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葡萄膜疾病的防治(2 / 3)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本方主要由滋陰與清熱藥組成。方中生地、枸杞子滋補腎陰;當歸、白芍滋養肝陰;知母、黃柏滋陰降火;黃連、草決明、寒水石清熱瀉火;茯苓、獨活祛濕。全方具有滋陰清熱,佐以祛濕之功。

【主治】中間葡萄膜炎,證屬陰虛央熱者。症見視物模糊,病情反複發作,遷延不愈,口幹舌燥,失眠盜汗,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

療方二

八正湯

【成分】車前子10克,瞿麥10克,萹蓄10克,滑石10克,山梔子10克,炙甘草10克,木通10克,煨大黃10克,燈心草適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 方中木通、滑石、車前子、瞿麥、篇蓄清熱利濕;山梔清瀉三焦濕熱;大黃瀉熱降火;甘草和藥緩急;燈心草導熱下行,便濕熱從小便而出。本方清熱利濕。

【主治】中間葡萄膜炎濕熱內蘊者。症見視物模糊,眼前黑影飄動,眼底周邊部大片滲出,黃斑囊樣水腫;全身伴頭暈頭重,小便短赤,口燥咽幹,舌苔黃膩,脈滑數。

療方三

龍膽瀉肝湯

【成分】車前子15克,生地15克,龍膽草10克,梔子10克,黃芩10克,柴胡10克,當歸10克,澤瀉10克,木通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龍膽草瀉肝膽實熱,黃芩、梔子清熱瀉火;澤瀉、木通、車前子清熱利濕;生地、當歸滋陰養血,使標本兼顧;柴胡引諸藥入肝膽之經;甘草調和諸藥。本方具有清肝瀉膽之效。

【主治】中間葡萄膜炎肝膽實熱者。症見眼前黑影飄動,睫狀體扁平部與脈絡膜周邊部炎性滲出物較多,視物模糊,口苦溲黃,舌紅,苔黃厚,脈弦數。

什麼是後葡萄膜炎?其症狀有哪些?

後葡萄膜炎是指發生在脈絡膜、視網膜、視網膜血管和玻璃體的炎症性疾病。多因細菌、真菌、寄生蟲等感染,或機體對病原體毒素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有關。其症狀表現是:眼底改變,玻璃體內炎症細胞和混濁,局灶性脈絡膜視網膜浸潤病灶,視網膜血管炎,黃斑水腫等。中醫認為因肝經實熱,濕熱內蘊、肝腎虧損所致。

西醫治療後葡萄膜炎的措施有哪些?

(1)能明確病因者,應針對病因治療。

(2)口服潑尼鬆60~100毫克,早晨後頓服1次,炎症控製後減量;口服維生素B1,每次20~30毫克,每天3次;口服維腦路通,每次0.1克,每天3次。急性期可口服吲哚美辛(消炎痛)每次25毫克,每天3次;口服布洛芬每次0.2克,每天3次。

(3)皮質類固醇療效不顯者,可加用免疫抑製劑環磷酰胺,應用方法同周邊部葡萄膜炎。

(4)玻璃體混濁,網膜下有滲出者可用安妥碘肌肉注射,每次0.4,每天1次。

(5)球後注射潑尼鬆龍每次0.5毫升,每周或隔周1次;急重病球後注射地塞米鬆每次2.5~5毫克。每日或隔日1次。

中醫治療後葡萄膜炎的療方有哪些?

療方一

加減丹梔逍遙散

【成分】茯苓15克,牛地黃15克,澤瀉15克,茺蔚子15克,車前子15克,梔子12克,柴胡10克,牡丹皮10克,枳殼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鬱:丹皮、梔子清肝瀉火,生地、丹皮、茺蔚子涼血活血;茯苓、澤瀉、車前子利水消腫;枳殼理氣和中。全方具有疏肝解鬱,清肝泄火之效。

【主治】後葡萄膜炎肝鬱化火者。症見視力下降,眼底視網膜水腫,視盤頭充血或視網膜出血;全身可伴心煩易怒,口幹口苦,便幹尿赤,舌紅苔黃,脈弦數。

【加減】若眼底出血者加仙鶴草、旱蓮草各15克,三七末3克;眼底滲出物較多加浙貝母12克,三棱15克;熱盛者加黃芩12克,黃連10克。

療方二

三仁湯

【成分】飛滑石18克,生薏苡仁18克,杏仁15克,半夏10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葉6克,厚樸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杏仁宣肺除濕;薏苡仁健脾運濕;蔻仁醒脾化濕;半夏、厚樸祛痰燥濕;滑石、通草、竹葉清熱利濕。諸藥合用,共有清熱利濕,宜暢氣機之功效。

【主治】後葡萄膜炎痰濕內阻者。症見視力下降,眼前黑影飄動,玻璃體混濁,視網膜水腫或後極部偏平脫離。全身可見胃脘滿悶,納呆食少,舌質淡紅,苔黃膩,脈滑數。

療方三

明目地黃湯

【成分】熟地黃15克,生地黃15克,山萸肉10克,當歸10克,山藥10克,澤瀉9克,茯苓9克,柴胡9克,五味子9克,丹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生熟地滋陰補腎,益精生血;山萸肉溫補肝腎,收斂精氣;山藥健脾固精;澤瀉清瀉腎火;丹皮滋陰清熱;茯苓健脾滲濕,使補而不滯;當歸、五味子養血益陰;柴胡引藥入肝。此方具有滋陰養肝明目之效。

【主治】滲出性脈絡膜炎肝腎虧損者。症見視物模糊,眼前黑影飄動,玻璃體混濁,脈絡膜散在灰白色圓形病灶,周圍有色素沉著。全身可見頭暈耳鳴,夜眠多夢,腰膝酸軟,舌質淡,脈細。

什麼是交感性眼炎?其症狀有哪些?

交感性眼炎是因一側眼球穿透傷後引起雙眼肉芽腫性葡萄膜炎。受傷眼稱誘發眼,另一眼稱交感眼。其確切病因尚不十分明確,一般認為與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應有關。本病65%發生在傷後2個月內,90%發生在1年內,最危險期是4~8周,亦有10年以上者。本病如能早期發現,正確處理,預後較好,否則可致失明。其症狀:誘發眼:眼前段葡萄膜炎反複或加劇,視神經乳頭充血,視網膜水腫,滲出性視網膜脫離等。交感眼:發病隱匿,早期可無視力下降,僅表現睫狀體充血、畏光、短暫遠視等。以後出現全葡萄膜炎的表現。並發症有視神經萎縮、白內障、青光眼。其眼外表現,如腦膜刺激征、聽力障礙、白癜風、毛發變白或脫落等。中醫認為因目珠破損,風毒之邪乘隙所致。

西醫治療交感性眼炎的措施有哪些?

(1)皮質類固醇:口服潑尼鬆,每次60~100毫克,早餐後1次頓服,根據病情逐漸減量後改為隔日1次。炎症消退後應繼續用維持量6個月以上。

(2)皮質類固醇無效,或不能繼續使用者,可用免疫抑製劑,口服環磷酰胺,每次50毫克,每天2次,用藥1~2周後,炎症好轉減量為每天50毫克,或苯丁酸氮芥(瘤可寧)0.1毫克/千克,每天1次,早飯前1小時,或晚飯後2小時口服。約2~6周出現療效,總量達到300~500毫克時即停藥或減量。

(3)用1%阿托品滴眼液滴眼,每天3~4次。或用0.5%可的鬆、百力特、0.1%地塞米鬆滴眼液滴眼,每天3~4次。或用0.25%氯黴素、0.3%諾氟沙星、4%慶大黴素滴眼液滴眼,每天3~4次。

(4)用潑尼鬆龍0.5毫升,球結膜下注射,7~10天1次。地塞米鬆2.5毫克,球結膜下注射,隔日1次。

(5)局部熱敷,每次15分鍾,每天3次。

(6)注意事項:合理使用抗生素。外傷眼視力已完全喪失,應盡早摘除。已發生交感性眼炎,對無視力的刺激眼應摘除。一眼受傷後炎症長久不退,另一眼有近似改變,視網膜中央靜脈怒張,視乳頭充血,多為交感性眼炎的先兆,應將受傷眼摘除。

中醫治療交感性眼炎的療方有哪些?

療方一

陳夏六君子湯

【成分】黨參15克,茯苓15克,白術12克,女貞子12克,法半夏10克,枸杞子10克,菟絲子10克,淫羊藿10克,陳皮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黨參、白術、茯苓健脾益氣;女貞子、菟絲子、枸杞子補益肝腎;淫羊藿補腎壯陽;陳皮、半夏行氣降逆,防補藥膩滯;甘草調藥和中。本方具有健脾補腎明目之效。

【主治】交感性眼炎脾腎兩虛者。症見病程日久,纏綿不愈或反複發作,眼紅痛不甚,虹膜後粘,眼前黑影飄動,視物昏朦,玻璃體混濁,視網膜陳舊性滲出;全身伴神疲,麵色無華,腰膝酸軟,口淡納呆,舌淡,脈細弱。

療方二

加減化斑湯

【成分】生百膏100克,石決明20克,青黛(有色)20克,玳瑁片20克,生地黃20克,玄參15克,紫草15克,淮山藥15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葛根10克,生甘草6克,川黃連(薑汁炒)4.5克,羚羊角尖粉(衝服)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前三味藥先煎30分鍾。

【功效】

方中玳瑁、川蓮、紫草、生地、玄參、丹皮清血分之熱;生石膏、知母清氣分之熱;青黛清熱解毒;石決明、羚羊角清肝經之火;淮山藥滋陰生津;葛根引藥上行;生甘草解毒,調和諸藥。此方具有清氣涼血之效。

【主治】交感性眼炎。症見視物不清,雙眼睫狀充血,房水混濁,虹膜紋理不清,可有結節及後粘連,眼底水腫;可伴有頭痛項強,皮膚白斑,舌紅或有瘀斑,脈數。

療方三

五味消毒湯

【成分】金銀花15克,野菊花15克,玄參15克,水牛角15克,蒲公英12克,紫花地丁12克,連翹10克,麥冬10克,生地10克,丹參10克,竹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銀花、公英、連翹、紫花地丁、野菊花清熱解毒;玄參、生地、水牛角清熱涼血;麥冬滋陰清熱;丹參活血化瘀;竹葉清熱利濕。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滯之效。

【主治】交感性眼炎。症見眼痛劇烈,畏光流淚,雙眼視物不清,球結膜混合性充血,角膜後壁沉著物,房水混濁或積膿,虹膜紋理不清,虹膜後粘,瞳孔縮小,玻璃體混濁,視盤色紅,邊界不清,視網膜靜脈紆曲怒張,視網膜水.腫;舌紅苔黃,脈數。

療方四

新製柴連湯

【成分】龍膽草12克,梔子12克,黃芩12克,黃連10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蔓荊子10克,柴胡10克,赤芍10克,甘草10克,木通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龍膽草、梔子、黃芩、黃連清肝瀉熱;荊芥、防風、蔓荊子祛風散熱;柴胡清肝祛風;赤芍涼血退赤;木通清熱利尿;甘草解毒,調和諸藥。此方具有清肝火,祛風熱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