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得人則興,失人則衰——晉商用人之道 重視商業人才(2 / 2)

這便是普通人家期盼子弟服務於票號的心態——家庭改變命運的重擔,就寄托在他的身上了。

齊夢彪謹奉父命毅然前去,兢兢業業地為 票號操勞。十餘年後,他突然得知父親去世的噩耗,悲痛欲絕,但他父親在給他的遺囑中卻不準他回家奔喪,否則就是不孝。

齊夢彪深知其父的心意。票號中向有定例,服務於分莊的夥計“下班”回家,都有固定的時間安排,私自回家,則他在票號中就算前功盡棄,資曆與成績重新算起。為了盡快熬出頭,齊夢彪隻能忍痛繼續工作。果然,在四年結帳時,因其工作出色,給予人力股二厘,並任廣東分莊經理。從此,齊夢彪的生活開始了重大轉機,在庚子事變後,被推為誌誠信的總經理。

中國古人最重視孝道,但是為了商業經營,為父親奔喪也顧不上了,這體現了在晉商極端嚴格的經營製度下,為了在事業上出頭,晉商對個人情感的高度克製。或者說從齊夢彪的身上,我們可以充分了解票商奮鬥的艱辛。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兩個信息,一個是要想在晉商票號或是商號中有所作為,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僅需要勤勉,更需要精明能幹,舍得付出。另一個信息就是晉商在用人上不拘一格,隻要是你有才能,不論你出身如何,隻要是工作出色,做出了成績,老板就絕不會虧待你。也就是說,首先需要你有能力,其次隻要你有能力,也很容易被發現和重用。

“近來吾鄉風氣大壞,視讀書甚輕,重商業為甚重,才華秀美子弟,率皆出門為商,而讀書者寥寥無幾”。 ——《退想齋日記》

“有兒開商店,強過做知縣,買賣興隆把錢賺,給個縣官也不換”。 ——山西民諺

“山右積習,重利之念,勝於重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貿易一途”。 ——山西巡撫劉與義給雍正皇帝的奏折

“山右大約商賈居首,其次者猶肯力農,再次者謀入營伍,最下者方令讀書。”——《雍正朱批諭旨》

“太翁未弱冠,讀書家塾,用力甚勤,人皆許其能,既乃失怙而家計甚切,母獨命學陶朱術。太翁因順誌北上,據先人遺資經營二十載,家遂豐盈”。——《常氏家乘》

“常萬達自少英敏,具才濟幹,方弱冠,遂棄製舉,常懷瑜,今初而課讀,穎異非常,長而經商,辛苦備至。”——《常氏家乘》

“至於寄跡塵市更有可法者,櫛風沐雨,以練精神,握算持籌,以廣智略,其深藏若虛也,有良賈風,其憶及屢中也,有端木風,持義如崇山,杖信如介石,雖古之陶朱不讓焉。”——《常氏家乘》

“天地生人,有一人莫不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業不可廢,道唯一勤。功不妄練,貴專本業。本業者,所身所托之業也。假如側身士林,則學為本業;寄跡田疇,則農為本業;置身曲藝,則工為本業;他如市塵貿易,魚鹽負販,與挑擔生理些小買賣,皆為商賈,則商賈即其本業。”

——《楊氏家譜》