時再考慮手術。
(4)伴有其他眼肌麻痹或重症肌無力患者手術應慎重考慮,一般在1年後不恢複時可考慮手術矯正。較合乎生理和美容要求的手術方式為上瞼提肌縮短術。
中醫治療上瞼下垂療方有哪些?
療方一
鎮肝熄風湯
【成分】代赭石30克,龍骨30克,牡蠣30克,麥芽20克,白芍15克,玄參15克,牛膝12克,龜版10克,天冬10克,川楝子10克,茵陳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目1劑。
【功效】方中代赭石、龍骨、牡蠣平肝潛陽熄風,龜版、天冬、白芍、牛膝、玄參滋養肝腎,壯水製陽;牛膝又能引血下行。川楝子、麥芽、茵陳疏肝泄熱;甘草保護胃氣,又緩肝急。全方具有滋陰潛陽熄風之功。
【主治】上瞼下垂。症見上瞼不能提舉,頭痛目脹,眩暈耳鳴,麵紅耳赤,舌紅少苔,脈弦有力。
療方二
正容湯
【成分】半夏12克,羌活10克,防風10克,秦艽10克,白附子10克,僵蠶10克,木瓜10克,鬆節10克,生薑6克,膽南星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羌活、防風祛風逐邪,通暢目絡;膽南星、半夏化痰祛風,通絡緩急;秦艽榮筋除風;白附子祛頭麵遊風;白僵蠶助祛風邪;木瓜、鬆節舒筋通絡;生薑、甘草緩急和中。全方具有驅風通絡化痰之功。
【主治】上瞼下垂。症見單眼驟然起病,上瞼垂閉,或伴眼球偏斜,轉動失靈,視一為二,苔厚膩,脈弦滑。
療方三
補中益氣湯
【成分】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術15克,炙甘草10克,陳皮10克,當歸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方中重用黃芪補中益氣,黨參、白術、炙甘草益氣健脾;陳皮理氣和胃;當歸養血;升麻、柴胡升陽舉陷。諸藥合用,使脾胃強健,中氣充足而病自愈。全方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之功效。
【主治】上瞼下垂。症見眼瞼提舉無力或晨輕暮重,或伴眼球轉動不靈,視一為二;兼見倦怠乏力,吞咽困難,舌淡,苔薄白,脈虛無力。
什麼是眼瞼濕疹?其症狀有哪些?
眼瞼濕疹多由局部接觸刺激性物質產生過敏或眼部慢性炎症刺激引起,以眼瞼皮膚紅赤、繼則出現水皰或膿皰、潰爛後局部結痂為主要臨床表現。中醫稱為濕熱生瘡,因風濕熱邪外襲或脾胃濕熱上鬱於眼瞼所致。
西醫治療眼瞼濕疹的措施有哪些?
可選用抗過敏治療:
(1)口服息斯敏每次10毫克,每天1次。
(2)口服苯海拉明每次25毫克,每天3次。
(3)若全身濕疹可口服潑尼鬆30毫克,1次每天,上午8時1次頓服。
(4)局部糜爛及滲液時,用3%硼酸溶液濕敷。
(5)僅有丘疹而無滲出可外用爐甘石洗劑。
(6)近乎幹燥的病變用可的鬆或地塞米鬆軟膏外搽。
中醫治療眼瞼濕疹的療方有哪些?
療方一
解毒涼血湯
【成分】蒲公英30克,金銀花30克,生地15克,連翹12克,天花粉12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枳殼10克,龍膽草10克,大黃10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金銀花、蒲公英、天花粉、連翹清熱解毒;生地、赤芍、丹皮涼血退赤;龍膽草、大黃瀉火通腑;防風、荊芥祛風消腫止痛;枳殼、甘草寬中和胃。全方共奏清熱解毒,涼血瀉火之效。
【主治】急性眼瞼濕疹。症見眼瞼赤爛而腫,波及鼻翼麵頰。並有膿皰散在,黃液溢出,痛重癢輕;伴大便秘結,口幹苦,舌紅苔黃,脈弦數。
療方二
加減四物湯
【成分】天花粉15克,白芍12克,僵蠶12克,熟地10克,當歸10克,防風10克,玄參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熟地、當歸、白芍養血;僵蠶、防風祛風;玄參、天花粉養陰潤燥。全方具有養血祛風潤燥之效。
【主治】慢性眼瞼濕疹。症見病程日久,陰血耗損,皮膚幹燥脫屑,或出現皸裂,舌淡無苔,脈弱無力。
療方三
加減消風散
【成分】刺蒺藜25克,冬桑葉15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蟬蛻10克,當歸10克,生地15克,蒼術10克,菊花10克,僵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荊芥、防風、蟬蛻、冬桑葉、菊花、僵蠶、刺蒺藜疏風清熱;蒼術除濕;當歸、生地養血涼血和營。全方具有疏風清熱,佐以祛濕之效。
【主治】急性眼瞼濕疹。症見突然發病,瞼皮紅赤腫癢,或出現少量丘疹或水皰,但未潰爛,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療方四
除濕湯
【成分】滑石18克,車前子15克,茯苓15克,連翹15克,防風12克,荊芥12克,黃芩10克,木通10克,枳殼10克,陳皮10克,甘草6克,黃連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方中黃芩、黃連清熱燥濕;滑石、車前子、木通利水滲濕;茯苓、枳殼、陳皮調理脾胃,運脾化濕;連翹、甘草清熱解毒;防風、荊芥疏風散邪,勝濕止癢。全方共奏清熱除濕,祛風止癢之功。
【主治】眼瞼濕疹。症見眼瞼皮膚紅赤作癢,水皰或膿皰叢生,甚則潰破糜爛,滲出黏液,灼熱疼痛;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預防與調護眼瞼濕疹的方法有哪些?
(1)病灶應保持清潔,以免引起繼發感染。
(2)忌食辛辣油膩炙煿及筍、蝦等發物。
(3)皮膚滲液較多者應及時用消毒棉球輕輕拭去。
什麼是眼瞼癤腫?其症狀有哪些?
係葡萄球菌進入毛囊,周圍的皮膚或皮下組織發生急性炎症所致。以眼瞼紅腫灼痛、形成結節,數日後化膿破潰為臨床特點。中醫稱為眼癰,多因邪毒入侵引起。
西醫治療眼瞼癤腫的措施有哪些?
可選用抗感染治療:
(1)肌注每次青黴素80萬,每天3次。
(2)口服複方磺胺甲唑(新諾明)每次0.96克,每天2次。
(3)早期局部用紅黴素或四環素眼膏外搽,並作熱敷。
(4)已成膿者,應切開排膿。
(5)不論癤腫已潰或未潰,禁止擠壓,以免膿毒擴散,造成嚴重後果。
中醫治療眼瞼癤腫的療方有哪些?
療方一
五味消毒飲
【成分】金銀花20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15克。
【用法】水煎,加少許白酒和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金銀花清氣血熱毒;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白酒行血以助藥效。全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
【主治】眼瞼癤腫。症見眼瞼紅腫熱痛,觸有硬結或膿栓形成;常伴頭痛、發熱、口渴、溲黃、舌紅苔黃,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