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由生到老,由老到死,是人生的自然規律。人生七十古來稀,如果年已六十多或七十多仍不退休,精力衰竭,甚至耳聾眼花,頭腦也不清醒,仍在那主持號事,很難想像是能做好工作的。而且人到老年,有一種傾向:就是更加期求權利,生怕失掉權利,變的私心重,疑心多,不能順應時代大膽改革,容易顯出一種守舊。
任何完善的規章製度,如果沒有人來監督,必然會形同虛設,如果沒有人來落到實處,也達不到想要的效果。晉商為了更好地施行製度,並讓製度顯現成效,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監督製度。
我們以大德通票號為例。大德通票號總號總經理、副總經理(或者委派資曆較深之職員)每隔若幹年都要到各分號進行工作視察,稱為“閱邊”。這種工作視察是突然進行,並不予先通知,更不允許分號之間互相通報消息。
這種突然襲擊式的檢查製度,對於總號了解分號工作和促進分號的工作都起到了積極作用。這種檢查主要的目的,是考察各個分號之間的業務情況和規章的遵循情況,一旦發現問題,立即責令整改。由於是突擊的、不定期的檢查,使分好防不勝防,因而督促它們自覺地遵守和維護製度。
大德通的老板曹氏對所屬商號實施監督控製,還采用一種特殊的欽差製。
曹氏商號遍及半個中國,商號繁多,行業複雜。曹氏無力直接監督、考察 各商號的具體經營事項,為此曹氏“六德公”總管處建立了欽差巡視製度,以之對各地商號實行監控。
曹氏除直接派出專人巡視外,還將監督、考察之權交給下屬三個總商號進行。三個總商號根據管轄區範圍,不時派出“欽差”前往各商號(駐莊),少者住幾個月,多者住半年、一年、甚至有長達三年之多者。“欽差”人員的選派必為心腹,且屬懂管理、善管理的人員。
“欽差”人員有三個責任:一、發現所屬商號問題後,及時報告總商號或財東處理,但在巡視、考察期間不得隨意幹涉商號經營業務;二、了解同仁和從業人員,特別是了解掌櫃是否有違規行為,是否以權謀私,幾個掌櫃之間是否和睦相處、通力合作等;三、如發現掌櫃有貪汙揮霍、道德敗壞、營私舞弊或互鬧糾紛,經營虧損嚴重,而且直接影響到商號聲譽與業務,使財東財產、信譽受到重大損失,可以代總商號或代財東撤換和處理掌櫃。如徐州豐冶通錢莊的大掌櫃與二掌櫃不和,使業務受到很大影響,駐號“欽差”將兩人撤職,盡管其中一個是礪金德帳莊經理的兒子,一個是曹家的近親,都是有後台有關係的人,也不例外。
“將資本交付於管事人(大掌櫃)一人,而管事於營業上一切事項,如何辦理,財東均不 聞問,既不預定方針於事前,又不施其監督於事後,此項實為東方特異之點。”——《中外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