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外傷性白內障多為單眼,在白內障摘出的同時,應盡可能做人工晶狀體植入。
中醫治療外傷性白內障的療方有哪些?
療方一
除風益損湯
【成分】生地29克,夜明砂15克(包),黃芩9克,當歸9克,赤芍9克,白芍9克,槁本6克,前胡6克,防風6克,川芎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當歸、赤白芍、熟地、川芎養血活血,行氣散瘀;槁本、前胡、防風祛風散邪,通絡止痛;黃芩清熱解毒;夜明砂活血消瘀,祛障明目。諸藥合用,共奏除風益損,行血散瘀之功。
【主治】外傷性白內障。症見傷眼脹痛,視力下降,晶體混濁,舌質暗紅,苔薄黃,脈數。
療方二
石決明散
【成分】石決明30克,草決明30克,丹參30克,赤芍15克,青葙子15克,麥冬15克,山梔子15克,木賊15克,生三七10克,荊芥6克,紅花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石決明、草決明平肝清熱,明目退翳;青葙子清肝火、退翳障;木賊、荊芥疏散風熱,退翳止淚;山梔子、赤芍清肝瀉火,涼血消滯;丹參、生三七、紅花活血化瘀;麥冬滋陰清熱,以防鬱熱傷陰。本方具有平肝清熱,活血除障之效。
【主治】外傷性白內障。症見物傷真睛,頭目疼痛,眼瞼腫脹,球結膜混合性充血,晶體混濁或伴前房出血,舌紅苔薄,脈弦。
療方三
退熱散
【成分】金銀花3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梔子10克,黃芩10克,當歸10克,丹皮10克,板藍根10克,黃連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黃芩、黃連、梔子清熱瀉火;銀花、板藍根清熱解毒;生地、丹皮、赤芍、當歸涼血散瘀,瀉血分之火。本方具有瀉火解毒,涼血散瘀之效。
【主治】外傷性白內障。症見頭目劇痛,羞明流淚,視力驟降,眼瞼紅腫,角膜破損,睫狀充血,前房積膿,晶體混濁或破碎,伴有舌紅苔黃,脈弦數。
什麼是糖尿病性白內障?其症狀有哪些?
並發於糖尿病患者的晶狀體混濁稱為糖尿病性白內障。由於血糖升高,晶狀體內的葡萄糖含量亦隨之增高,致使醛糖還原酶活性增加,葡萄糖被轉化成山梨醇而在晶狀體內堆積,使晶狀體滲透壓增加吸收水分,形成纖維腫脹和變性,最後產生混濁。臨床上可分為2類,一類發生於年齡較大的糖尿病患者,稱為成年性糖尿病性白內障,其症狀、體征與一般老年性白內障相似;一類發生於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稱為真性糖尿病性白內障.發病率為10%左右,其特點是發病迅速,發展快,晶狀體可在數日至數月內完全混濁。中醫認為:本病因於飲食不節、情誌失調或素體陰虛以致燥熱偏勝,陰精虧耗,腎陰不足,肝失涵養,肝腎精血不能上承於目,晶珠失養而混濁。
西醫治療糖尿病性白內障的措施有哪些?
(1)藥物治療:發病早期積極治療糖尿病,混濁可能部分消退,視力可有不同程度改善,並可滴用治療白內障眼液等。
(2)手術治療:白內障明顯影響視力時,可在控製血糖情況下施行白內障摘除術。如無增殖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可植入後房型人工晶狀體。
中醫治療糖尿病性白內障的療方有哪些?
療方一
益氣滋陰祛障湯
【成分】黃芪50克,知母30克,花粉30克,生地30克,玄參30克,生石決明30克,丹皮20克,枸杞子20克,淡竹葉15克,五味子12克,白蒺藜12克,蟬蛻10克,廣木香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兼服杞菊地黃丸。
【功效】方中知母、花粉、玄參滋陰生津,清降虛熱;黃芪、木香補氣行氣,使津液敷布周身;五味子、枸杞益腎填精;丹皮、生地涼血滋陰;淡竹葉清熱除煩;石決明、蟬蛻、白蒺藜平肝明目。全方共奏氣陰雙補,祛障明日之效。
【主治】糖尿病性白內障。症見晶狀體混濁,視物昏花,伴口渴多飲,善食易饑,小便頻數,心煩盜汗,脈弦細。
療方二
二冬湯合生脈散
【成分】花粉12克,人參12克,天冬10克,麥冬10克,黃芩10克,知母10克,甘草6克,五味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方中天冬、麥冬、花粉、知母、黃芩潤肺清胃;人參、五味子配麥冬益氣養陰。本方具有潤肺清胃,益氣養陰之效。
【主治】糖尿病性白內障。症見晶狀體輕、中度混濁,視力下降,心煩口渴,尿頻,舌邊尖紅,苔薄黃少津,脈洪無力。
療方三
知柏地黃湯
【成分】熟地20克,山藥15克,枸杞子15克,桑椹15克,山萸肉15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知母10克,黃柏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本方係知柏地黃丸去澤瀉、加枸杞、桑椹而成。知柏地黃丸為治陰虛火旺之良方,現又加枸杞、桑椹以增其滋補陰血,益腎明目之功。
【主治】糖尿病性白內障。症見晶狀體混濁早期,視力減退,尿頻量多,口幹舌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什麼是後發性白內障?如何治療?
後發性白內障是指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後,或外傷性白內障部分皮質吸收後所形成的晶狀體後囊膜混濁。在采用裂隙燈顯微鏡檢查可見晶狀體後囊膜出現厚薄不均的機化組織和Elschnig珠樣小體,常伴有虹膜後粘連。影響視力的程度與後囊膜混濁程度和厚度有關。其治療措施是:當後發性白內障影響視力時,可用YAG激光將瞳孔區的後囊膜切開。術後用糖皮質激素點眼。
什麼是先天性白內障?如何治療
先天性白內障為出生時或出生後第1年內發生的晶狀體混濁,可為家族性的或散發的,可以伴發或不伴發其他眼部異常或遺傳性、係統性疾病。本病可能為胚胎發育過程中,母體在懷孕頭3個月時全身性病毒感染疾病(如風疹等)或營養失調所致。該病出生時即已存在白內障,多數不發展,混濁區與透明區分界清晰。常見的先天性白內障有2類:①晶狀體彌漫性混濁(全白內障)和點狀白內障,即表現為小的灰色或天藍色混濁,散布於整個晶狀體而不累及胎兒核。②晶狀體中央混濁:a前極白內障:混濁在前囊中央;b後極白內障:混濁在後囊中央;c繞核性白內障:混濁圍繞胚胎核,並在核的赤道緣有一種線狀騎跨性混濁。其治療措施是:對視力影響不大者,如前極或點狀白內障,無需手術治療,可定期隨訪。明顯影響視力者,隻要眼球無其他嚴重的發育異常,瞳孔對光反應佳,基本能注視光源,均宜及早施行手術。出生後3個月即可手術。白內障術後需要進行屈光矯正和視力訓練,以防治弱視,促進融合功能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