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四次機遇成就500年晉商 機遇是創造的,不是等到的
機遇,不是任何人、任何時候都能碰到的,也不是靠等待能等來的,而是要去創造。成功者往往是機遇的創造者,而不是機遇的被動等待者。
我們知道,晉商的崛起,緣於明初“國防線”位移長城、“開中法”的實行,在長城沿線形成了一個以軍需品糧食、被服等為主的大市場,他們能夠不失時機地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納糧換引”,大做鹽生意而獲暴利。
如果認為晉商僅僅依靠運氣而成就稱霸商場五百年的商幫,那是對晉商興衰史的曲解。晉商的群體崛起、輝煌並不是在“開中法”實行的明初,而是在改“折色法”之後。這時候,時勢造成的區位優勢已不複存在,晉商已享受不到什麼“優惠政策”了。但他們沒有消極等待機遇的再次降臨,而是以少見的勇氣、矢誌不渝的開拓精神,為自己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
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已在東南地區稀疏地出現,商業發達的域鎮在這一區域呈現群體式崛起。而占盡天時、地利的徽商,勢力遍及各地,故有“無徽不成鎮”之說。與徽商競爭,晉商並沒有特別的優勢。晉商一麵奮力繼續與徽商在江淮爭鹽利,一麵獨具慧眼、另辟蹊徑,在沒有“優惠政策”提供發展機遇的時候創造機遇,大展宏圖。
塞北的蒙古、俄羅斯地域遼闊,是天然的遊牧經濟文化區,與中原的農耕經濟文化區存在著極大的互補需求。一望無際的戈壁荒漠,被一般人視為畏途,而勇敢的晉商卻看到了發大財的、難得的機遇。這一機遇,不是地理環境帶來的,而是做市場做出來的。如果晉商不主動出去,不去積極地創造,那遠在蒙古、俄羅斯的發財機遇,等上一千年,也不會輪到晉商頭上。
此外,沒有洞悉時勢的眼光,沒有必勝必強的信心,沒有促使變化的實力,也不會創造出任何機遇。
晚清社會正走向衰亡,商品經濟的發展,是比“洋槍洋炮”的“外力”更強大的“內變”。隨著火車、汽車逐漸取代老牛破車;隨著電報電話變成神話傳說中的“千裏眼”、“順風耳”;隨著“洋貨”潮水般地湧進來,各地之間的經濟聯係加強了,沉重的銀子流通起來就不那麼方便和適應了。
這種需求,長期做長途販運生意的晉商最為迫切,那些商品經濟發達地區的商幫和百姓更迫切。為何抓住這個機遇首創票號“彙通天下”的,不是別人,而是晉商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晉商資本積累比較雄厚。在乾隆時,晉商就資本“百十萬家資者,不一而足”。
二是晉商經營活動的需要。山西商幫多數從事長途販運,在資本不足的情況下,就需要向社會借貨。例如晉商販運福建武夷茶,或安徽霍山茶,或湖廣茶,經水陸之途運銷至北京、歸化城、張家口、蒙古草原、烏裏雅蘇台、科布多、恰克圖和西北蘭州、新疆伊犁、塔爾巴哈台等地,路程數千裏,資本用量大,周轉慢,需要大量貨款。為了適應營銷活動需要,山西商幫首先創辦了賬局,經營存入款業務,後來,在賬局的基礎上形成票號。
三是晉商的商號之間資金調撥和結算的需要。晉商商號遍布全國各地,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商業網絡。而各地商號的盈利,均須解回山西總號,統一結賬分紅,同時總號與分號之間,也要發生資金調撥。過去對此均采用由鏢行保鏢運現銀形式,但是由於乾喜以來社會極不安寧,保鏢運現極不安全。為了解決運現銀問題,以彙兌形式出現的山西票號就產生了。
當然,除了晉商以外,其他地域的商人也開開辦了一些票號,比如江、浙等商人開辦的南幫票號,但總的來說,還是晉商的票號最為強大。而晉商的票號又以平遙、太穀、祁縣為主體,被稱做平遙幫、太穀幫和祁縣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