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注意事項:在穿孔性外傷的整個治療過程中,以及後來的隨訪期間,都需要密切注意交感性眼炎發生的可能性。
眼部鈍挫傷後易出現哪些症狀?如何處理?
眼球受到鈍器打擊引起的損傷稱為眼鈍傷。常見的鈍器有皮帶、梭子、大的金屬塊、高壓液體和氣浪衝擊、拳擊、球類、彈弓、泥塊、磚頭等。易出現的症狀有:
(1)眼瞼皮下淤血和氣腫:其症狀表現眼瞼皮下青紫、腫脹,睜眼困難;眼眶內側壁較薄弱,眼瞼鈍傷常導致篩竇紙板骨折,竇內氣體進入眼瞼皮下,常在用力擤鼻後發生,觸之有撚發音,X線檢查可見篩竇紙板骨折和皮下氣體。
處置方法:輕度皮下淤血,一般都可自行吸收,無須治療。眼瞼血腫伴有氣體時禁忌擤鼻,必要時可用繃帶加壓包紮1~2天,並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2)結膜下出血:其症狀結膜下有色調均勻、邊界清楚的紅色斑;出血多時球結膜呈紫紅色隆起,一般在1~2周後自行消退。
處置方法:少量出血時無須特殊處理,出血量多時先冷敷,1~2天後再做熱敷。
(3)角膜水腫和層間裂傷:其症狀表現輕者角膜上皮擦傷,熒光素染色呈陽性。重者角膜基質水腫增厚,後彈力膜皺褶;裂隙燈顯微鏡檢查角膜傷口深達基質層,有些可表現為瓣狀撕裂、傷口斜行,一邊可掀起;患者可有畏光、流淚、疼痛、睫狀體充血及視力下降等症狀。
處置方法:上皮擦傷,局部滴抗生素滴眼液,塗眼藥膏包紮,或使用軟性角膜接觸鏡;角膜基質裂傷,傷口水腫、翹起,可加壓包紮,直至傷口閉合為止。結膜下注射抗生素和激素,以防止感染。如有瓣狀撕裂傷口且較大,需做角膜縫合,並加壓包紮;角膜基質水腫、混濁,後彈力膜皺褶,可局部滴用和口服激素,以促進水腫吸收、消退。
(4)虹膜睫狀體挫傷:其症狀虹膜根部離斷和瞳孔形態異常。輕者表現前房閃輝和細小的角膜後沉著物,重者可有滲出反應,並伴有眼壓降低或升高;挫傷性房角後退和小梁網損傷。
處置方法:虹膜根部離斷較大者,出現雙瞳孔、單眼複視時,可行虹膜根部離斷修補術。有外傷性虹膜炎時可局部滴用和口服激素和吲哚美辛(消炎痛),能減輕前房反應。引起眼壓升高,先用藥物保守治療,如藥物不能控製,視功能受損害時,考慮手術治療。
(5)前房積血:少量出血時房水清晰度減低,房水閃輝陽性,虹膜表麵和角膜內皮可見血絲,前房少量積血。大量出血時,前房可充滿新鮮血液,常發生於傷後2~5天。如有反複多次出血,稱繼發性出血。出血呈暗紅色或黑色,眼內壓升高,同時伴頭痛、惡心、嘔吐、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等症狀。前房充滿積血,繼發青光眼時,如不及時治療,可發生角膜血染。
處置方法:取半臥位,雙眼包紮,使血液沉積於前房下方,不致遮蓋瞳孔,並防止眼球過多活動而繼發出血;適當使用止血藥;一般情況下不縮瞳亦不擴瞳;前房積血,繼發青光眼時,先用藥物保守治療。如出血過多而繼發青光眼,經藥物治療3~5天後未見吸收者,應及時行前房切開放血術。
(6)晶狀體挫傷:其症狀表現晶狀體混濁。晶狀體混濁發生較遲,發展緩慢。輕者前、後囊出現散在點狀或片狀混濁,重者混濁繼續增加,導致全混;晶狀體脫位。
處置方法:晶狀體全部混濁時,應手術摘除晶狀體,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如白內障囊外摘除術(ECCE)或超聲乳化術等,視情況植入人工晶狀體;晶狀體脫位,若無嚴重視力障礙、虹睫炎或繼發性青光眼等並發症者可不治療。
(7)玻璃體混濁和積血:其症狀表現,玻璃體混濁和積血。由於睫狀體和視網膜脈絡膜出血和炎性滲出物進入玻璃體內,導致不同程度的玻璃體混濁和積血。玻璃體疝。常見於晶狀體脫位處玻璃體疝入前房。疝入量多時可以堵塞瞳孔和房角,引起繼發性青光眼。如玻璃體長期與角膜內皮接觸,可引起大泡性角膜病變。
處置方法:玻璃體積血和混濁可先采用藥物治療以促進吸收,如維生素C、安妥碘、透明質酸酶、尿激酶、平地木散等。大量積血估計難以吸收者,在2周至1個月內行玻璃體切割術。
(8)視神經、視網膜和脈絡膜挫傷:視神經挫傷,通常視力完全喪失。視網膜震蕩傷,在後極部出現視網膜水腫,視網膜變白,視力下降。一些病例在3~4周水腫消退後,視力恢複較好。有些存在視網膜壞死,黃斑部色素紊亂,視力明顯減退,稱為視網膜挫傷。脈絡膜破裂,多為於後極部和視盤周圍,呈弧形,凹麵向視盤。傷後早期破裂處常為出血掩蓋。出血吸收後顯露出黃白色瘢痕。
處置方法:口服或靜滴糖皮質激素;口服或靜滴血管擴張劑;肌注維生素B1、維生素B12、ATP等。
(9)眼球破裂傷:當傷口較大,多發生於上方角鞏膜和內、外直肌附著處等鞏膜薄弱部位。晶狀體、葡萄膜及玻璃體等眼內容大量脫出,前房變深。眼內大量出血,以致眼底檢查看不見。眼壓低,眼球可變形、塌陷。視力急劇減退至光感或無光感。由於球結膜彈性好,破口常隱蔽在球結膜下,表現為結膜下濃密的積血。由於眼內容大量脫出而呈暗紅色隆起,該處常為鞏膜傷口破裂處。
處置方法:根據傷口探查情況,有視功能者應盡量修補縫合並Ⅱ期玻璃體切割手術;如確實無法恢複視功能,眼球已變形者,應勸說患者同意行眼球摘除術。
什麼是電光性眼炎?
電光性眼炎,又稱紫外線性眼炎或紫外線性角膜炎。工廠中,主要是電焊工、金屬熔鍛工及其輔助工等好發。醫院的醫生或護士使用紫外線消毒時及水銀燈下的電影工作者好發。在高山、雪地、沙漠、海麵等眩目、耀眼的環境下工作者,因日光中的紫外線也可引起類似本病的症狀,習慣上稱雪盲。是由於紫外線被角膜上皮細胞吸收後,產生光點生化反應。紫外線的直接或間接照射一日蓄積量在15分鍾以上時,經6~10小時方可出現症狀,故多在午夜看病。一般起病急,多雙眼發病,眼劇痛、畏光流淚、眼瞼痙攣。輕者角膜上皮細胞可在24~48小時再生、自愈,故本病能很快恢複而不致造成永久性損害。
什麼是交感性眼炎?
交感性眼炎足雙眼發生的肉芽腫性色素膜炎,指穿通性眼外傷或內眼手術後,經過一段時間的非化膿性葡萄膜-炎後(往往是受傷後2~8周最多,或更長時問後,也有數年後發病者),另一眼也發生同樣性質的急性彌漫性葡萄膜炎者。(受傷眼稱為刺激眼,未受傷眼稱為交感眼。交感性眼炎的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認為與病毒和自身免疫因素有關;也有人說是在眼外傷的契機下,引起的特發性葡萄膜大瞞炎的表現:目前認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視網膜色素上皮和色素膜色素細胞皆可能為本病的抗原,當眼球受穿孔傷後,抗原從眼球封閉狀態下溢出.產生自身免疫反應而致病。本病在意外傷的發病率比手術眼的發病率高20~50倍,角、鞏膜創口內有色素膜嵌頓者,最易誘發本病。但由於近些年來,對眼外傷處理技術的進步,使交感性眼炎的發病率已降至0.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