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得人則興,失人則衰——晉商用人之道 重視商業人才(1 / 2)

第三章 得人則興,失人則衰——晉商用人之道 重視商業人才

能夠進入票號的,都是可造之才,這和晉商重視商業人才有關。“子弟俊秀者多入貿易一途”,這是晉商得以成功的又一秘訣。也就是說,家裏最優秀的“子弟”往往被選拔去經商,而不是科考入仕,這和當時的觀念是很不一致的。

我們知道,按中國封建的傳統觀念,士、農、工、商之中,商業為末等。但山西人卻把最優秀的子弟投入商海,而不是按照傳統的模式去走科舉之路,這種獨特的價值觀和人生選擇,說明了山西人特立獨行,突破傳統觀念的勇氣和對商業人才的重視。

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念是“讀書做官”,可是晉中一帶,經商的風氣比做官的風氣要濃重得多,追逐商業利潤已經形成一種風氣,甚至開始衝擊這種傳統的價值觀念。雍正時人們說:“山西大約商賈居首,其次者猶肯力農,再次者謀入營伍,最下者方令讀書。”光緒年間晉中一帶都送子弟去經商,而不是去“讀書做官”。

明清以來,在山西以商為榮漸成風氣,山西榆次人常麒麟已選拔貢,卻棄儒經商。

“子貢亦賢人,吾從子貢。”——常麒麟

這說明,金錢對晉中許多人的誘惑力已超過了權力,當時廣泛流行的“生子有才可作商,不羨七品空堂皇”的民諺就是這種狀況的生動反映。當個七品官,堂堂皇皇,固然榮耀,但是卻覺得不如手中真金白銀來的實在。這體現了中國人重實利而輕名分的實用主義的新的價值取向。

這些價值觀念和人生取向決定了明清時期的晉商,是一支由各家各戶精心選拔出來的、出類拔萃的人物組成的商人隊伍,是一個富有勃勃生機和卓越才幹的商人群體。而這也正是晉商得以稱雄500年的真諦。

因為我們知道,對於企業最重要的是人才,對於商幫的成功也是同樣如此。晉商數百年不衰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江山代有人才出”。

而晉商對於人才,是把人文因素擺在第一位的。在對人才的培養中,晉商立足於修身正己,集儒、道、兵、法諸家文化之長於人才素質要求,尤其是在實際的業務工作和艱苦的環境中給予每一個人的鍛煉、考驗,使他們不僅具備商家鼻祖所言智勇仁強的基本素質,還特別地具備了戰勝各種艱難困苦條件的剛強毅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素質。正是這種不畏艱難困苦的大無畏精神,才使晉商在明清500年間縱橫捭闔,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競爭對手能夠阻擋他們南征北戰,甚至歐洲商人亦望之生畏。晉商的這種精神特質,為“學而優則商”注入了特殊的內涵。

我們以一個當年票號職業經理人的故事,來切實感受一下這種人才的成長過程。

齊夢彪是山西定襄人,其父齊讚臣是太穀誌誠信票號的財東之一孔家的私塾教師。齊夢彪隨父住在孔家。當時山西票莊已名滿天下,總號設在平、祁、太三縣,號中人員都是這三縣人,外縣人還沒有進號的先例。齊讚臣懇請東家,才使齊夢彪得以進入號中。掌櫃和夥計們礙於東家的情麵,不能對他過分苛刻,但也非常冷淡。所幸齊夢彪相當聰明、肯幹,日子一長,逐漸獲得掌櫃的賞識,被派出到分莊服務。

有一次,齊夢彪被派往廣東分莊任職。家裏人不忍心他去南方煙癉之地,但讚臣卻對兒子說:“我知道你是去冒險了,但是你要知道,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咱們家庭困難,你要是在票莊能拿到股份,咱就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