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四次機遇成就500年晉商 第二次曆史機遇:開中納銀多種經營
後來隨著發展,在天順、成化年間,在推行納糧開中的同時,又準予納銀開中,也就是可以用銀子來進行交易,不完全用糧食了。由於銀子攜帶方便和可以進行多種交換的功能,所以很快就成為主要的一種交易形式,以銀貨為中心的邊餉籌集體製也 逐漸建立起來。
這樣一來,原來以邊境為其活動地的商人中,便有一部分向內地, 特別是向淮、浙地方移動。這樣就和繼續留在 邊境地方納粟報中的沿邊土著商人區分開了,前者被成為內商,後者被成為邊商。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購買市場。如何利用這一市場,是擺在晉商麵前的新問題。
這次機會,和明初不同的是 :明初是憑借地理優勢取勝,而這一次,就不那麼簡單了,需要一點經營頭腦和資金運作,才有勝算的可能,通俗的講,就是這個機會需要一點經商的技術含量,而不僅僅是爆發戶的膽識那麼簡單了。
麵對這一新情況,晉商不失時機,逐漸實現由鹽業的邊商轉為內商,活躍於淮浙、長蘆、河東等鹽區;經營項目也轉為多種經營,以前從來沒有販運過的,也要進行嚐試,諸如絲綢、茶、絨貨、顏料、煤炭、鐵貨、木材、煙草、參、紙張、 油、幹果、雜貨等,都成為晉商經營的重要商品;活動範圍也擴大了許多,由納糧地區轉為向全國各地 發展,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以至國外,都留下了晉商的足跡;經營方式也發上了很大的變化,除了一個人、一家人做買賣以外,還出現了幾個人合夥等組合形式,生意做的大的,就雇傭夥計,成立貿易公司,這樣就增強了商業競爭能力,並且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於是從明中葉以來,晉 商成為當時勢力最大的一個地方商人集團。
“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廣誌繹 》
“蓋鹽商與其它商賈不同,皆是攜數萬之資,以求什一之利,重廉恥,惜體麵之 輩。”——《本末兼治仰讚國計第三疏》
“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明英宗實錄》
“在揚州,商之有本者,大抵屬秦晉與徽郡三方之人”。——《天工開物》
“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江北則推山右。”——《五雜俎》
“京師大賈多晉人。”——《清稗類鈔》
“漢民到江省貿易,以山西為最早。” ——《龍江述略》
“吳越州郡,察其市肆貿遷者多係晉省人。” ——《清高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