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眼瞼疾病的防治(3 / 3)

療方二

眉部癤腫方

【成分】連翹12克,鮮生地12克,銀花12克,紫地丁12克,蒲公英12克,丹皮9克,赤芍9克,野菊花9克,蚤休9克,毛慈姑9克,板藍根9克,炒黃芩5克,黃連3克,通草3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另加神犀丹1粒研細分吞。

【功效】方中生地、丹皮、赤芍清營涼血;銀花、連翹、野菊花、紫地丁、蒲公英、蚤休、板藍根、毛慈姑清熱解毒;黃連、黃芩清心肺之火;通草清熱利尿,導邪下行。加服神犀丹可增清熱涼血之力。全方具有清熱解毒之效。

【主治】眉部癤腫。症見癤腫色紫頂陷,根堅疼痛,眼瞼漫腫,瞼裂欲封;伴以形寒身熱,胸悶神煩,舌紅苔黃,脈弦數。

什麼是眼瞼帶狀皰疹?其症狀有哪些?

眼瞼帶狀皰疹由三叉神經的半月神經節或其某一分支受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致。以眼瞼及頭麵部三叉神經分布區驟生群集性皰疹為臨床特點。中醫稱為風赤瘡痍,其病機為脾胃或肝膽濕熱上蒸。

西醫治療眼瞼帶狀皰疹的措施有哪些?

(1)口服阿昔洛韋片每次0.2毫克,每天3次。

(2)鎮靜劑:睡前口服地西泮(安定)每次5毫克。

(3)止痛劑:口服羅通定(顱痛定)每次60毫克,每天2次。

(4)神經保護劑:每次肌注維生素B1100毫克和維生素B12500微克,各1次每天,。

(5)重症患者可用丙種球蛋白0.3毫升/(千克·次),每周肌注1次。

(6)繼發感染時每次可用青黴素80萬單位,肌注,每天3次。

(7)局部可用阿昔洛韋軟膏外塗,滲液多者可撤布滑石粉,或青黛膏外搽。

(8)並發角膜炎或虹膜睫狀體炎者,用1%阿托品擴瞳和用病毒唑滴眼,並作熱敷。

(9)注意:患者應臥床休息,老年人尤為重要。吃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油膩炙煿及筍、蝦等發物。

中醫治療眼瞼帶狀皰疹的療方有哪些?

療方一

加減柴胡疏肝湯

【成分】雞血藤30克,丹皮15克,柴胡12克,赤芍12克,枳殼12克,香附12克,玄胡9克,川芎6克,陳皮6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行氣止痛;丹皮、雞血藤、玄胡、赤芍、陳皮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甘草緩急止痛。全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

【主治】眼瞼帶狀皰疹。症見皰疹消退,仍疼痛不止;伴夜眠不寧,精神萎靡,舌質暗紫,苔自,脈弦細。

療方二

陸氏帶狀皰疹方

【成分】紫地丁30克,生苡仁24克,綿茵陳24克,地膚子15克,黑山梔9克,連翹9克,金銀花9克,玉竹9克,白蒺藜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生苡仁、茵陳、地膚子、玉竹清熱利濕;黑山梔、連翹、紫地丁、銀花清熱解毒;白蒺藜祛風止癢,兼治頭痛。本方具有清熱利濕解毒之效。

【主治】眼瞼帶狀皰疹。症見患側上瞼及額部紅腫,水皰簇生,兼有大量滲液,劇痛且癢;伴有低熱,周身不適,舌質紅,脈數。

【加減】若熱重濕輕,可減清熱利濕藥,加生地15克,粉丹皮6克。

療方三

龍膽瀉肝湯

【成分】生地15克,龍膽草10克.柴胡10克,梔子10克,黃芩10克,當歸10克,車前子10克,澤瀉10克,木通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龍膽草清熱燥濕,瀉肝膽實火;黃芩、梔子助清肝膽之火;澤瀉、車前子、木通清熱利濕,導熱下行;肝膽熱盛易傷陰血,故用生地、當歸滋陰養血;佐柴胡疏肝氣;甘草和中,且防膽草、黃芩、梔子等苦寒傷胃。本方具有清利肝膽濕熱之效。

【主治】眼瞼帶狀皰疹。症見膚色紅赤,遍生皰疹.皰漿由清變濁或化膿,疼痛劇烈;伴口苦咽幹,煩躁易怒,便幹溲赤,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什麼是倒睫?其治療措施有哪些?

倒睫是指睫毛向後生長,可致睫毛觸及角膜。倒睫有摩擦感、流淚、畏光、疼痛等症狀。一根或數根睫毛倒向角膜表麵,球結膜充血,角膜亦可發生淺層混濁甚至潰瘍。治療措施:

(1)少數細小倒睫,用睫毛鑷拔除。

(2)粗長倒睫,行電解術破壞睫毛毛囊。

(3)若倒睫數量較多,應手術矯正。

什麼是瞼內翻?其治療措施有哪些?

瞼內翻指眼瞼,特別是瞼緣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異常。當瞼內翻達到一定程度時,睫毛也倒向眼球。因此瞼內翻常和倒睫同時存在。根據病因可分為先天性、痙攣性和瘢痕性3類。有畏光、流淚、刺痛、眼瞼痙攣等症狀。瞼內翻導致大部分或全部睫毛倒向眼球表麵,可伴有結膜充血、角膜雲翳或浸潤,以致視力減退。治療措施:

(1)先天性瞼內翻隨年齡增長,鼻梁發育,可自行消失,因此不必急於手術治療。若5~6歲時,睫毛仍然內翻,嚴重刺激角膜,可考慮手術,行穹隆部一眼瞼皮膚穿線術,利用縫線牽引的力量,將瞼緣向外牽拉以矯正內翻。

(2)痙攣性瞼內翻可行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如無效可手術切除多餘的鬆弛皮膚和切斷部分眼輪匝肌纖維。

(3)瘢痕性瞼內翻必須手術治療,可采用瞼板楔形切除術或瞼板切斷術。

什麼是瞼外翻?其治療措施有哪些?

瞼外翻指瞼緣向外翻轉離開眼球,瞼結膜常有不同程度的暴露在外,常並發瞼裂閉合不全。根據病因分為瘢痕性、老年性和麻痹性3類。瞼緣離開眼球表麵,呈不同程度的向外翻轉。在繼發的皮膚濕疹和向下揩拭眼淚動作的影響下,瞼外翻程度可加重。結膜因暴露而充血,久之變為幹燥、粗糙和肥厚。嚴重的瞼外翻,常因瞼裂閉合不全而使角膜失去保護,引起暴露性角膜炎等症。治療措施:

(1)瘢痕性瞼外翻須手術治療,遊離植皮術是最常用的方法。

(2)老年性瞼外翻也可行整形手術,作“Z”形皮瓣矯正,或“V”、“Y”改形術。

(3)麻痹性瞼外翻關鍵在於治療麵癱,可用眼膏、牽拉眼瞼保護角膜和結膜,或作暫時性瞼緣縫合。

(4)淚溢患者應向外上方揩拭眼淚,以免加劇外翻。若有瞼裂閉合不全,則應經常塗大量眼膏,以保護角膜,特別是在臨睡之前。

什麼是眼瞼閉合不全?其治療措施有哪些?

眼瞼閉合不全又稱兔眼,指上下眼瞼不能完全閉合,導致部分眼球暴露。其症狀是:輕者,用力閉瞼尚可閉合。睡眠時因眼球上轉(Bell現象),隻有下方球結膜暴露,引起結膜充血、幹燥、肥厚和角化。重者,因角膜暴露,表麵無淚液濕潤而幹燥,導致暴露性角膜炎,甚至角膜潰瘍。大多數患者的眼瞼不能緊貼眼球,淚小點也不能與淚湖密切接觸,引起淚溢。治療措施:

(1)首先應去除病因。針刺療法可能對部分麵神經麻痹者有效。瘢痕性瞼外翻應手術矯正。

(2)保護角膜,結膜囊內塗抗生素眼藥膏,牽引上下眼瞼使之互相靠攏,再用眼墊遮蓋。

(3)嚴重者可作暫時性瞼緣縫合。

什麼是皮脂腺癌?其治療措施有哪些?

早期腫瘤的形態與瞼板腺囊腫相似,在眼瞼皮下深部可捫及結節狀腫塊,其質地堅硬,邊界清楚,表麵皮膚一般完整,相應部位的結膜麵常較粗糙,有時可見黃白色斑點。腫瘤發展到瞼板以外時,眼瞼皮下可捫到核桃狀或分葉狀硬塊,表麵皮膚血管曲張,相應部位的結膜可有充血。晚期瞼緣嚴重受累,皮膚麵可形成潰瘍,露出特殊的黃白色癌組織。該病多發生於中老年婦女,好發於上瞼。其治療措施是:

(1)本病對放射治療不敏感,以手術治療為主。

(2)若腫瘤範圍較廣,則需行眶內容摘除術。

(3)因皮脂腺癌與瞼板腺囊腫極其相似,老年人瞼板腺囊腫應作常規病理檢查,對切除後複發者更應警惕。

鱗狀細胞癌的症狀有哪些?如何治療?

該病多發於中老年人,好發於皮膚和結膜交界的瞼緣部位。早期表現為結節狀,逐漸形成潰瘍,邊緣稍隆起,質地堅硬,可發生壞死和繼發感染。後期可發生局部淋巴結轉移,或向鄰近組織(如眼球、眶內、顱內)蔓延,但全身轉移者罕見。治療措施

(1)如腫瘤範圍較小,可局部切除。

(2)此瘤對放射治療較為敏感。病變較大的,術前可先行放射治療使瘤體縮小,再手術切除。

(3)若腫瘤範圍廣,眼球破壞者,則需做眶內容摘除術,術後補充放射治療。對局部淋巴結腫大者,應切除做病理檢查。若證實有轉移,則於轉移的路徑上加做放射治療。

基底細胞癌的症狀有哪些?如何治療?

早期在皮膚表麵出現小結節,有血管圍繞,表麵附有痂皮,脫痂後形成潰瘍。潰瘍一般較淺而幹燥,且帶色素,基底平而較硬,其邊緣常參差不齊,略高起而內卷,似鼠咬或蠶蝕樣。嚴重的患者可累及眼眶、鼻旁竇甚至顱內,但很少發生遠處轉移。本病以50~60歲男性多見,好發於下瞼近內眥部。其治療措施是:

(1)放射治療。此癌對放射線較為敏感,適用於腫塊距離瞼緣較遠、範圍較小的患者。局部切除後如仍有癌組織殘存,亦可做補充放射治療。

(2)手術切除。此癌無包膜,在皮下呈浸潤性生長,手術切除範圍應相應擴大,以把癌組織切淨。

(3)對於晚期已累及眼球及眼眶組織者,則需做眶內容摘除術。

眼瞼充血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眼瞼充血可發生在眼瞼組織或瞼緣部位,它分為主動性(動脈性)充血和被動性(靜脈性)充血。主動性充血是因動脈擴張和血流過盛所致,表現為瞼皮呈鮮紅色,它可以是全身高熱或中毒的局部表現,或被熱輻射、蟲咬和其他物理、化學性局部刺激所引起,也可以是眼瞼或其鄰近組織炎症的反應。凡一切引起眼瞼水腫的炎症都在不同程度上同時引起眼瞼的充血現象。

被動性充血是由於靜脈回流障礙的結果,表現為眼瞼皮膚星深紫色,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腫。瞼緣部充血是瞼緣炎、慢性結膜炎、沙眼等疾病的症狀之一,也可以是塵土、陽光、汙濁空氣等對眼部直接刺激的結果,屈光不正、眼肌疲勞、消化不良、病灶感染等因素也可以引起反射性瞼緣充血。

眼瞼出血的病因有哪些?

眼瞼出血為眼瞼皮膚小點狀出血,可見於敗血症或有出血性體質者,為全身性出血的部分表現,無特殊臨床意義,隻有出血麵積較大時,才有實際意義。最常見的原因是瞼部直接受傷而發生出血或是眼眶、鼻部、顱底骨折引起的出血滲透到眼瞼皮下。在高血壓動脈硬化的情況下,因劇烈運動或大便秘結用力過猛,或劇烈的咳嗽、嘔吐而造成眼瞼出血。顱底骨折引起的眼瞼出血常在受傷後數日才出現,具有診斷意義,血液沿顱底向前蔓延至鼻側球結膜下和下瞼組織內,由眶壁骨折引起的出血在解剖部位上有一定規律性:眶頂部骨折出血一般沿提上瞼肌侵入上瞼,眶尖部骨折出血沿外直肌擴散至眼瞼外側,眶底骨折出血滲至下眼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