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結膜疾病的防治(3 / 3)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奇癢難忍加防風、白鮮皮、地膚子;瞼結膜充血明顯,乳頭肥大加丹皮、金銀花、龍膽草;黏絲狀分泌物加蒲公英、白茅根;久病不愈加黨參、黃芪。本方具有祛風清熱除濕之效。

【主治】春季卡他性結膜炎,證屬脾胃濕熱,複受風邪以致脈絡受阻,氣血瘀滯者。

療方二

清熱利濕祛風湯

【成分】龍膽草9克,茯苓9克,黃芩9克,赤芍9克,炒梔子9克,澤瀉9克,地膚子9克,白鮮皮9克,防風6克,防己6克,蟬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龍膽草、梔子、黃芩、地膚子、白鮮皮清熱利濕;茯苓、澤瀉滲濕泄熱;防風、防己、蟬蛻祛風除濕止癢;赤芍、川芎活血行氣、化瘀消滯。全方具有清利濕熱,祛風止癢之效。

【主治】春季卡他性結膜炎。症見雙目奇癢,角膜緣周圍呈灰黃隆起,春夏加劇,遷延數載;舌赤,苔黃膩,脈數。

療方三

茵陳防己湯

【成分】薏苡仁30克,地膚子30克,魚腥草30克,老鸛草20克,烏梢蛇15克,金銀花12克,連翹12克,茵陳12克,防己12克,茯苓皮10克,防風10克,白芷10克,焦山梔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本方係中醫眼科名家朱洪文經驗方。方中茯苓皮、茵陳、防己、薏苡仁除濕利水;防風、老鸛草、烏梢蛇疏風除濕;銀花、連翹、焦山梔、魚腥草清熱解毒;地膚子、白芷祛風止癢。本方具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之效。

【主治】春季卡他性結膜炎。症見瞼結膜扁平狀乳頭增生,邊緣清晰,眼分泌物呈絲狀,雙目奇癢,畏光流淚。春夏發病,秋涼漸愈。

療方四

祛風清熱化濕湯

【成分】生石膏30克,黃芩10克,羌活10克,防風10克,桑皮10克,赤芍10克,藿香10克,苦參10克,烏梅10克,地膚子10克,麻黃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本方係中醫眼科名家張懷安臨床經驗方。方中麻黃、羌活、防風祛風勝濕;地膚子、苦參清利濕熱,祛風止癢;藿香芬香化濕;黃芩、桑皮、生石膏清肺胃之熱;赤芍涼血活血;烏梅、甘草抗敏消炎,調和諸藥。本方具有祛風勝濕,佐以清熱之效。

【主治】春季卡他性結膜炎。症見瞼結膜布滿扁平乳頭,硬如卵石,奇癢難忍,春季必發,盛夏尤甚;舌苔黃膩,脈浮緩。

什麼是過敏性結膜炎?其症狀有哪些?

過敏性結膜炎是指由於接觸藥物或其他抗原而過敏的結膜炎。常引起過敏的藥物如阿托品、毛果芸香堿(匹羅卡品)、毒扁豆堿(依色林)、磺胺類藥、抗生素等,也有因使用化妝品引起者。其症狀表現為:起病突然,有瘙癢及異物感,或伴有輕度刺激症狀。眼瞼紅腫或呈濕疹樣表現,結膜充血、水腫,伴黏液性分泌物。嚴重者尚可伴有全身變態反應。中醫認為患者稟賦不足,或髒腑失調,致接觸致敏藥物出現風熱樣症狀。

西醫治療過敏性結膜炎的措施有哪些?

(1)選用2%色甘酸鈉、0.1%地塞米鬆、百力特、0.1%潑尼鬆龍(強的鬆龍)滴眼液滴眼。或用3%硼酸溶液濕敷眼瞼。

(2)口服息斯敏,每次10毫克,每天1次;潑尼鬆(強的鬆)每次30~40毫克,早餐後1次頓服;氯雷他定10毫克每次,每天1次。

(3)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毫升加25%葡萄糖溶液40毫升,靜脈緩慢注射,每天1~2次。

中醫治療過敏性結膜炎的療方有哪些?

療方一

葳蕤湯

【成分】葳蕤12克,防風9克,梔子9克,秦皮9克,菊花9克,決明子9克,黃連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菊花、決明子、防風祛風散熱止癢;梔子、黃連清熱解毒;秦皮清肝瀉熱;葳蕤養陰潤燥,以防風毒傷陰劫液;甘草解毒,調和諸藥。本方具有祛風清熱,解毒止癢之效。

【主治】過敏性結膜炎。症見眼瞼浮腫微紅,或見水皰,球結膜水腫,但充血較輕?自覺奇癢難當,灼熱脹痛,全身兼症不甚明顯。

療方二

黃連天花粉湯

【成分】連翹9克,天花粉9克,白菊花9克,山梔9克,黃柏6克,黃連3克,黃芩3克,川芎3克,薄荷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黃連、黃芩、黃柏、梔子、連翹瀉三焦之火;天花粉潤肺降火;薄荷、菊花祛風散熱,清利頭目;川芎活血消瘀。本方具有清熱瀉火,退赤明目之功效。

【主治】藥物(或化妝品)過敏性結膜炎。症見球結膜充血較重,分泌物多,緊澀羞明;伴舌紅,苔黃,脈數。

療方三

菊花湯

【成分】菊花20克,木賊10克,白蒺藜10克,羌活10克,蟬蛻10克,荊芥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羌活、荊芥、疏散風邪;菊花、蟬蛻、木賊、白蒺藜祛風清熱止癢;甘草調和諸藥。本方具有疏風清熱止癢之效。

【主治】藥物過敏性結膜炎。症見眼部癢甚,或伴灼熱感,且有少量漿液或黏液性分泌物。瞼結膜充血,出現乳頭及濾泡,球結膜水腫,呈粉紅色隆起:舌質紅,苔黃,脈數。

什麼是泡性結角膜炎?其症狀有哪些?

泡性結角膜炎是以結角膜泡性結節形成為特征的結膜炎,是一種遲發型免疫反應。多因細菌中的結核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蛋白、真菌、衣原體和寄生蟲蛋白引起的遲發性變態反應。主要發生於春夏季節。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有營養不良和過敏體質者,因不良衛生習慣,陰暗潮濕的居住環境為其誘因。發病時球結膜出現灰黃色微隆結節,大小不一,周圍充血。結節可自行潰破,形成淺表性潰瘍,數天後自行吸收,不留瘢痕,但易複發。結節位於球結膜者稱為泡性結膜炎;位於角膜緣並有角膜浸潤者稱為泡性角結膜炎;位於角膜者,常帶入一束血管,稱為束狀角膜炎。中醫稱金疳。因風熱犯肺、肺陰不足、脾胃虛弱致肺失所養而發病。

西醫泡性結角膜炎的措施有哪些?

(1)用:0.5%醋酸可的鬆,0.1%地塞米鬆、0.1%利福平、0.3%諾氟沙星滴眼液滴眼。

(2)口服葡萄糖酸鈣,每次0.5~1.0克,每天3次,或口服氯化鈣,每次0.3~0.5克,每天3次。

(3)口服多種維生素1粒,每天3次;口服魚肝油1粒每次,每天3次;口服吲哚美辛(消炎痛),每次25毫克,每天3次。

(4)嚴重的角膜瘢痕需要角膜移植手術。

(5)注意事項:注意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加強營養和注意個人衛生。頑固複發病例可試用抗結核或結核菌素脫敏療法。

中醫泡性結角膜炎的療方有哪些?

療方一

六君子湯

【成分】黨參15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甘草6克,陳皮6克,生薑3片,大棗3枚。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方中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四君子湯)補氣健脾;陳皮、半夏健脾燥濕,化痰散結;生薑、大棗健脾和中。全方共奏益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

【主治】泡性結膜炎。症見結膜起小結節,周圍絲脈色淡,經常反複,眼幹澀不適;伴神疲乏力,納呆腹滿,便溏或便秘,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療方二

金疳驗方

【成分】夏枯草15克,赤芍15克,草決明15克,生地15克,淡竹葉9克,木通9克,澤瀉9克,白芍9克,丹皮9克,梔子9克,黃芩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夏枯草、黃芩瀉肝肺實熱;梔子瀉三焦鬱火;赤芍、丹皮、生地涼血通絡散結;草決明清肝明目;淡竹葉、木通、澤瀉清熱利尿,導火下行。全方具有清肝瀉肺,涼血散結之效。

【主治】泡性結膜角膜炎。症見角膜緣部起粟粒皰疹,周圍繞以血絲,怕光畏明,熱淚頻流,沙澀不適。

療方三

瀉肺湯

【成分】麥冬12克,黃芩9克,知母9克,桑白皮9克,地骨皮9克,桔梗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黃芩、桑白皮清肺瀉熱;因熱則傷陰,故用地骨皮、知母、麥冬養陰清熱;桔梗通宣肺氣,引藥上行。本方具有清肺散結之效。

【主治】泡性結膜炎。症見球結膜表麵小泡樣隆起,周圍有血管環繞;口渴鼻幹,溲黃便秘舌紅,苔薄黃,脈數。

療方四

養陰清肺湯

【成分】生地15克,白芍10克,玄參10克,麥冬10克,丹皮10克,薄荷10克,貝母6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生地、白芍、玄參、麥冬養陰潤肺,以清虛熱;貝母清熱散結;薄荷宣肺開鬱;丹皮、玄參涼血解毒;甘草調和諸藥。本方具有滋陰潤肺,兼清虛熱之效。

【主治】泡性結膜炎。症見球結膜結節隆起,周圍輕度充血,經久不消或反複發生,眼幹澀不適;伴咽幹而咳、舌紅少苔,脈細無力。

什麼是翼狀胬肉?其症狀有哪些?

翼狀胬肉是瞼裂區肥厚的球結膜及其下組織,形似翼狀,因而得名。多見於長期受風沙、煙塵、日光、花粉等刺激的戶外勞動者,亦與遺傳因素、營養缺乏,淚液分泌不足,過敏因素有關。其症狀瞼裂部結膜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尖端向角膜中央部伸展,稱為頭部;跨越角膜緣部分稱為頸部;其餘為體部。一般可按發展情況分為兩類:進行性胬肉,頭部向角膜中央伸展速度較快,呈灰白色膠狀隆起,其前方的角膜出現浸潤,體部充血肥厚。靜止性胬肉,頭部平坦,體部輕微充血或不充血,組織菲薄;若胬肉長人角膜,可造成角膜散光。若侵入瞳孔區,視力明顯減退。肥厚胬肉,尤其是手術後複發者,常可因瘢痕收縮和牽引而影響眼球運動。中醫稱胬肉攀睛。因心肺風熱、脾胃濕熱、陰虛火旺所致。

西醫治療翼狀胬肉的措施有哪些?

(1)用0.3%硫酸鋅、0.1%利福平、15%磺胺醋酸鈉、0.25%氯黴素、0.3%諾氟沙星滴眼液,選2種,滴眼,每天4~6次。用0.5%紅黴素、0.5%四環素眼膏,每晚睡前塗眼。充血明顯時加0.5%醋酸可的鬆滴眼液滴眼,每天3~4次。

(2)用平陽黴素8毫克加生理鹽水7.5毫升,再加地塞米鬆2.5毫克,在胬肉的頸、體部注射0.1毫升,每周1次,5次為1療程;或用2000~3000u/毫升博來黴素(爭光黴素)0.3毫升,每周1次,3~6次為1療程。

(3)冷凍療法:用-40℃冷凍頭接觸胬肉頭部、頸部,使其破壞新生血管並使其萎縮。

(4)手術治療

①適應證:胬肉肥厚、充血呈進行性者,或胬肉侵入瞳孔區影響視力,對不影響視力的靜止期胬肉,盡可能不作手術。

②手術可選用:結膜移植術,翼狀胬肉頭部轉移法,暴露鞏膜法,口腔黏膜移植術、半厚皮膚移植術等。

③防止複發:①術後5天開始用1/2000噻替呱或0.05%~0.1%博來黴素(爭光黴素)眼液,滴眼,每天3次,連續用8周。②在角膜上皮缺損修複後開始點0.5%可的鬆或0.1%地塞米鬆滴眼液,滴眼,每天4次,持續6周。③可用氬激光照射,β線照射,每周1次,其3次。

中醫治療翼狀胬肉的措施有哪些?

療方一

導赤散

【成分】淡竹葉15克,生地黃12克,酒黃芩9克,木通9克,歸尾9克,赤芍9克,甘草梢6克,紅花4.5克,蟬蛻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生地、木通、淡竹葉、甘草梢(導赤散)清心與小腸之熱;黃芩清肺之熱;歸尾、紅花、赤芍活血散瘀;蟬蛻清熱,退翳膜。本方具有清心瀉火,活血祛瘀之效。

【主治】翼狀胬肉。症見胬肉進行期及術後複發;多伴有心煩失眠,口渴不欲飲,小便短赤;舌尖紅,苔黃,脈數。

療方二

導赤瀉白散

【成分】生地9克,酒黃芩9克,赤芍9克,木通6克,桑皮9克,瞿麥6克,桔梗6克,歸尾6克,蟬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生地、木通、瞿麥清心瀉火,兼通血脈;桑白皮瀉肺利水,退赤消腫;桔梗宣通肺氣,散結除滯;黃芩除上焦熱邪;赤芍、當歸涼血活血,散瘀退赤;蟬蛻清熱退翳。本方具有清心瀉肺,通脈散瘀之效。

【主治】翼狀胬肉。症見胬肉體充血肥厚、頭部嫩白而厚,發展較快,沙澀刺痛,分泌物黏稠。

療方三

梔子勝奇湯

【成分】梔子10克,黃芩10克,白蒺藜10克,穀精草10克,木賊10克,密蒙花10克,草決明10克,菊花10克,防風10克,蔓荊子10克,荊芥穗6克,羌活6克,蟬蛻6克,川芎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梔子、黃芩清心肺之熱;白蒺藜、蟬蛻、穀精草、草決明、菊花、木賊、蔓荊子祛風熱,退翳膜;羌活、防風、荊芥、川芎祛風通絡;甘草以助清熱。本方具有祛風清熱之效。

【主治】翼狀胬肉。症見胬肉肥厚充血,尖端向角膜浸潤,發展較快,癢澀不適,羞明流淚;舌質微紅,苔黃,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